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学生体育参与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2014-03-28 14:35波,范波*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参与性场馆体育运动

胡 波,范 波*

(成都工业学院 体育部,成都 611730)

1 研究现状

体育参与性指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即个人参加体育课、体育竞赛、户外体育等活动的积极性程度。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银满等[1]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动机也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如在减肥塑身动机方面,年轻女性较年长女性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坚持性,中老年人的强身健体动机明显高于青年人。张中江等[2]认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具有性别差异性,在体育课程和群体活动中,男生体育参与动机明显比女生更积极,男生的健康动机与水平、能力动机、社交动机比女生强,而女生的成就动机和外貌动机水平显著地高于男生;参与动机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传统性别文化与意识、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对于成都市大学生体育参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从历年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成为影响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大事。因此,针对成都市大学生体育参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成都市体育教育以及体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参考[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大二年级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体育类期刊中有关探讨学生体育参与性的相关研究资料,检索词为“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分析与借鉴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专家访谈法。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师、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主要提出“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是什么”“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学校因素有哪些”“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如何”等问题,并对访谈进行了详细记录。3)问卷调查法。对4所高校在校生随机抽样方法,填写《成都大学生体育参与性问卷》,对问卷进行可信度检验,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93.6%。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的影响因素

3.1.1 体育课程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体育课具有明显的规范性特点,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规定体育项目。根据大学的性质,可分为一般综合性大学和体育综合性大学,这两类大学的课程设置在时间上具有重合性。一般综合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在上午3~4节至下午7~8节。体育综合性大学整天都安排体育课程。一般综合性大学冬季上午和夏季下午的体育课程迟到、旷课和请假率相对较高。因此,体育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参与性高低。

3.1.2 体育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影响学生的选择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大学施行体育课程选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衡量后作出的客观选择,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认可度。据调查有82%的学生是因为兴趣而选择项目,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对大学生对体育参与性具有积极的影响[4]。

3.2.3 体育课程与毕业的相关度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性

体育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主动积极地参与,二是通过行政和法规手段加以干预促使其参与。当第一种无效时,学校会采用第二种途径。因此,各高校对促进大学生主动锻炼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据调查许多高校将体育课程的完成程度与毕业挂钩。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如有一次或两次体育课程不及格,将不授予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1.4 学校竞赛项目的开展应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学校各种运动竞赛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高校一般每年都要举行大型运动竞赛项目如篮球联赛、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各系为了在比赛中夺得较好名次,组织学生提前练习以提高竞技水平,在训练的过程中势必带动一批同学参与体育运动。因此,应在学校营造锻炼身体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2 社会环境对参与动机的影响

3.2.1 网络的盛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性

网络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主要社会因素。体育赛事转播、明星运动员的广告宣传、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兴起等,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大学都有电子阅览室或可供大学生接入的互联网,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和娱乐形式,对于猎奇心极强的大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产生迷恋,甚至产生网瘾。这将极大地挤占大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随着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特别是3G、4G网络与移动设备的发展,为大学生上网以及游戏提供了方便,这进一步扩大了上网的人群。因此,网络的盛行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将产生直接影响。

3.2.2 媒体与体育明星的宣传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产生间接影响

现代传媒和职业体育的发展,推动了体育的传播。体育明星的示范效益通过宣传在大学生中得到进一步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生活,能够带动一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据调查,有85%的大学生能说出1个或1个以上的体育明星的名字,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体育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能够从中得到心理的愉悦,并能激发出参与相应体育运动的行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以金牌数量第一的成绩傲视群雄,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项目,通过媒体报道与宣传在国内掀起了运动热潮,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起到了引领作用。

3.2.3 用人单位对运动技能人才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对体育的重新定位

多年扩招导致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大学生为了在招聘过程中赢得优势不惜付出最大努力。许多招聘单位为了开展企业文化,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能力,员工体育运动能力也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众多招聘条件都列出了“是否喜欢运动”或“你会哪项运动”。由此,部分大学生摒弃了体育课是豆芽课的传统观念,对体育课进行了重新审视,重视体育锻炼,培养一技之长。

3.3 自然条件与硬件设施的限制

3.3.1 气候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学校体育运动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学校体育大部分运动项目在室外进行,遇到阴雨天气将无法进行,如室外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个别项目对风较为敏感,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气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不仅一个地区与另一地区气象、气候变化不同,而且同一地域内一年四季的气候亦有差异,一天中的气象条件也有变化。[4]四川大多数高校集中在成都地区,具有雨水充沛、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多风的特点,而学校体育一般在室外开展,受气候影响相当明显,雨季室外运动难以开展,所以气象、气候等运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的参与性有较大影响。

3.3.2 场馆设施的完备程度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体育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硬件条件为基础,体育场馆是高校开展的体育项目的重要硬件条件之一,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田径、健美操、武术等[4]项目的开展必须在标准的运动场馆进行,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与组织的规范。不同学校运动场馆的完备程度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场馆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要,特别是一些对运动场地要求苛刻的项目,如攀岩、高尔夫、划船等。而传统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因场馆的完备程度和保养程度都将影响到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虽然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攀岩等新型休闲体育项目进入了校园,但因缺乏课外指导而影响了学生锻炼效果。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运作,好的设备、器材和环境优良的场馆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学生健身锻炼服务,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自由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3]。

3.4 自身条件的影响

3.4.1 经济能力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据调查,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学校或学校附近的运动场馆。学校的大部分场馆免费对学生开放,但个别盈利性场馆学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使用。这些盈利性场馆比免费场馆的服务质量与运动体验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其费用制约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

3.4.2 自我运动兴趣的诉求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自我运动的兴趣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下,出于某种原因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能形成长期坚持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行为。多数情况下,是个体在对健康体魄、运动交流或运动成就等因素的激励下做出的行为。运动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准备状态,它反映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和大学生计划投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努力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可能随着心情或客观事件的发生而变化[4]。

3.4.3 身体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影响

运动是通过人体肢体运动实现的,需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做保障,如肌肉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大多体育项目需要人体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如果人体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将严重影响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性,这将打破运动规则,导致运动失去竞争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项群理论把运动项目对人体体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项群类,其出发点就是以身体条件为基础。因此,身体条件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因素之一。

4 建议

体育课程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内容的趣味性、体育课程与毕业的相关度、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学校竞赛项目的开展等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产生直接影响。大众传媒、运动流行趋势、用人单位对面试者的运动技能的重视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的心理与动机产生间接影响。气候、场馆设施的完备程度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性起到限制性作用。大学生的经济实力、运动兴趣的诉求、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体育参与性的内在因素。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为了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体育参与性,应以学校体育为中心,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加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加大宣传体育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让大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对就业的重要性。3)建设室内运动场馆和风雨操场应对恶劣气候条件。4)学校针对学生提供实惠的体育运动服务,增加运动项目的指导,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性。

[1]张银满.浙江省公安民警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7):177-178.

[2]姜志明.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与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2(41):89-90.

[3]苗士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0.

[4]崔波.河北省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需求的调查与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5]翁锡全.气象和气候条件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1(4):53-54.

[6]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参与性场馆体育运动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场馆风采
呆呆和朵朵(13)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