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速康复外科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2014-03-28 21:32郑顺浩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外科常规关节

郑顺浩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卫生院 吉林蛟河 132505

浅谈快速康复外科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郑顺浩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卫生院 吉林蛟河 13250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关节置换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行关节置换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和常规手术方案。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13.60±1.10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术后1年随访时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良率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在关节置换术中较常规手术方案更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快速康复外科;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提出,它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及其他治疗处理措施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快速患者术后康复。FTS理念提出以来,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为成功,取得的经验也最多,但时至今日,FTS理念已从早期的胃肠外科逐步扩展到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和颅脑外科等多种外科专业。在骨科领域,国外关节外科医生最早引进了这种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关节置换中,但在国内却罕见此类报道。本研究选取66例于我院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比较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和常规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共5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于我院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均为单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对照组29例,对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方案。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1)实验组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康复宣教,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对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对照组术前未做心理指导及康复宣教。(2)实验组术前1晚开塞露纳肛,术前6 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 h口服10%的葡萄糖500ml;对照组术前1天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前禁食水12 h。

1.2.2 术中处理:(1)实验组术中常规应用加热毯,并注意覆盖,提高手术室温度,保持温暖的环境,补液时将液体加温;对照组均按常规护理。(2)实验组全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尽量选用半衰期短的麻醉药如七氟醚、瑞芬太尼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案。(3)实验组手术遵循微创原则,手术操作轻柔、细致、微创,并保持手术过程中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稳定。实验组常规实施关节置换手术。

1.2.3 术后处理:(1)实验组术后给予联合止痛措施,如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加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等;对照组患者采用被动镇痛处理,患者诉疼痛时给予阿片类药物处理。(2)实验组术后鼓励其早期饮水,早期进食流质食物;对照组未行此措施。(3)实验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早期拔除尿管,对照组有血栓形成风险者才给予抗凝治疗,尿管常规留置48 h。(4)对实验组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3~7天开始在助行器帮助下练习短距离行走,一周后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并练习下蹲等,患者出院时指导其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并嘱患者定期复查进行指导。对照组术后主要以自主功能锻炼为主。

2 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13.60±1.10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80 ±1.90天。术后住院期间,实验组3例出现腹胀,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共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9.1%;对照组6例出现腹胀,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出现泌尿系感染,无肺感染发生,共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6.4%。术后1年随访时,实验组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为优10例,良17例,优良率81.8%,对照组优8例,良12例,优良率60.6%。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疾病康复的预期随之增高,给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手术本身的同时还要关注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康复时间,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FTS理念对外科各专业的围术期治疗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在国外骨科领域,关节外科医生最先引进此理念,并做了许多相关研究。Dowsey在1999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下地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也明显降低。

传统的术前准备禁食水12 h及肥皂水清洁灌肠,不但刺激肠道,还产生饥渴、烦躁、脱水、低血糖、血容量不足等诸多不良影响,而手术机体也是一个很强的不良应激,对机体内稳态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机体消耗加大,抗感染能力下降,影响术后康复过程。因此,FTS理念提出将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缩短至麻醉前6 h,进食流质饮食缩短至麻醉前2 h,患者体内处于更合理的合成代谢状态,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更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保温在国内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低体温可诱发应激反应,导致氧消耗加剧,刺激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循环阻力,造成组织缺氧,还可增加心律失常、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阻碍病人康复。术中患者体温的良好保持,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因此术中使用加温毯,提高手术室温度及将液体加温是减轻手术应激和降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功能锻炼是骨科康复的重点,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是保证关节功能的关键,使患者尽早下床是FTS理念的重要内容,因为长期卧床将增加肌肉丢失、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关节功能特别重要,并有利于促进合成代谢,减少肌肉萎缩,改善肺功能及组织供氧,同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前给予康复宣教,术后采用主被动联合康复,并加强定期随访进行指导等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术后一年随访其关节功能优良率远较对照组高,患者满意度提高。

[1]马谢民,张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4.28-29

[2]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131-133

[3]陈小勇赵建宁王与荣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45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22.1

R61

B

1009-6019(2014)09-0228-02

猜你喜欢
外科常规关节
常规之外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别受限于常规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