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模式探究①

2014-03-27 05:26童慧儿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第二课堂课外

童慧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 浙江杭州 310018)

第二课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也涉及到。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仅仅依靠每周一次体育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体育意识,是肯定不够,因此要好好开发和利用体育第二课堂,而且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因此如何发挥体育“第二课堂”的特殊作用和功能,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设计高校体育“第二课堂”运行模式,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完善个性,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1 体育第二课堂的界定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活动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它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体育第二课堂,也是相对于体育第一课堂,教授曲宗湖和杨文轩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观点是:把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有密切关系的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体育教育活动总和,是体育课的充分延伸,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培养其运动习惯等。

图1 体育第二课堂模式活动方案框架

2 基于个性发展的体育第二课堂模式构建

2.1 构建理论基础

2.1.1 以人为本与个性发展教育

“以人为本”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所推崇及实施的方法,是创造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融洽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个性。以人为本教育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坚持教为学服务、因学定教等原则,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而发展其个性。同时,教育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也关注学生共性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和共性结合,使学生既有个性、自身得到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因此,体育第二课堂设计上理论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多考虑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样才能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积极性,才能达到体育第二课堂的预期目标。

2.1.2 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发展教育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书中提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而且至少有8种彼此相互独立,且以多元方式存在,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在智能上是多元的,这第二课堂活动本质特征和目标是一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要正视、尊重学生差异,然后善待学生间的差异,8种智能中不存在哪个智能最重要或者最厉害,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但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将这些智能充分挖掘出来,并成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设置的内驱力,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使学生的一种或多种优势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体育某些方面的佼佼者,进而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2 基于个性发展的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根据基于个性发展的体育第二课堂的理论基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体系,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挖掘和开发,也让各类智能擅长者都能发挥长处,设置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各类比赛,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有所成功,从而体验到快乐和幸福,进而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第二课堂的内容有三部分,即自主性活动、兴趣活动或特长、竞赛(见图1)。其中自主性活动包括相关讲座和培训、阳光乐跑或其他场馆活动,其完全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现状来自主选择与调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是指活动的种类和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不同智能特长而开设,学生自主参加;丰富竞赛包括不同时期安排各种类型比赛,如各类趣味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户外活动(如定向运动、攀岩活动),健美操、瑜伽、形体训练等,形式上可以不同,如个人赛、团体赛、接力赛等。

2.3 体育第二课堂的考核激励制度

要提高体育第二课堂的体育锻炼效果和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就必须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由于体育第二课堂不能分配到具体的学时和学分,因此进行体育第二课堂评价需要与体育第一课堂相结合。对学生每次参与各类体育第二课程的过程都要如实记录,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活动时间作为评价依据,将其实际锻炼情况纳入到学生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但次数可以累计计算,且每天只计算一次,每次需在30min以上。评价方式是根据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来决定是否能获得体育课成绩。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至少要完成32次课外体育活动,它可作为获得体育课学分的条件,而如果仅课内体育成绩优秀却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或次数不够,都不能获得的学分。

3 建议

(1)为使更多学生参加到体育第二课堂中来,学校领导、公共体育教学部、学生会、团委都要对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给以充分认识,采取措施,从组织、宣传以及到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使其与实际、生活、学生更加贴近,参与性更强。

(2)充分利用好周末时间和其他课余时间,举办各种主题的校园体育竞赛、群体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吸引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

(3)加强学校对体育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最好将体育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并在体育课学分中体现出来,激励学生参与其中。

(4)加强体育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同时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在体育第二课堂的工作通过增加工作量或者设置奖励等措施予以保障。

(5)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丰富和发展第二课堂活动。

[1]李美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成瑶.关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3]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1).

[4]赵广银.浅谈体育第二课堂学分制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5]王慧.关于高校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6]类少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理论的探讨[J].吉林教育朴学·高教研究,1995(5).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第二课堂课外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01—02合刊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成长课堂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