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2014-03-28 21:32张静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时应无菌标本

张静华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检验科 浙江兰溪 321100

临床检验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张静华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检验科 浙江兰溪 321100

临床诊断依据病史、查体外,检验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践证明,医学检验实行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标准有了依据,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会更加信赖,从而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对检验测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我国较为普及,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分析前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问题则常被忽视。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检验的全过程,其包括医师申请、病人准备、编号、采样、保管、运送以及实验室管理,操作等一系列程序。本文着重对标本采集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进行讨论。

1 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标本本身误差有以下几方面:

1.1 电解质测定标本:在临床治疗中,给病人输入的液体内含有大量电解质。如果在输液的同时或在输液血管内直接抽血进行电解质测定,则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笔者曾发现一例输入氯化钾的患者,在输液血管上端取血化验,使血钾测定结果高出正常值几倍。

1.2 血糖测定标本:对一例患者同时进行测定血糖和尿糖,测定结果血糖很高,尿糖阴性。经追访患者和护士,得知抽血是在输入高渗糖的同时进行的。工作中亦曾遇到,因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致使糖分解,测定值过低的情况。

1.3 胸腹水,脑脊髓标本:这类标本常因未及时送检,由于酶的作用,致化学成分改变以及细胞萎缩破坏,使计数偏低。如果出现蛋白凝固,则使测定成分分散不均匀,甚至使有些项目,如比重测定难以进行。

1.4 尿、便标本:尿、便中的病理成分常受环境和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临床上有时遇到标本第二天送检的情况,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标本放置过久,含有大量的有形成分受到破坏,失去检验的意义。此外,粪便潜血试验,常因患者未执行禁潜血食而出现假阳性。

1.5 细菌培养和鉴定标本:留取这类标本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由于无菌观念不强,方法不当,致使标本污染,杂菌丛生,难以分辨,给鉴定工作带来麻烦,如穿刺用注射器直接送检,而又没有适当隔离和防污染措施。

1.6 骨髓检验的标本[1]:为了保证骨髓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应在治疗前进行采集标本,(特别是各类贫血)以便于鉴别诊断。

1.7 血气分析标本:血样品必须动脉采血且严格隔绝空气,一旦接触空气,可使血液中PO2及PCO2改变而无测定价值。且必须立即检验,否则测定结果PO2和PH下降,而PCO2上升。

1.8 凝血指标测定的标本: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必须准确且及时送检。

2 标本误差的控制方法:

2.1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都必须严格按操作常规进行,增强责任心,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检验质量的保证并非一个环节所能控制。

2.2 健全查对,核对制度,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进行复查。

2.3 检验者除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掌握生理,病理知识,了解正常与异常,以及临床意义[2]。

2.4 检验者与临床应保持经常联系,了解病情变化以及标本留取的时间、方式、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应亲自采取标本进行复查。

2.5 细菌培养时应加强无菌观念,避免任何造成污染的可能性,特别应避免让病人亲属拿着注射器送检。

2.6 血气分析样本必须抽动脉血及时送检并隔绝空气。

2.7 凝血指标测定的标本、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必须准确抽血并混匀后及时送检。凝血指标的测定必须在两个小时完成试验,否则测定结果延长,失去检测意义。

[1]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007年11月第25卷第6期;

R446

B

1009-6019(2014)09-0158-01

猜你喜欢
时应无菌标本
装饰石材荒料锯切及毛板制备时应掌握的技能(四)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麦田出现白穗 收割时应这样处理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