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现状与机制研究

2014-03-29 06:20
当代青年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主校园大学生

吴 江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体现了国家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应该包括六大要素,即“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学生参与”。[1]学生参与,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大学生以主体身份从高校正式组织分享一定的管理权力,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重要事务管理活动中,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在高校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特殊定位。

一、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 年开始实行扩招, 在取得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呈现出“三个更加”的特点:一是学生规模逐年扩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损害学生利益的现象更加突出;三是学生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对学校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此,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进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针对传统的办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改革,如招生就业、后勤管理、收费制度、完全学分制等,这些改革实质上是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在改革浪潮中的再调整。 社会进步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这些变化必然导致高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改变。 同时,高等学校为满足社会需求,迅速扩大了办学规模,使得部分高校的教学生活条件和管理服务等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大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权益容易被忽视,极易产生不稳定的隐患。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往以管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激发冲突,不利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大学生是高校改革的主体,高等学校改革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高等教育改革才能持续、有序发展。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民主执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 坚持民主管理,实质上就是强调依照法律的规定,用制度的形式来保证师生享有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力。 高校推进民主管理,不仅包括参与决策、加强监督以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还包括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建立和机制设计等。 高校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就必须要推动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 高校在实践过程中,也已经将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视为贯彻依法治校工作理念以及学生践行民主法治的重要举措。

(三)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大学是百家争鸣的园地,是思想的汇聚地,实现大学生的成才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应该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应体现在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中。 参与管理就是降低组织等级制度的重要性,使下级通过参与获得更大的发言权。[2]学生是大学城中的公民,管好城中的内部事务是他们的权利,他们不应是旁观者。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已日臻成熟,我们要充分相信作为有知识、有见识的公民,他们能够很好地解决校园内部问题,赋予学生管理自身以及学校其他事务的权利,可以唤醒大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3]由此看来,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有助于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满足未来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趋势

1998 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通过的《21 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 ”[4]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管理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在国外很多大学中,学生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学校管理早已成为一种传统和制度,绝大多数大学都制定了成熟的制度支持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管理。 如在大学的董事会或者校务委员会中,设定学生代表席位,学生代表有权参加各种校务会议,代表学生发表意见,并进行表决。 不同国情和政治制度决定了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不同,但国外大学成功的经验做法都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借鉴。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适应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做法,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如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学生参议制、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学生代表任期制、华东政法大学建立学生代表常任制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不到位、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机制保障不完善等原因,在学生参与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情况和问题。

(一)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保守,学生主体意识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硬件建设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在软件建设上,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仍然残留,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从行政层面而言,高校管理人员持有“行政本位”的观念,高校管理的行政化现象日趋严重,工作中以管理学生为主,学生的想法诉求得不到相关管理者的关注。 从大学生层面而言,大学生向来是高校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虽然接受着民主精神的熏陶,却缺少民主管理方面的实践,担心参与管理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对参与管理的内容、程序都不知晓,主体意识不强,对参与管理持有怀疑,导致出现不愿意、不主动参与高校管理。 虽然有部分学生非常有热情,愿意参与其中,但是受到参与整体氛围的负面影响,最终这部分学生参与管理的效果也不理想。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法律保障不健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 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为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一定法律依据。 但是,该规定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由于缺乏配套的全国统一实施、具体操作的细则,各地各高校在推进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方面的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随意性,实施效果尚不尽如人意。 正是由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部分学生会采取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包括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参与,也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的非法参与行为。[5]学生非制度化参与将会给学校安全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应该通过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来避免。

(三)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内容有待丰富

从参与内容性质上进行划分,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班级事务、学生事务、行政事务、后勤事务、教学事务。 目前,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与学生个体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学习、就业等方面,也就是班级事务、学生事务、后勤事务参与得比较多,但是对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规划、学校定位的选择和学校教学改革等行政事务、教学事务参与非常少。 这是由于旧有管理体制遗留下的陋习,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还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或担心学生的参与会对事务有负面影响,从而对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持迟疑、消极的态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参与的范围。 由于某些事务缺乏学生参与,其改革发展也没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四)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有关调查显示, 从大学生参与能力认知来看,32.9%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足够能力参与学校管理;51.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定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但有待提高;15.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6]可见,虽然大学生参与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是主观上也普遍认为自身参与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存在着思考问题片面、缺乏大局意识等问题,往往表现为在参与校园管理时盲从、从众心理较强,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于学校事务的看法,在涉及到关键问题、实质性内容时,往往缺乏有组织、有秩序、高质量的参与,参与效果不理想。

(五)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途径比较单一,效果有待加强

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应该畅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参与途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经有关调查显示,从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途径来看,18.7%的学生认为参与途径多样化,能满足学生参与需求;59.4%的学生认为参与途径单一,勉强满足学生参与需求;21.9%的学生认为参与途径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参与需求。[7]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参与途径不满意,期待丰富参与途径。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真实状况,及时反映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才能保证大学生恰当地行使自己应有的各项民主权利。[8]因此,只有通过制度设计,将有效的参与途径固定化、规范化,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质量。

