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名复合词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

2014-03-28 18:14姚志英郜丽娜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复合词语言学语义

姚志英,郜丽娜

英语名名复合词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

姚志英,郜丽娜

复合词是英语的重要构词手段,英语名名复合词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词汇意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从概念整合和语义框架视角分析英语名名复合词的意义构建。

英语名名复合词;概念整合理论;框架理论;意义构建

复合法(compounding)是人们构造新词汇、表达新概念的重要途径。英语复合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能产性,在英语日常交际中使用十分广泛,其中,名词复合词类较多。深入了解英语复合词的形式和语义构成,对英语学习者十分必要。学者们大多从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角度解释英语复合词的结构特征、语义构建等问题。认知语言学经过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认知语言学概括出了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和认知模型,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语言分析工具。复合词的构建过程离不开人类的认知活动的参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框架理论对复合词的意义构建都具有较强的阐释力。我们知道,英语复合词的研究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合词的构型,即一个复合词是由哪些词类构成;二是构成复合词的各成分之间的内在句法和语义关系;三是复合词的语义及句法功能[1]。本文将结合英语名名复合词的构型特点,试图利用Fauconnier &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和Fillmore[2]的框架语义学理论从认知视角探讨英语名名复合词(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的名名复合词,其型式为“N+N→N”)的生成机制和语义构建。

一、英语名名复合词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复合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他们对若干相关问题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例如,复合词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早在1933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Bloomfield曾提出其对复合词的理解,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组成的,这些自由词素合用时即是一个复合词,单用时即是一个独立的词[3]。王文斌认为,复合词就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新词[4]。英语中的复合词可以由两个或多个自由词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分离的词构成的单词,或由一个以上的词基构成能在功能和意义上起着单词作用的词[5]。构成英语复合词的两个自由成分可以连写、分写或用连字符号连接。其中,连写和用连字符合成的复合词数量居多,辨认也较方便,如“rainbow(彩虹)、headstrong(顽固的)、jack-in-a-box(热带树木)等”。但是,像tea ceremony(茶道)、hair spray(发胶)、tear gas(催泪瓦斯)等类似的分写体并不容易辨认。另外,还有一类复合词是由组合形式构成的,其构成语素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如psychophysics(精神物理学)、sociolinguistic(社会语言学的)等。复合词的构建貌似简单,自由词素的组合而已。其实不然,两个自由语素一旦结合成复合词,其语义绝不是原来两个语素的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构建一个新意义、新概念。复合词的语义构建问题极其复杂(有些复合词的词义是无法从字面上直接获取的)。

二、相关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语言研究学科,依靠自身特有的学科优势,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研究学派,倍受各国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青睐。认知语言学认为,对自然语言的全面理解必须从内在的认知心理过程入手,以人的知识状态为参照,把语言人之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6]。

(一)概念整合理论

Fauconnier(1985)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并把心理空间描写为“小型概念包”(small conceptual package),它是人们进行思考和交谈时为进行当下的理解和行动,通过框架和认知模型构建而实现的[7]。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Fauconnier和Turner于2002年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并明确指出:“语言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关注在线语言处理(on line language processing)过程中心理空间是如何建构和整合的,心理空间以认知模型为基础。语言使用者进行概念整合时至少会涉及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运用概念整合方法,认知主体首先会唤起两个心理输入空间,然后有选择性地从两个输入空间提取部分信息进行匹配并映射入合成空间;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抽象结构和信息,从而保证映射得以正确顺利地进行;合成空间通过两个输入空间中对应部分的连接把相关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同时合成空间表现为一个带有创新性和富有想象力的压缩结构,即新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新创结构的形成经历了组合、完善和扩展这三个认知过程,能够创造出原来输入空间所不包含的新信息和新意义。概念整合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在词汇意义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学者林正军&杨忠[8]、陈晚姑[9]曾指出,复合词的构建是有认知理据的,隐喻、转喻以及语法隐喻等都是构建英语复合词的认知策略。概念隐喻理论聚焦于从源域到目的域的单方向的对应和投射;而概念整合理论强调的是四个心理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映射运作彼此连接而形成的概念整合网络,凸显了“整合”过程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新创结构”的特性及意义产生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心理空间的整合探讨复合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是如何由其组成部分各自所表达的概念整合而成的。

(二)框架理论

1975年,Minsky首次使用“框架”一词表示格语法(case grammar)中的一个语法结构概念,并把“框架”定义为数据结构,用以表征某一固定情景的事实结构[10]。后来,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格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把“框架”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Fillmore最经典的语言分析范例就是“商务交换”框架(commercial event frame)。该框架表明,与商务交换过程相关的动词buy、sell、pay、charge、spend的使用能够体现出说话人对该框架中不同要素的侧重及其不同的注意力焦点。后来,“框架”概念转向了认知阐释[11]。1985年,Fillmore认为“框架”是“知识的特定统一框架,或经验有机的系统化”[12]。1992年,他把“框架”看作“认知结构[……],编码于词语中的概念所预设的知识”。他认为框架是一种有关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也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13]。目前,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已发展成为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框架也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构建手段,并为词汇在语言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力。框架和其他认知概念一样,根植于人类的生活体验之中。框架语义学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描写和分析词语意义的新方法,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添新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三、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名名复合词描写与分析

