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的护理观察

2014-03-28 21:32周亚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间质性病情护理

周亚男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46例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的护理观察

周亚男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总结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采取激素结合免疫抑制剂等综合疗法,并配合系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用药观察、呼吸道管理等,对以上纳入病例进行为其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6例有2例因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44例患者经复查预后效果好,肺功能改善明显,均好转出院。结论:在给予积极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采取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

结缔组织;肺间质病变;护理观察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和血管[1],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肺间质性病变(ILD)是结缔组织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肺脏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导致肺间质病变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较常见[2],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起病较隐匿,多为渐进性,少数可出现急性发展,进展迅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一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对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策略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对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我科近年来对收治的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加强系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为2012.7~2014.2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37.2岁,均有明确的CTD病史,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肌炎/皮肌炎,13例,均经实验室检查及高分辨肺CT检查证实,间质性肺炎影像学特征明显。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典型呼吸道症状,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干咳、咳痰、胸闷,胸痛等;②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换气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口服,剂量40-80mg/d,治疗时间8~12周,以后据病情渐减。部分患者(13例)因病情恶化或急性加重,予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剂量120mg/d,连用20d,部分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同时予免疫抑制剂治疗(MTX10mg/周或CTXO.4-0.69/周)。

1.3 护理方法

1.3.1 病情观察

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血管方面的改变,加强心电监测及血气分析,定期对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数据进行记录及分析,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定时观察血糖变化,认真记录24h出入量,对患者缺氧改善情况进行跟踪,收集痰液作培养,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症状,预防感染。加强对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1.3.2 用药管理

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用药过程的管理,对激素的应用严格尊医嘱执行,发药时确保剂量及用药时间的准确无误,并且在患者床头设立服药示牌,将剂量、用法及服药时间注明,本组均采取送药到口,目视患者服下的措施。在用药期间加强对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及早报告不良反应。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副反应等,让患者了解准时、准剂量服药的重要性,针对个别患者的错误认知(如"谈激素色变")积极指导,纠正错误观念。

1.3.3 呼吸道管理

呼吸困难是肺间质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保证通畅的气道是改善通气的前提,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呼吸机时要合理操作,加强气道湿化,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及时记录呼吸机各参数及病情变化。出现低氧血症者,予间歇高浓度吸氧,氧气浓度应大于50%,当PaO2>70mmHg(1 mmHg=0.133kPa),逐渐降低氧浓度,以免发生氧中毒。由于病变累及呼吸肌而常常导致患者呼吸乏力,不能有效排痰而造成分泌物潴留,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3],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改变,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有效排痰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教会患者练习自行咳痰,痰多无力咳嗽可根据需要按医嘱诱导痰液分泌[2],如护士加强拍背,必要时用吸痰器吸除,痰黏稠者加用雾化排痰;本组所有患者均应用3% -5%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人,2次/d。

1.3.4 饮食护理

在按医嘱给予血浆、白蛋白、能量合剂等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做好饮食卫生宣教,改变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求是少量多餐,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或少吃增强光敏感的食物,在保证基本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多提供富含蛋白质,含钙、钾较高的食品。同时进食后要尽量避免反流、呛咳,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4]。因此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非刺激性食物;大量激素易引起机体电解质胃肠道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必须电解质及血糖检测结果,仔细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色、味、量及性状,同时遵医嘱按时给予护胃药。必要时用药物控制。诱发精神症状等。使用激素与抗生素期间易诱发真菌感染,所以应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5 心理干预

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患者因病情重、治疗周期长、疗效不确定等因素,常出现较多负性情绪,医护人员要熟练运用交流技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多关心、体贴;要善用倾听技巧,使患者讲出真实的内心感受,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评估的结果给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要向患者指出不良心理因素对治疗及预后的不利影响,使其懂得忧郁、悲伤只会加重病情,从而保证乐观心态改变消极思想。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提供本病及综合治疗的基本常识,做好有关疾病的解释工作,指出本病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说明病情控制的关键所在,使患者自我保健预防的意识得到提高,达到重视遵医行为的落实。同时鼓励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帮助,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发动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共同为患者排忧解难,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使患者重建信心和自我价值观,积极振作精神配合治疗。

2 结果

46 例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其中44例间质性影像示逐渐好转,肺功能改善明显后出院,经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2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转ICU行机械通气,最后呼吸衰竭死亡。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2-4],以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较常见,可出现活动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等临床表现;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发病率和急性期死亡率均较高,其中继发呼吸衰竭是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主要发病机制为,结缔组织病变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肺组织后激活补体,将活化巨噬细胞而使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得到释放[4],造成肺损伤。有报道,除间质性肺炎本身病变外,患者因呼吸肌无力发生分泌物潴留的可能性较高,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率增高,同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使继发感染和感染扩散的机会增多[5];而疾病因素造成的情绪障碍对导致该病的恶化及生活质量下降也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结缔组织合并肺间质的护理应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护理实务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的合一性,保证护理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密切配合医师治疗活动的前提下,辅以细致的护理干预,在做好如病情观察,用药管理,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等基础护理的同时,更要重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执行,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1]康健,冯学威.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2):70-71.

[2]吴丽娜.氧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6):4485 -4487.

[3]吴碎英,黄漫芳.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炎18例的观察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45-146.

[4]钱雪芬.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3,39(8):158.

[5]沈晓知,王群英.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护理3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22):16-17.

R473.5

B

1009-6019(2014)09-0053-01

猜你喜欢
间质性病情护理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