三、完善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社会科学范畴的机制主要指各项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式和要素间互相作用的机理,可以说是一种“带规律性的模式”。[9]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学生到底以怎样的渠道、程序、方式去规范、有序地参与民主管理,这些参与需要哪些资源供给,又需要哪些支持和保障,其归责在哪里,更明确地说是一种“不同要素间的耦合”。从机制的功能进行划分,机制包括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具体来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运行机制也应当包括学生参与的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建立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制约机制

制约机制是保证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最终形成制度化参与,确保学生参与行为在既定目标指引、既定轨道范畴内规范有序开展。 因此,学生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应该包含确立高校管理理念、制定规范性文件两方面内容。

1.高校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注重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求;二是在涉及学生利益的事务处理上,注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在作出相应决策时,注重从以管理者为取向转变为以学生为取向;四是在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实施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的主体性愈强,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就愈强。 大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学习、参与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选择与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发展其智慧和才能。

2.教育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参与内容、途径和程序

当前,我国不断完善教育立法,已经形成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再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这样一条清晰的法律链,对高校自治权、高校管理权以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作出相应规定,但是,相关法律规定还是十分抽象,原则性强而可操作性弱。 因此,尽快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关于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势在必行。 该规范性文件可以形成《实施细则》,对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内容、途径和程序等作出相应规定。 随后,高校结合《实施细则》制定学校层面的工作办法,明确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内容、程序和途径,并形成工作制度,使之更加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具体而言,学生参与途径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意见表达渠道,是指学校要建立学生固定表达意见的渠道,渠道可以多元;二是行动组织渠道,是指支持学生成立有关学生组织。 大学生参与管理是有限参与,不是个体来单独实施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组织群体才能实现。[10]因此,让学生参与有组织性的行动,有助于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支持的机制。

(二)建立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调动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主体(即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当然,从教育管理的角度,高校应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两者相结合的模式。 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物质激励要正面引导。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物质激励有奖金、奖品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直接发放奖金的比较多,而且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过程中,为了调动其积极性,不适合直接发放奖金,这样反而给学生参与的客观性、公正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使得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产生偏移。 因此,我们提倡适当发放一定奖品,如图书、学习用品等,既肯定了学生的工作成绩,又正面引导学生求知。

精神激励要因人而异。 精神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 高校在实行激励措施时,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评价激励、工作激励和发展性激励。 一是评价激励。 正确地评价学生在民主管理中的参与绩效,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每个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是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二是工作激励。 大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展现欲。 对于这类需要,领导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分权,分配恰当的工作以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三是发展性激励。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参与能力应该包含利益表达能力、协商沟通能力、结社联盟能力、民主自治能力等。 通过给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和参与管理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为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主要是参与资源的支持和供给,通过资源供给为学生参与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和有力的保障。

1.学生参与管理所需资源具有多元性

资源供给对学生参与管理具有保障功能。 完善的资源供给,并让资源在一定范畴内进行凝聚也是参与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机制。 学生参与所需资源具有多元性,主要包含:一是财的资源,是指学校或社会用以支持学生参与管理的经费成本;二是人的资源,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学生骨干和指导老师等;三是意识形态的资源,是指学校及社会形成的鼓励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文化氛围。

2.优化参与资源的调配要实现“三个转变”

作为保障资源的供给,要实现其效率,不仅要有良好的储备,还需要做好有效调配工作,这同样是保障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一环。 调配要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之间寻求平衡,从而形成一套体系严密、富有效率的保障体制。 目前来看,优化参与资源的调配要实现“三个转化”:一是从校本到生本的转变。 资源配置要实现向学生倾移,重心下移,充分保证学生能掌握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其参与的资源供给;二是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要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为参与创造条件,更要看到学生参与管理虽然会消耗资源,但也将产生有关资源;三是从调拨到申请的转变。 如果仅以调拨为配置方式,不仅满足不了需求,还有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浪费。 这就要求资源配置方式有所转变,逐步将资源的调拨转变为资源的申请,这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保障资源的合理使用。

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体现了民主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凸显了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将学生个体成长成才与高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和学生权利的和谐发展。 上述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也许不一定完备,但是它却是一种尊重学生意愿、满足学生需求、表达学生利益的有益探索。 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有利于高校民主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由之路。

[1]王祚桥.浅议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N].光明日报,2012-10-21(16).

[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70.

[3]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5.

[4]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3.

[5]谢芳.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权的法律保障与救济[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2-93.

[6][7]张智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30-131.

[8]吴太胜.大学生参与管理:高校和谐治理的推进路径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53-55.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9.

[10]贺妍.大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运行机制[J].教育探索,2013(5):69.

猜你喜欢
民主校园大学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