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能本位视阈下“重器轻道”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3-29 14:46汤礼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重器职业性双师

吴 鹏,汤礼军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素能本位视阈下“重器轻道”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 鹏,汤礼军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不适应目前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高职教育“重器轻道”倾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探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我们认为这一问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相互支持,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高职教育;重器轻道;问题及对策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岗位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它一般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并按专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直接适应具体岗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1].但由于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普遍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出发点,着重于某一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多数情况下,仅靠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等途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加之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素质教育严重弱化,造成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就业稳定性差、综合素质差等问题.特别是经历了人才危机之后,当今的企业既垂青于职业性强的从业者,更倾向于素质更高的人才,正如一位资深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所言,素能并重更好,否则,高素质一定胜过高技能[4].

因此,对高职教育的这种“重器轻道”现象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职教育“重器轻道”倾向分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劳动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因此,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合格,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成为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最根本的标准.基于此,目前高职教育普遍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学习则倡导打破知识和学科体系,强调以“够用”为原则,目的在于给技能操作学习提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直指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5].该培养模式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就业为导向”、“零距离上岗”一时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天平,结果造成过分强化了高职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弱化了其育人功能而转入职业技能训练的倾向,导致“泛职业化”现象的发生[6].

2 高职教育“重器轻道”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在职业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对于综合素养的重视日益增强,但由于客观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重器轻道”倾向仍非常普遍,“泛职业化”现象也较为突出.首先在教育过程中,由于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构建,其必然分别对应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上的每一项细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需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即可.但在就业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很难做到三年下来持之以恒地专注于课程学习,不少学生可能不打算在本专业内就业,他们对学习更无兴趣可言,此时不管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毕业走入企业后,企业可能一开始对这种“泛职业化”情境下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实际技能的人才赞不绝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可预知的新问题,如员工敬业度与责任心的缺失,新员工持续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等便接踵而至.一项针对企业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调查显示,75%的企业认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并对职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人品质,如思想道德水平、自助解决问题、合作与协调、敬业与责任、心理素质、受挫与承压能力等方面最重要,这个结果要远远高于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52%的比重[7].

显然,高职教育“重器轻道”倾向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更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3 高职教育“重器轻道”原因探析

高职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器轻道”现象,是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教育理念未能及时跟进的结果.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便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2012年更是达到惊人的30%[8].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主体上还是通过“三改一补”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部分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强调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有本科“压缩饼干”的烙印,中职等院校升格上来的高职强调职业技能操作,有“发泡饼干”的痕迹.一时间,全国各地的高职教育各具特点,但归属于职业教育的高职,主体上还是向着职业性的方向倾斜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以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等描述不断涌现,某种程度上俨然成了高职教育的代名词.

二是师资队伍本身的缺陷.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张,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通过社会招聘、校企合作和校内培养等途径不断调整和扩充教师队伍,特别是面向社会和普通本科高校招聘更是成为扩充师资队伍的主渠道.由于职业性理念的影响,通过这些渠道补充的教师往往需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不断强化,这些教师随之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向此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理念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默认了教师已经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于是培养“双师”的重点几乎全部都落在了实践环节方面,显然这是不恰当的.长期以来的“重器轻道”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多教师对素质能力培养的弱化,这种弱化不仅体现在教育意识上,更体现在教育行动上.

三是高等教育招生录取制度设计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录取制度决定了先本科、后高职的录取程序,且本科院校的录取成绩几乎全部在高职之上.相对较低的考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高职教育向职业性方向倾斜,教学仅以“够用”为原则,知识理论上能弱化则尽可能加以弱化.尽管一些办学条件特别是实训条件不完善的高职院校,也会出现“重道轻器”的现象,但这种所谓的“重道轻器”更多地是用理论教学替代实践教学,在教学难度设计和教学要求等方面既和本科教育存在较大差别,更不能等同于素质教育.毫无疑问,不管是否做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由于招生录取制度设计所导致的学生质量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职教育向着“重器轻道”的方向发展.

