浅阅读环境下高校学报微博的应用现状与理性发展

2014-03-26 05:38陈幼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浪学报

■陈幼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350002,E-mail:xbyychen@126.com

自2008年起,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64亿。其中,微博用户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1]。由于微博具有使用方便快捷、参与广泛、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即时等特点,因此,各类传统媒体均已加入了使用微博的队伍,并积极地利用其进行品牌的强化与延伸[2]。截止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突破11万个,包括17221个媒体官方微博和92945个媒体从业者微博[3]。已有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科普期刊和学术期刊也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并在编读互动及读者参与和分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4-8]。

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阅读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9]。在碎片化、跳跃式的浅阅读环境下,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出版受到了一定冲击。一些传统期刊与微博相结合实现了共赢发展,但大部分学术期刊微博营销中仍面临着微博粉丝少、人气不旺、微博营销不专业等问题[8]。作为学术期刊重要一员的高校学报,其微博的应用现状如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微博寻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通过搜索当前人气比较旺的4个微博平台,对高校学报微博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以上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1 高校学报微博的应用现状

笔者于2013年9月22日以“用户”为“大学学报”、“学院学报”、“学报编辑部”和“期刊社”搜索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平台,并进一步通过用户的个人资料、微博内容、标签等加以确认,搜索情况如下。

(1)网易微博:约有25位高校学报用户,发布微博数1-15条,“关注数”0-110,“被关注数”0-25;

(2)搜狐微博:未搜索到;

(3)腾讯微博:约有15位高校学报用户,发布广播数0-90 条,“听众”3-179,“收听”3-74;

(4)新浪微博:约有40位高校学报用户,发布微博数1-1830条,“粉丝数”2-17182,“关注数”0-1980。

以上调查表明,高校学报对微博的应用总体上亟待加强。

(1)相对高校学报总数和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官方微博数目来说,高校学报在以上4个微博平台中已注册的数量很少。在40位高校学报新浪微博用户中,具有加“V”认证的10位。值得一提的是,在4个微博平台中搜索到众多被抢注的高校学报微博,比如搜狐微博中虽有82位“大学学报用户”,但都不是高校学报注册的微博,而是代发论文、投稿的中介机构。

(2)大部分高校学报微博摆设的成分多一些,其发布的微博数量少、内容单一,大部分微博为征稿信息、编辑部联系方式和各期刊登的论文,包括作者、题目和压缩后的精华内容,一些可点击微博后的链接地址阅读、下载摘要或全文。

(3)大部分高校学报微博粉丝数偏少,“关注、评论、转发”应用少,互动性差。高校学报微博的不活跃,既说明高校学报对微博这个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的不重视,但也从反面反映了高校学报对微博应用存在无限潜力。

综合比较高校微博数、微博内容以及粉丝的活跃度、转发和评论等指标,4个微博平台中高校学报新浪微博表现最为活跃、最有生命力。前10个活跃的高校学报新浪微博见表1。从表1可见,该10个高校学报微博粉丝数参差不齐,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最高,达到17182个,而少的379个;发布微博数高的1830条,少的95条。值得注意的是,从微博数与粉丝数来看,两者并不成正比。

表1 部分高校学报新浪微博的应用现状

2 浅阅读环境下高校学报应用微博的必要性

2.1 浅阅读环境对高校学报的触动

随着数字化及阅读新媒体的发展,国民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浅阅读正成为这个时代阅读生活的常态。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10],也就是说2012年国民电子阅读量已达到纸质书阅读的一半,占整个阅读的三分之一。电子阅读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浅阅读更加触手可及。虽然浅阅读社会现象的产生倚赖于阅读新媒体、阅读新介质的发展,但众多学者担忧浅阅读会对国民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判断能力构成挑战。现实生活中,追求轻松、实用、浅显、直观、动感的浅阅读已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影响着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并冲击着纸质媒体的运作模式。微博等新媒体恰好迎合了标题式、碎片化的浅阅读。