一般来说,人们构造复合词主要是为了表达新意义、描述新事物和丰富表达方式。复合词的构造不仅是表达方式的更新,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从walk in the space到space walk(太空漫步)[8]。新造的复合词与其构成语素或原来的表达方式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复合词的构成语素在形态和概念上都存在一定的整合。形态上的整合是指,原有的两个或更多个自由词语在合并或压缩之后成为一个新词;概念上的整合则指,它们都经历了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概念投射、连接和整合过程。复合词新义或转义的产生实际上是我们对其构成词素的语义进行概念整合的结果。以复合词orange juice(橘子汁)为例,该复合词形态和概念上的组合性都较强。由于两个输入空间(橘子空间和果汁空间)中的元素具有相容性,不会产生冲突,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组合式复合词理解为两个输入空间的组合,其整合空间的新生结构的特点就是把第一个输入空间的核心信息融入到第二个空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复合词的概念整合都这么简单直接。例如,复合词wheelchair(轮椅)的组合性稍差,概念整合过程相对复杂。Wheel(车轮)和chair(椅子)两个输入空间的概念在整合过程中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在整合空间里产生输入空间中所不包含的新生结构(两个构成成分固有意义之外的额外属性),产生了新的概念意义“a chair with wheels that people use in order to move about in if people cannot walk properly,for example because people are disabled or sick”。

框架语义学告诉我们,每个词汇都可以激活一个框架。激活该框架的词汇和框架本身是相互作用的,词汇激活框架,框架使词汇意义结构化。因此,对词义的识解需要置于特定的框架之中。李勇忠&李春华曾指出,意义的构建主要是框架的构建,框架内成分和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跨心理空间建立[14]。英语名词复合词的典型结构为“名词+名词→名词”,其中的每一个名词都能激活一个框架(特定且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连贯图解)。复合词构成成分各自所代表的语义框架经过概念整合和框架转移等一系列认知操作组合成复合词所代表的语义框架,其中包括简单框架组合和复杂框架转移。例如名词复合词“basketball field”中,“basketball”激活了一个单独的框架,“field”激活了另外一个单独的框架。复合词的语义表征为“the area within which people play basketball”,能同时激活以上的两个框架。在“basketball field”的语义构建过程中,其构成成分所激活的框架均被保留,属于简单的框架组合。英语中pencil box,petrol tank和notice board等词语都属于此类框架组合。但是,在很多复合词的构建过程中,其构成成分的框架会发生转移或激活新的框架。以“busybody”为例,可以解释为“爱管闲事的人;多事的人”。框架“busy”发生了转移并产生了语义变化,含有贬义“多管闲事”。另外,再以“brain drain”为例,框架“brain”和框架“drain”本指“脑、智力”和“下水道、消耗”。在其组构过程中,框架“brain”和框架“drain”先发生语义变化,转移为框架“人才”和“流失”,然后框架组合为“人才流失”。

四、结束语

我们知道,语义并不是词语的简单组合和拼凑,框架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整合是一种意义构建的普遍模式,对复合词等语言现象有很强大的解释力。词汇作为基本的语言单位,要充分理解其意义就必须确定和解读为词汇提供概念基础的认知框架。复合词的语义理解过程,其实就是语用者对其构成语素进行概念整合的过程,也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框架对词汇意义实行重构的过程。复合词的意义构建还涉及到其他认知手段的参与,本文的分析焦点只是针对英语名名复合词意义构建中的概念整合和框架转移。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将另文对英语复合词进行全面系统的认知理据探讨。

[1]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Basic Books,2002.

[2]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In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A].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Eds.).Soeul:Hanshin Publishing Company,1982:111-137.

[3]Bloomfield,L.Language[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33.

[4]王文斌.英语复合词的内在句法、语义及认知构建[J].外语学刊,2005(2):39-43.

[5]张维友.英汉语复合词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9(1):110-115.

[6]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85.

[8]林正军,杨 忠.构建英语复合词的认知理据[J].东北师大学报,2007(2):124-128.

[9]陈晚姑.英汉复合词的语义及认知模式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8(2):40-42.

[10]Minsky,M.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A].In P.H.Winston(Ed.),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vision[C]. New York:McGraw-Hill,1975:211-277.

[11]Fillmore,C.J.Scenes-and-frames Semantics[A].In A.Zampolli(Ed.),Linguistic Structure Processing[C].Amsterdam:North Holland,1977.

[12]Fillmore,C.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s,1985,6(2):222-54.

[13]Fillmore,C.&B.Atkins.Towards a frame-based lexicon:The semantics of RISK and its neighbors[A].In A.Lehrer &E.Kittay(eds.)Frames,Fields,and Contrast:New Essays in Semantics and Lexical Organization[C].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75-102.

[14]李勇忠,李春华.框架转换与意义构建[J].外语学刊,2004(3):24-29.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s from the Cognitive View

Yao Zhiying,Gao Lina

Compound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word formation.English N+N compound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 new perspective for lexical meaning analysis.Based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nd frame theory,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N+N compounds.

English N+N compound;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Frame Theory;meaning construction

李应青

H030

A

1673-1794(2014)03-0019-03

姚志英,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和教学法;郜丽娜,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外研社横向项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HX20133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概念隐喻二语词汇产出深度研究(SK2013B353);滁州学院校级优秀青年人才项目:批评隐喻分析视阈下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研究(2013RC02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语科汉语新词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SK2013A127)

2013-10-12

猜你喜欢
复合词语言学语义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与语义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英语复合词的特征、类型及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