四是高职教育评估考核机制的因素.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从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进行考量,这种考核在主体上更倾向于“职业性”.如在评估体系中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构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职业能力培养摆在至关重要的突出位置.虽然评估中也提到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但相对于职业性来说,显然侧重程度是不够的,而且和隐性的素质性相比,显性的职业性也更容易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体现高职学校的办学成果.

4 高职教育“重器轻道”对策研究

解决高职教育“重器轻道”问题,必须要在科学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其核心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高职教育,核心是教育,特点是具有高等职业属性.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人的培养,这种培养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短期的职业生存,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需要.如果说短期的职业生存强调的是职业性的话,那么长期的发展则无疑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解决高职教育“重器轻道”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遵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在继续强化技能培养的同时,把素质培养提高到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协作,构建科学体系,推动学生和高职教育健康科学发展.

首先是理念上要与时俱进,遵从教育规律.高职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受教育者的修养和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在于完善受教育者的心智,提高受教育者的修养,提升受教育者的技能,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会积极负责并不断把工作做好.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塑造和培养人,核心在于改变心智,关键在于提高修养,在此基础上强化技能.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忽略这一点,而仅仅通过强化技能来培养人才,将不可避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理念的改变首先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给予大力宣传,让所有的人包括企业都认识到,人素质和修养的高低不仅对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至关重要,而且对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每一个对象和成员都至关重要,全社会都有责任树立和宣传这种理念,尤其是和高职学生培养有直接关联的学校和企业更应该具备这种理念.

其次高职学校的教师应努力成为真正的“双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好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目前多数高职对“双师”的认识和实施是不全面的,很多地方认为“双师”就是拥有“双证”,即拥有高职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实践工作证明;有些则认为“双师”即具有动手操作的技能(知识素质已得到默认)等,显然这和真正的“双师”存在较大差距,真正的“双师”不仅应兼备较高的知识、素质以及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要能够有效地将其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这两方面都能获得提升.这除了需要教师理念的转变,更要有行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自身做出不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双师型教师只会流于形式.

三是高职招生制度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目前的录取人为地划定高职和本科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先本科后高职的做法不尽合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多数孩子的目标被家长和学校锁定在上重点和本科的方向上,而录取过程中确实又是重点、本科在先而高职在后,且几乎所有的本科学校录取分数都在高职之上,因此相当多的孩子最后进入高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直接影响了高职生源的质量.不可否认的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侧重职业性,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侧重知识学术性,但这种完全依赖招生制度来划分生源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缺陷.每个孩子将来从事职业性工作还是学术性工作应该由其性格、爱好、兴趣和自身的努力所决定,高等教育的招生应该将高职和本科同批录取,并且要平衡高职和本科的教育资源,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未来工作取向的教育,否则,高职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四是高职教育的评估考核机制要与时俱进.评估考核是一把尺,这把尺指向哪里直接决定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考核评估中“重器轻道”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高职人才培养中出现“重器轻道”现象.因此,在目前的高职教育评估考核机制中需要按照素能并重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特别是要处理好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的关系,引领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给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必须看到,由于影响高职教育“重器轻道”问题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因此需要按照系统性的思维要求加以研究,才能找到全面、可行的解决之道.实现这一目标,不啻于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在全社会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戮力同心,各司其职、相互支持,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相信,伴随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重器轻道”问题必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国高职教育将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帮助每一个高职学子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叶景文,于洪泽.高职教育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 [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76.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20-22.

〔3〕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47-48.

〔4〕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8):10-10.

〔5〕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李黎,何向民,沈绮云,等.高职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2009(11):49-51.

〔7〕陈向平.素质教育与能力训练: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J].江苏高教,2010(2):134-136.

〔8〕马陆.高等教育跨世纪改革为新世纪发 M留下的思想财富[J].2013,1673(8381):04-0001.

G521;G710

A

1673-260X(2014)12-0166-03

安徽省出版信息管理省级专业带头人专项基金项目(皖教秘人〔2011〕2号);安徽省出版信息管理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zy125);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JY008)

猜你喜欢
重器职业性双师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大国重器——港珠澳大桥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