作为学术性很强的传统纸质媒体,高校学报无可厚非更适合深阅读。但在浅阅读大环境下,高校学报有必要参照其他传统媒体[11,12],有义务利用新媒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2.2 微博对高校学报发展的互补作用

在浅阅读大环境下,短小、轻松、方便快捷、受众广的微博是高校学报编辑部开办期刊网站、博客之外的又一开放式的宣传平台。对高校学报而言,微博的低成本、人气旺与互动性强可充分弥补高校学报盈利能力差,作者与读者面窄而单一,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少等“先天”不足。

(1)低成本

由于学报专业性强、订阅数少、广告少,大多数高校学报盈利能力差。而只要在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等微博平台上免费注册开通官方微博,高校学报就可以在之中图文并茂地即时发布信息,并可以实时更新。从表1可见,《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浪微博粉丝达到17182个,这意味着该编辑部只要发布一个选题策划,就会有17000多个用户知晓,再加上转发功能,其宣传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2)人气旺

成功的微博其粉丝数目是惊人的。虽然我们总在强调是由于学报的专业性、学术性造成了读者数量的有限,但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论文内容的单调、冗长、枯燥也使许多有兴趣、想了解的潜在读者甚至作者望而却步呢?李国武等[13]调查发现,从大学生平时经常阅读的纸质内容来看,学术著作(18.16%)、科普著作 (14.15%)和学术期刊(10.90%)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的读物处于较后位置。而大学生正是高校学报应该大力拓展与培育的潜在读者甚至是将来的作者。同时,对于基层科技工作者来说,高校学报是获取先进科技信息、提高科技水平的良师益友,但其中高深的模型、概念、数理统计等晦涩内容会阻碍他们的阅读愿望。最重要的是,对于高校学报的主要作者与读者即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而言,同样需要一个高效、轻松、便利的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当高校学报将论文的主要信息提纲挈领地压缩在140字以内发布在微博上时,则阅读所需的时间、精力都将减少,读者可以快速选择想要深度阅读的论文。可见,微博可以使学术论文的阅读变得更轻松、实用、直观,有助于提高主要作者与读者即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的阅读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潜在的读者即大学生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等的阅读兴趣、科研兴趣,将在无形中培养作者、读者对本学报品牌的忠诚度、信任度。

笔者于2013年5月18日查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新浪微博,它们的粉丝数分别为2066、1288、1158、615个,9月22日它们的粉丝数上升为2349、1413、1286、770个,都增加了一两百个。从中可以看出,微博的人气是不可小觑的。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微博建立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交流平台,既方便了作者、读者,又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互动性强

微博是个平等、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作为纸质期刊,高校学报编辑部和作者之间的沟通限于投稿到论文发表或退稿的过程当中,论文发表之后的交流是不足的,而学报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更是欠缺。与传统期刊、网站等传播平台相比,微博更具有情感色彩,粉丝大多是读、作者或潜在的读、作者;而且每条信息后面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网页,可以继续“沟通”[2]。在微博平台中,通过“发表、转发、回复、评论”等功能的应用可以实现学报与作者、作者和读者、读者与读者相互间的反馈、沟通,达到快速、简洁、持续的交流,起到了多方间交流的桥梁作用,有助于使科研不再那么神秘,有助于展现高校学报更温情的一面,从而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3 浅阅读环境下高校学报微博的理性发展

微博的随意性与可信度问题从一开始就备受诟病。在经历了多次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考验后,微博已成熟、理性了许多[14],在正能量的释放上进一步得到彰显,比如在芦山“4·20”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浅阅读环境下,高校学报微博如何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微博的开设是容易的,但要做成高人气的互动平台是需要智慧与理性的。

