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分析

2014-03-28 21:32张成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积气坏死性肠壁

张成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广西河池 546400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分析

张成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广西河池 54640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因患急性小肠结肠炎入院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5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及肠炎X线表现动力性肠梗阻19例,肠壁积气10例,腹水2例,静脉积气5例,肠间隙增厚18例,肠管含气少及含气不均匀4例。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婴儿由于体重低,极容易出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所以必须要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X线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

新生儿;急性坏死结肠炎;X线;临床分析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急症,通常在体重偏低的及早产的儿中频繁出现。此病在发展速度迅速,能引起许多其他炎症的并发,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的胃肠道穿孔,腹膜炎,败血症及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如何及时的对新生儿进行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利用X线检查诊断并及时的对患儿进行治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对我院58例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近十年的58例经X线临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患者,其中早产儿30例,低体重而28例;男26例,女32例。

1.2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其中腹胀、腹泻20例,呕吐15例,肠穿孔3例,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5例,肠壁积气3例,双隔下见游离气体2例,腹部立位平片示肠管扩张,可见肠壁囊样积气,腹部有液气平面。

1.3 治疗方法

通过给58例新生儿进行禁食、胃肠减压补充静脉营养及液体的注射,在患有中毒性休克的患儿中进行及时的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等的针对休克的治疗,贫血的患儿进行浓缩红细胞的治疗,感染中毒较严重的患儿添加相应的糖皮质激素,同时针对情况进行相应的吸氧、监护等治疗手段,并对患儿的粪便进行常规的潜血试验,出现阴性的则先试予在患儿饮水后在为2~3小时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在3次以后逐渐增加份量,并且禁食时间为4~9天,并进行腹部立位前后、仰卧及侧卧位的X线随访检查并加强护理。改善新生患儿的情况,并无出现呕吐、腹胀及便血等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现象,防治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手术治疗。

2、结果

2.1 临床症状

由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在早期的诊断中并不容易发现,经X线诊断小肠胀气扩张呈管状且分布不均匀、排列不整齐17例;肠管内可见短浅液气19例;伴随着胃泡且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气19例;肠壁积气3例。

全腹小肠胀气扩张,排列不整齐,胀气扩张,积液,肠壁存在积气,胃泡胀气扩张,胃壁有囊状积气,肠壁增厚现象显著,门静脉积气,肠壁浆膜下的积气呈线状。而且通过结合X线的配合治疗,对新生儿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临床治疗,并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康复[1]。

2.2 腹部X线检查

(1)早期:肠管轻度充气不均匀21例,肠管僵硬及狭窄15例,肠间隙增厚12例,胃泡胀气10例,

(2)进展期:肠管进一步扩张,并出现多个气泡17例,肠壁积气5例,门静脉积气9例,气腹7例,腹腔积液8例。腹部未出现异常现象为12例。

2.3 病情转化

经过对我院的58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通过使用X线的检查诊断及临床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起到了好转的作用,在58例新生患儿中有45例痊愈额,11例好转,死亡2例。

3、讨论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阶段的一种常见的肠胃道急症,严重时会对新生患儿造成生命影响。由于目前在医学界病因尚未明确,但就目前观察认为是由于早产及新生儿的体重偏低及导致缺氧缺血、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且多发在出生两周内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便血等现象,最终导致肠壁的损伤及坏死,肠壁水肿,肠壁积气,进而恶化到肠穿孔及休克现象,严重危及到患儿的生命。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表现为由于肠壁缺血,功能紊乱等现象造成的动力性肠梗阻,即在病变的过程中出现末段回肠遭到侵犯,主要变现为右下腹小肠胀气扩张,进一步累及升结肠近段及其他各组小肠扩张肠管排除紊乱,形态僵直,呈管状改变。本院通过X线的临床诊断并结合腹胀、呕吐及便血等典型的病史有19例确诊为动力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是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的诊断的主要特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患病的新生儿可以痊愈出院[2]。

肠壁积气10例,是由于在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在数个小时候因肠腔的气体经坏死破损的黏膜进入到肠壁形成的肠壁积气的病症,可分为有细小密集的透亮泡沫状的黏膜下积气和在肠管内有一条致密的黏膜层相隔,表现为半环状或环状的透亮影沿肠壁线条。而前者是肠壁坏死的早期表现,出现较早且分布局限,但多与肠道内的某些物质相近,所以在诊断的时候应注意鉴别,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

静脉积气,由肠壁间的气体经坏死的肠壁静进入到肠系膜静脉并随着血液的流动气体随之移动。此现象的出现较肠壁积气晚,且出现的频率低,本院经X线确诊患静脉积气的新生儿患者有5例,而X线的临床表现为透亮影由肝门向肝内行走移动,但新生儿由于别的疾病引起的肠壁积气现象较少,并且是肠壁积气发展的结果,所以在新生儿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肠壁积气和静脉积气是主要的特征表现。

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病症晚期中出现有肠间隙增厚、腹腔积液增多等现象,大量的气腹易于诊断识别,主要表现为透亮的新月影。

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由于气腹原因造成的胃肠道穿孔与别的原因诱发的胃肠道穿孔不容易区别,但可从肠管的外形及僵硬度可急性诊断的鉴别。气腹预示病情恶化,病死率较高。所以,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发病的早期及时的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治疗预防的效果,但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展晚期,治疗的作用影响不大,故早期的诊断治疗极其重要[3]。

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现将其有关早期诊断的经验总结如下: (1)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肠管充气扩张、排列不整齐、形态僵硬,此症状必须结合X线进行临床治疗,并进行短期的复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积极治疗。(2)胃泡胀气扩张,对于这一现象,临床治疗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3)对于局限性的肠壁黏膜下积气进行认真仔细的识别排查,在临床观察中出现泡沫状的黏膜积气则为肠壁积气的临床表现,在与肠道内容物的进行比较时应仔细区别,前者通常是絮状透亮影,肠壁边缘不清晰,后者则是点状透亮影,且周围的肠壁清晰,经常移动。

所以,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中的典型表现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而且对症状进行及时的发现并诊断治疗对新生儿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患儿的年龄是影响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对其进行预防时,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早产儿的胎龄,加强产科和儿科的协调合作,减少早产现象,提高产科的质量,从根本上减少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而对于有感染及缺氧缺血的新生患儿,则要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积极抗炎,控制原发病,加强患儿的免疫力,提倡给患儿进行母乳喂食。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的新生儿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喂乳时间的调整,并且尽可能的进行母乳喂养,同时需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尤其在生后2周内。一旦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及早禁食,应用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口服或胃管注入,使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内科治疗,但发现肠穿孔发生时应积极与外科联系,力求早发现早治疗以获取良好的预后。并且在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愈后,要进行定期随访,避免症状复发得到及时复诊。

总之,腹部的X线检查对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及时诊断治疗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胡久民,候明伟,邹文远,徐官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J].湖北医学学院学报,2013,12(06):521-522.

[2]孙利芳,陈志平,冯东朦.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分析[J].中国使用医药,2013,4(12):112-113.

[3]林泽军,陈伟霞,吕爱君,王俊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5例临床分析[J].经验体会,2013,6(10):126-127.

R445.4

B

1009-6019(2014)09-0169-02

猜你喜欢
积气坏死性肠壁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