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2014-03-27 05:58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岗位

仇 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江苏南通226010)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规定中要求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并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1]。高职院校在落实这项规定的过程中,根据各校的自身情况,也相继出台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规定。各高职院校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增强毕业实习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相对固定的、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合作企业,形成初步的校企合作办学。同时,从中选取优质的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其他实习、实训,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以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顶岗实习”也成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实践方式。

1 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在校内完成相关文化理论课、学科专业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取得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相应的社会生产实践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后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发展前途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也必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进行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形成符合学院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2.1 实习地点较分散,不利于管理和指导

保证全部的学生都可以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实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保证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同一企业顶岗实习,那么因为岗位人数的限制,就不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企业中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如果想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企业中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必须到不同地区的企业进行实习,范围较大,不利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也就无法达到顶岗实习的初衷和目的。

2.2 指导老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学生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没有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有些指导老师很少到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学生联系,师生之间沟通不协调,另有些指导老师不具备指导的水平与能力。因此,实习生在遇到工作和生活难题的时候,往往只能靠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摸索。

2.3 资料收集管理不规范、不科学

毕业实习生在离校后,由于地域、工作等原因导致实习日记的写作、资料的收集,以及毕业设计过程的文档整理时间周期较长,会出现整理散乱的现象,不利于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从学校角度出发,毕业生的各项数据,如:顶岗实习学生集中的行业、岗位、地域、范围、工作强度、薪资待遇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学生就业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若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够被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将对学生就业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4 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积极性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常多于实际的顶岗时间。这是由于企业出于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会安排很多时间让学生到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半年的顶岗实习结束,企业培养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都留在企业,为企业服务。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愿意过多地利用企业资源来培养学生。因此,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能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也不多,使得真正有效的顶岗实习计划无法实施。

2.5 学生态度消极

学生普遍对顶岗实习的期望值过高,一些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一定要与所学专业对口,希望从事生产管理工作。而企业安排实习生上岗时,往往是从服务企业生产,方便管理等方面考虑,很少从学生利益出发,难以安排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很难抽出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所以,当企业安排一些临时的或琐碎的工作时,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热情,给实习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频繁地变更实习单位,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与实践;更有学生为了得到企业实习证明,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成了企业暂时的廉价劳动力。如此实习,不但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就业,也影响了合作企业再接收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使顶岗实习工作处于恶性循环的局面。

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影响着学生就业质量及其后续发展,也影响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前途,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学生本人、学校管理制度、实习企业三方面入手。

3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3.1 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

运用网络平台,设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灵活管理,也方便学院管理层通过网络及时向学生传达学院的规章制度;方便学生和学院管理人员的互动,并能及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和资料。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提高了工作成效。通过管理系统将教师与学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学院与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动力。通过网络分解教学任务,运用管理系统联系校内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岗位指导教师,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借助此平台可以进行在线实习指导、实习成绩的评定;学院和企业使用该平台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顶岗实习的相关安排及进度,获得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对每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网络化实习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院管理层和决策层也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2]。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指导

建立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首先,应加强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培养,并从社会上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还要聘请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确保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指导。

3.3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相对稳定、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企业工作流程。加强校企合作,对优质合作企业,学院可给予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权利;同时学院对这些企业职工的学历进修及职业培训,给予大力配合及方便,以深化和强化校企合作,巩固和优化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3.4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实习态度

3.4.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好参加顶岗实习的准备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在思想上作好顶岗实习的准备。实习之前,学院作好开展顶岗实习的认知教育,调适学生期望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热爱顶岗实习岗位。分批组织学生到顶岗企业参观、调研,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现状的认知,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情况。同时,邀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顶岗前的培训,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规章制度、相关工作的流程、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企业的文化背景等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思想,让学生做好参加顶岗实习的思想准备。

3.4.2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首先,学院利用与实习单位的互动平台,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实习单位通报学院的有关通知、要求,并及时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走访实习单位,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时与学生沟通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解决各类难题。企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必须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实习评价,定期向企业的实习管理负责人和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通报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这种实习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及时地沟通反馈、互动配合,有效改善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促进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3.4.3 做好总结表彰工作

由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受企业管理的员工,所以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估,应由企业和学院双方共同进行。企业主要从学生对岗位的胜任情况、完成工作任务和达到工作质量情况,以及工作中的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院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企业指导教师的意见,以及日常掌握的学生实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 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培养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在参加顶岗实习的半年里,学生带着在校生的身份离开学校走向企业,将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因此,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由学校、学生个人、企业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过程。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里的学生,又是企业里的职员。作为在校学生,他们必须接受学校管理和教育,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论文;而作为企业职员,则要求他们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时管理,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动态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搞好学生顶岗实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完善管理制度,还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都是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1] 李向东.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14-16.

[2] 张志东,刁洪斌.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86-88.

[3] 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2-54.

[4] 孔祥峰.高职院校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2,(3):45-48.

[5] 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4-57.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岗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