3.1 及时注册官方微博,树立专业化形象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众多高校学报微博被抢注,因此高校学报应及时注册官方微博,以保护自身和作者的利益。同时,微博作为互联网的一项及时应用,其发布的消息无需经过网站编辑的审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终端[15],应重视其监管问题。高校学报官方微博应采取严谨、负责的态度,避免随意传播而误导公众。作为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微博具有自身的严肃性,不可能像娱乐、时尚、时政等媒体微博一样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但《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报微博展示了高校学报微博的潜力。一些粉丝数少、不受关注的高校学报微博与自身学术层次低、微博质量不高、内容不吸引人分不开的。高校学报微博应通过发布高质量、专业化的微博来树立权威形象。高校学报微博除了发布本学报的征稿简介、期刊动态外,应提供相关专业的学术信息、学术会议动态、学术进展,并着眼于组织专家、作者和读者对热点话题或重大学术事件进行讨论;甚至在微博上定期组织微访谈,真正搭建读者、作者与专家之间的桥梁[2]。通过一些微话题的讨论,延伸出更多交叉话题,使相关内容不断扩散,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2013年7月3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7月19日《上海海关学院学报》即在微博上针对该主题进行组稿[16]。这说明了微博的时效性、专业性对高校学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采用通俗易懂的“草根”表达

高校学报的学术性与专业性限制了高校学报微博的关注度,因此更应青睐微博的草根性。微博的草根性决定了其语言的表达也应具有“草根性”,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高校学报微博在发起话题讨论的时候,应抛开文绉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描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感兴趣、想了解与关注的人群容纳进来,但也不意味着放弃专业上的深度。

3.3 真诚互动

评论家陈永东认为“无互动,不微博”,并认为不互动的微博都是虚伪的[17]。互动中,读者的内容若针对所发表论文及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对于非专业领域的学报编辑来说,是件吃力的事,可能导致互动戛然而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让作者通过编辑部的官方微博与读者互动,使双方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沟通结果[7],《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微博组织了相关专业的微访谈[18]。这种交流与互动对高校学报微博是值得提倡的。高校学报微博要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复与本学报相关的所有信息。通过关注、评论、转发他人微博,将自己的想法及时传递给公众,提高公众对本学报的认同感。

4 小结

在国民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浅阅读环境下,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给高校学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学报有必要充分发挥微博的低成本、人气旺与互动性强等优势来弥补自身盈利能力差,作者与读者面窄而单一,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之间交流与互动不足等弱点,从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要建立高人气的高校学报微博是对编辑同仁专业水平与学术水平、智慧与理性的考验。高校学报应及时注册官方微博,并通过发布高质量、专业化的微博来树立权威形象、采用通俗易懂的“草根”表达、借助“关注、评论、转发”与粉丝真诚互动而实现良性发展。

1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 刘伟竹,刘冰,陈丽等.顺风扬帆正当时——传统医学期刊与微博共谋新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70-173

3 《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发布[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 中 心, http://www.100ec.cn/detail-6080412.htmlhttp://www.100ec.cn/detail-6080412.html

4 沈菲飞.医学期刊微博发展分析——以新浪和丁香园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39-542

5 冯缨,游苏宁.传统医学期刊与新媒体微博共赢发展.编辑学报,2012,24(3):269-271

6 张光斌.科普期刊的微博内容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科技与出版,2012,(6):106-109

7 史春薇,陈平,朱伟等.微型博客应用于科技期刊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34-135

8 朱晓云.学术期刊微博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编辑之友,2013,19(2):79-82

9 碎片化阅读怎能滋养国民心灵[EB/OL].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4/23/010885805.shtml

10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EB/OL].中国出版网,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11 韩红星,廖宇.出版微博营销策略浅析.中国出版,2012,(7):40-44

12 徐慧,焦以璇.微博时代报纸对微博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12,(10):51-52

13 李国武,李玲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基于对某高校抽样调查的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48-53

14 吕怡然.期待新兴媒体更多地提升理性含量.文汇报,2013-04-24(5)

15 涂诗卉.浅析微博时代的公益发展契机——以新浪微博公益模式为例.新闻世界,2011,(7):128-129

16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EB/OL].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664237503

17 陈永东.没有互动的微博是虚伪的[EB/OL].环球博客,http://blog.huanqiu.com/chenyongdong/2012-04-25/2509880/

18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微访谈预告[EB/OL].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58341847?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猜你喜欢
新浪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猴子虽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花粉交流
新浪读书排行榜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