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4-03-26 06:55林立真胡荔红张丹群林品珍
关键词:生理医护人员领域

林立真,程 波,胡荔红,张丹群,林品珍,向 妞

(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性病分院,福建 福州350009)

一、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调查法是一种新方法,可以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生理健康、社会环境关系进行全面评价,它能为被测评对象进行自我评价时提供一系列主观评价指标[1]。研究表明,生存质量是一种多维的概念,能够从宏观层次和整体水平上评价个体健康。它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身心状态、社会环境关系、独立水平、精神面貌、宗教信仰等,这些指标超越了传统生物医学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积极健康观的各个方面。

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研究备受关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调查法较多见于慢性病人和某些正常人群的研究,对于医务人员这一特定群体的相关调查研究不多,尤其女性医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2]。当前医患冲突不时闪现,医护人员的职业环境较为特殊,其生存质量对求医者和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双重影响作用。为了了解女性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部分女性医护人员进行一般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并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提高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选取本院女性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女性医护人员330名,其中内科81名、外科74名、门诊部急诊科62名、其他科室113名,调查排除孕妇、产妇和长期休假工作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1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为94.5%。

2.调查内容。(1)一般个人信息和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指标。如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职称、单位、所在科室、压力程度、压力来源、工作满意度等[3]。本次调查按照女性医护人员不同年龄段将人员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岁以上组;按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及离婚/丧偶组;按学历从低到高分为高中或中专组、大专或成教组、大学本科组和硕士及以上组等。(2)WHO生存质量评估量表。WHO的WHOQOL—BREF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制定的国际性量表,普遍用于测评个体和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指标。该量表由26个项目组成,分为6个领域,分别为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独立性领域、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领域[3]。该表中Cronbach系数分布0.75~0.78[4]。拟合优度指数(CFI)均大于0.8,题目采用5点量表作答。所有调查对象的6个领域分别评分,分数为五分法,评判标准为1分最差、5分最好。分别计算各领域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并乘以4即为各领域所得分值,其分值的高低表明生存质量水平的高低。该量表由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生存质量的最新概念研究制定而成,能够适用于广泛的领域,协助研究人员获得详细的特定人群生存质量的资料;该量表能够较好地反应经验效度和平行效度,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结构效度以及内部一致性。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配有统一解释和填写方法说明,全程采用匿名封闭形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现场一对一调查,问卷当场收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生存质量各领域及总评分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与常模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影响因素多组之间的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方差(F)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比较。P<0.05表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和健康满意度。312名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自评在“好”以上的占47.4%,健康满意度在“好”以上的占40.1%(表1)。

表1 312名女性医护人员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满意度 n(%)

2.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评分。通过312名女性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1],女性医护人员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独立性领域和精神支持领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调查表明,女性医护人员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的女性医护人员均来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仅承担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还担任教学工作和科研项目。工作时间较长,常需要值班、加班,甚至休息时间经常被取消,工作压力较大。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和新技术,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照顾家庭,受到家人的埋怨,长此以往自身对家人的愧疚心理使其身心俱疲,严重影响到生存质量。长期的紧绷神经和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其心理领域得分低。

表2 312名女性医护人员各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

3.影响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在年龄方面,30~39岁组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心理领域得分较高,20~29岁组心理领域得分次之,而40岁以上年龄组心理领域得分最低。在学历方面,硕士及以上学历组在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其他学历组。在婚姻方面,未婚组及已婚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离异或丧偶组;未婚组在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婚组。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均得分高于其它职称,其它职称之间各领域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方面,医生、医技及其他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护士。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医护人员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工作满意者得分均高于一般及不满意者(表3)。

表3 312名女性医护人员各领域得分及其影响因素

三、提高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对策

本研究发现,女性医护人员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环境领域均低于普通人群,在社会领域得分高于普通人群,这与汪爱晶等的研究结果[4],与荆春霞等的研究结果相反[5]。本次调查表明,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其在社会领域得分高于普通人群;生理领域得分低的原因在于,女性医护人员既是家庭的中坚力量,也是工作单位的主力军,她们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身体易于疲倦和不适。心理领域得分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医护工作者面临工作和家庭双重角色的压力,易产生焦虑、烦躁、易激惹等负性心理事件,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她们的生存质量。

目前医患纠纷不断,对医疗事故的恐惧给医务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对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势必影响其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女性医护人员感觉有压力,其压力来源分别为患者(51.3%)、子女(27.9%)及配偶(16.3%),数据表明医患矛盾是导致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年龄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30~39岁组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40岁及以上者,这可能是这个年龄段在工作上逐渐成熟,精力充沛,有进取心;在生活上感情稳定,家庭幸福,对未来充满期望;在婚姻方面,已婚的女性医护人员在心理及环境方面要显著高于离异或丧偶的,该结果与高伟民的报道一致[6]。因此,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可以更好地增进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女性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应受到重视与改善,各级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女性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首先,在工作环境上需改善“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深”的局面,各部门应成立专门职能科室为患者普及医学常识,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并协调处理就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医患之间架起互信的桥梁,从而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减轻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上的压力。其次,在生活环境上,各级部门应组织定职定期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按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从而保证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第三,在心理生理方面,相关部门应因时因地地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并在日常工作上合理安排工作量,使他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体力和精力。医务部门还应在女性医护人员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上给予帮助,尽力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她们更好地投入医护工作和业务学习中。

[1]WHO QOL Group.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position paper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Soc Sci Med,1995,41(10):1403-1409.

[2]张 茜,王玉环,张桂青.护理人员生存质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7):178-180.

[3]王倩倩,王建华.夜班护士WHOQOL-BREF量表测试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1-113.

[4]汪爱晶,石小河,桂万羊,等.安徽省某医院护理人员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246-2248.

[5]荆春霞,王声湧,扬 光,等.穗、深两地眼科医务人员生存 质 量 现 况 调 查[J].疾 病 控 制 杂 志,2006,10(5):479-481.

[6]高伟民.三级医院护士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95-1297.

猜你喜欢
生理医护人员领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打破生理“平衡”
领域·对峙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