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急救与护理

2014-03-28 21:32献立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患儿

献立红

宁夏中宁县人民医院 宁夏中宁 751200

输液反应的急救与护理

献立红

宁夏中宁县人民医院 宁夏中宁 751200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急救和护理方法。结果:对20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儿及时急救和精心护理,所有患儿治愈出院。结论:输液反应发生后经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所有病人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输液反应;急救;护理

静脉输液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供给热量。输入药物和液体,达到解毒和治疗疾病。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输入脱水剂,以达到消除脑水肿等。静脉输液也是儿科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在临床工作实践中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便于用药,有利于抢救,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反应的也很多,可能给患儿造成创伤或引发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必备输液反应的急救常识和防范措施,提高了输液反应急救的成功率,降低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2010年1月到2014年5月共发生20例输液反应患儿,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10岁。所有患儿经及时处理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2 输液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

2.1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其中男8例,女6例,占到70%。

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输入的液体或药品不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所致。

临床表现:典型的发热反应分为二期

(1)寒战期14例患儿均出现此症状。一般在输液30分钟到1小时内发生,1例患儿发生在5-6小时内。患儿突然感到发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肢冷呻吟,呼吸急促。

(2)发热期有6例患儿出现此症状。患儿体温急剧上升,甚至超高热,体温可达41摄氏度,患儿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例患儿出现惊厥。

2.2 急性肺水肿,其中女1例,占到5%。

原因:由于输液量过多或输液速度过快,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突感胸闷,气促,咳嗽,咯泡沫样血性痰,重者痰液自口、鼻涌出,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2.3 空气栓塞,其中女1例,占到5%。

原因:输液前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或加压输液时无人陪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未及时添加药液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出现心脏杂音。

2.4 静脉炎,其中男3例,女1例,占到20%。

原因:输入刺激性较强或浓度较高的药物,静脉内置管时间过长,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致局部静脉感染。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炽热、疼痛,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 急救护理

输液反应属急诊情况,应紧急处理。处理原则:

3.1 发热反应的护理

患儿家属告知当班护士,患儿输液30分钟后突发寒战,口唇发绀,烦躁不安。护士(1)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2)给予鼻导管吸氧。尤其年龄较小的患儿。5例患儿将近1岁,体温不到38.5℃,全身皮肤,口唇发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后,症状逐渐缓解。(3)给予抗组织胺药:非那根或选用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肌注或静脉输液[1]。(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首先,每隔15-30分钟监测体温一次,其次,随时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发花,肢体是否冰凉.患儿一旦进入发热期即给予口服布洛芬或安痛定肌注等药物降温,体温持续不退也可应用皮质类激素:地塞米松可起到降温,抗体克、抗过敏和减轻脑水肿功效。(5)镇静止抽。其中,1例患儿出现了高热惊厥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钠或安定静脉推注。注意静脉注射安定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1毫克。(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②根据需要每隔15-30分钟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治疗效果并记录一次。

3.2 急性肺水肿的护理

(1)立即停止输液。(2)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立即将患儿扶起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给高浓度吸氧,以增加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同时湿化瓶内加入30%-50%酒精,以湿化氧气,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缺氧症状[2]。

3.3 空气栓塞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采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少空气进入静脉;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收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再次给予氧气吸入。

3.4 静脉炎(1)停止局部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2)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3]。(3)用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 结果

本组患儿经及时准确的处理,1例患儿因合并其他疾病于抢救室观察护理。所有病例患儿临床症状控制,无不良后果,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5 体会

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多种多样,药物质量,输液器具质量,用药不当,操作不当,环境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等均可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事关重要,我们护士应高度重视,严格无菌操作、"三查七对",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指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特点,对可能发生输液反应的重点关注,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把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输液反应,应早期处理,最主要是立即停止现有的输液治疗,并对症处理。对重症输液反应要积极抢救,包括更换液体、重新建立输液通道、抗休克、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措施,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除采取上述措施抢救外,应注意做好记录,并封存剩余液体、输液器具以备检查。

总之,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护士严格的操作也需要较高的综合判断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减轻输液反应发生的程度。

社会在进步,医疗在发展,新时代的护士仅满足于现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理念。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要求,真正让患者受益。

[1]杨敏.输液反应的特点及防范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864-2865.

[2]郝彩霞.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2,1(3):2 82-283.

[3]任文兰,魏春玲.常见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0):151.

R473.5

B

1009-6019(2014)09-0045-02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