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的社区老年护理机制探讨

2014-03-28 21:32肖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肖艳

山东省金乡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门诊部 山东金乡 272200

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的社区老年护理机制探讨

肖艳

山东省金乡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门诊部 山东金乡 272200

目的: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适合老年人群需要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故对社区护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方法:本文对社区老年群体现状、护理需求、老年护理发展系统化愿景进行探讨并提出实践经验。结论: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全方位的老年家庭护理机制,是适应中国社会现状、顺应老年群体需求的中国社会养老发展方向。

社区;老年护理需求;机制探讨

一、社会老龄化形势

2010年国务院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8.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这两项指标分别增长2.93和1.91个百分点,而根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到2050年这两项指标将达到30%和22%左右,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10%以上人口超过60岁或者7%以上人口超过65岁,即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期望寿命也不断延长,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同时我国的老龄化状况也表现出几个鲜明的特征。1、老年人口基数大。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老年群体的规模也非常之大,60岁以上老人将近1.8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2、老龄化进程快。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转变,美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从7%发展到14%用了79年,而在中国这一过程仅用了27年。3、社会福利体系发展慢于老龄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而中国在老龄化十年之后的2011年才达到这一标准,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社会格局。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福利体系发展并不均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一词首次被提及,随后在1990年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要求维持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同时要注重心理健康,并保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努力完成,而老年人护理是其中最直接的一部分工作,本文试图以社区为单位,结合老年人护理的差异化特征,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护理机制。

二、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中国人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养老形式。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趋向于小型化,尤其在城镇当中,4-2-1成为典型的家庭结构,年轻人在家庭中所承担的养老压力日益增大。同时社会意识的解放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女性走出家庭,甚至离开父母居住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空巢老人"越来越普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两到三倍,60%以上老人患有多于一种的慢性疾病,成为绝大部分老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同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衰退,自理能力下降,造成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间的下降。家庭急需社会机构提供支撑力量,从技术上和时间上弥补老年人家庭照护的缺失。

专业的医院和养老机构大多是针对重病和临终老人提供短期的医疗和护理帮助,而绝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病情并不危急,但仍需要日常的简单护理以提升健康水平,并且这将是贯穿整个老年阶段的长期过程,医院和养老机构都无法提供如此长期大量的医疗护理资源。因此,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护理工作,以老年人住所做为最基本的护理场所,按需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以社区医院和专业养老机构作为补充,将极大的节省社会资源,降低护理服务门槛,同时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保持其社会活动能力。

社区护理的概念最早在1970年由美国的露丝·依思曼提出,社区护理强调以健康护理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要为导向,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维护与促进居民的整体健康。社区老年护理是其中需求最大的一块细分领域,提供针对老年人的专业化、便利化的社区护理服务。

尽管目前社会上对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很大,老年护理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们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起步比较晚,经验相对欠缺,没有完善的体系,整体服务力量还很薄弱,供需矛盾很大,存在诸多问题。

1、体系不完善。

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展了社区老年护理的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这种模式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复制推广。传统的医学以治病救人为主要目的,还没有扩展到日常照护的范围,没有指导性的社区护理体系建设方案,多数地方还是在摸索中前进。

2、资源缺乏。

社区老年护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政策、财力、人力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只有少数地方能够做到资源齐备。现在施行的医保制度并没有将居家护理纳入到保障范围,除了部分市场化的养老社区之外,社区老年护理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较难得到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同时,专业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较少,远不能覆盖上亿老年人的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居家老年护理服务已经很普遍,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上门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3、意识固化。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以患者到医院就医为主,医院依然是实施医疗护理工作的主要场所,反之以居所为护理场所、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三、老年护理的差异化特征

针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病患存在一定差异,要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就要对症下药。

1、病症差异

笔者选择所住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对社区内196位60岁以上老人所患慢性病做了统计,在排名靠前的病症中,高血压61例,占,糖尿病42例,占,冠心病38例,占,慢性支气管炎22例,占,脑血管疾病19例,占,骨关节病11例,占。同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多出现骨质酥松、听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卧床的老年更容易并发褥疮。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谱可以指导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资源配置,并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

2、心理差异

老年人历经世事,步入暮年,身份地位和身体机能都产生重大变化,心理上往往会经受一定冲击,产生失意、落寞的情绪,性格上偏向于谨慎、刻板,甚至出现孤僻、抑郁等情形。社区老年护理不光是提供医疗帮助,同时应照顾到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

3、支付能力差异

生产力增长,通货膨胀,往往致使老年人毕生积攒的财物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老年人又是从旧时代走来,大多生活简朴,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相较于年轻人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福利体系和护理体系的建设都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应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不让老年人因为费用问题而无法享受必要的护理服务。

四、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机制探讨

居家养老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而社区老年护理体系是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支撑。与医院的护理工作只针对入院重病患不同,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扎根社区,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服务,涵盖面广,内容也比较繁杂,过程也更漫长。从饮食起居到大病护理,病重程度不同的老年人需要的护理服务也不尽相同,社区护理应针对每个老年人的情况个性化地制定长期护理方案,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因此,有必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理念的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机制。

分级护理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划分级别,提供档案跟踪、定时上门、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不同护理内容和频次。

1、健康档案跟踪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功能不仅是简单地提供社区内医疗护理服务,还应总体管控社区内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政府和医院联手建设,建立每个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档案。对于身体健康、尚不需要日常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护理知识,对潜在的患病风险进行预防,加强社区老年人疾控意识,同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营造良好的社区健康氛围。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健康档案应当信息化,与社区居民和医疗机构联动,实现足不出户的护理咨询和信息同步。根据档案中老年人体检记录,智能化的判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预警,全方位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2、轻症病患护理

对于身患慢性疾病,病情尚不危急的老年居民,提供定期上门护理服务。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定期上门进行病情监测与干预,提供注射、给药、伤口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内容,同步健康档案。如果受到护理设备或条件限制,可将护理场所扩展至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医院。

3、重症卧床护理

对于身患重症或卧床的患者,且日常护理不需要复杂的医疗措施,可以开设家庭病床,进行居家护理。中度依赖的患者,可每天提供3~4小时居家服务,包括膳食护理和医疗干预,重度依赖患者则应提供全天侯服务。

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语言、心理、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维护,注射、给药、导管处理、清洁等护理动作专业到位,防止出现压疮、交叉感染等并发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病痛,延长高质量生命时长。

4、临终大病护理

对于临终老人,根据其身体情况和意愿合理选择医院、养老机构、居家等护理场所。

五、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老龄化,卫生重点由个体向群体社区的转化,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立完善的社会化老年护理机制,已迫在眉睫。怎样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干预、社会化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养老护理机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课题,等待我们共同努力。使新世纪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了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减轻了家庭负担。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全社会的需求,也是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R473.2

B

1009-6019(2014)09-0127-02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