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4-03-28 13:14邓胜玉龙细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7期
关键词:评量肝病针对性

陆 玲 邓胜玉 龙细妹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陆 玲 邓胜玉 龙细妹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目的 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消极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通过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收集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随访,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小组明显优于对照小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配合临床药物治疗,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肝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所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发生在肝脏器官的慢性疾病,是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一类疾病的统称。由于病程长,病情重,症状复杂多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发现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消极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1],这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要求,因而继发了疾病状态下的负性心理冲突,称为“危机心理”。为适应患者的心理变化,个性化心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分别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心理问题[3]。因此除了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常规临床药物治疗,针对性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整体心理治疗思想的确立,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性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它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增强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中,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方面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尤为重要[5]。

慢性肝病患者心理多为消极,但根据病情及病种的不同其心理又有着内在的差距,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标

通过临床专门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近期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及远期生存质量的作用。

1.2 研究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分别收集入院时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及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相应量表。目前己收集60个病例,经入院及出院评测,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

表1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

表2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慢性肝病患者自评量表的研制2009年9月第16卷第9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93-94);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共有28项,总分28分为完全正常,29~56分为较轻,57~84分为较重,85~112分为严重,113~140分为非常严重。

心理状态分组定义: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共有90项。①恐惧焦虑组:把2、13、17、23、25、31、33、43、47、50、57、70、72、75、78、80、82、83共18项的平均分>1.5分,属于本组。②失望无助组:把10、21、28、29、30、34、36、37、38、41、46、51、55、61、77共15项的平均分>1.5分,属于本组。③冷漠愤怒组:把6、8、11、24、26、63、67、74、81共9项的平均分>1.5分,属于本组。④绝望轻生组:把14、15、18、20、22、32、54、59、71、79共10项的平均分>1.5分,属于本组。⑤其他:不属于以上4项的,属于本组,统计90项总的平均分(有些病例同时符合2组以上的,取分值高者分组)。

1.3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韶关市中医院2013年11月开始入住内二科的慢性肝病患者60例。将选取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6~72岁,平均48.7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8岁,平均49.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慢性症状、体征明显,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蛋白不同程度的下降等。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剔除标准:不能完成自评及访谈,并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

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业护理小组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类型(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坚持随访,提高患者对自身心理的认识,以期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期望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只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提高认识、改变观念、通过言语开导,以使患者认知和行动相结合,主动配合治疗。利用交流和观察技巧,从心理、生理等方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了解患者面临的问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寻找原因,随时疏导及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①针对恐惧焦虑组的患者,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寻找患者恐惧焦虑的原因,解除其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诊疗计划,患者对慢性肝病一知半解,害怕病情发展到肝癌,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放松疗法改变其恐惧焦虑心理。鼓励患者收听广播和音乐,阅读报纸,和杂志,以排解压力。②针对失望无助组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住院须知,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恰当解答,要细心观察,剖析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开导,鼓励患者自信、自强的意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得到家庭,朋友的支持,生活中可多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让身心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让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寄托。说明安心休息,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③针对冷漠愤怒组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生活上多关心照顾,护理人员在语言和行动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端庄的仪态表,亲切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应观其言行,剖析其心理,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来感化他们,使患者从心灵深处感到温暖,从而减轻其冷漠愤怒心心理。④针对绝望轻生组的患者,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鼓励患者诉说心中的忧虑和疑问。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遵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让患者亲友多陪伴和鼓励患者,护士在工作中态度要和蔼,操作熟练,主动接近患者,邀请一些恢复较快、较好的患者作经验介绍,用成功康复的病例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消除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转变为一个与疾病抗争的强者。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9.0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资料统计处理后,实施心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2。

3 结 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自身心理的认识,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配合临床药物治疗,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湘平.分析慢性肝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下):5308.

[2] 张瑛.158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26-2127.

[3] 梁圣萍.乙肝病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06,19 (4):723-724.

[4] 刘晓虹.关于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和实施原则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B44-45.

[5]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5.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LU Ling, DENG Sheng-yu, LONG Xi-mei
(Shaoguan TCM Hospital, Shaoguan 512026, China)

Objective Most chronic liver disease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negativ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negative this in turn affect patient treatment, and even lead to illness aggrav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depression, 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despair, pessimism psychology. Methods Test scores in the auxiliary professional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self rating scal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60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①fear and anxiety group; ②disappointment helpless group; ③cold anger group; ④despair suicide group; ⑤the other.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follow-up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depression, 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despair, pessimism psychology.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subsequent in daily life, with the clinical drug treatment, can have certain effect on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Chronic liver disease; Mental problem; Ment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R473

:B

:1671-8194(2014)07-0005-02

广东省韶关市2013年科研立项项目(编号:WSTJJ2013 0815440203196912272148)

猜你喜欢
评量肝病针对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