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统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视角

2014-03-29 21:17武彦斌吴东华
地方治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武彦斌,吴东华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多维统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视角

武彦斌,吴东华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建设历史逻辑的当代展开,是党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积极表现,是党独立自主探索的客观需要。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方式与存在方式的统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坚持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与党性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统一,对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借鉴与超越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多维统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课题。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的本质和要义,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继续引领国家前进。当前,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已有诸多论述,然而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思想上的困惑,其焦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与逻辑关系、侧重个体能力建设还是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及其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方面。

一、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产生方式和存在方式的统一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出现了诸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其中之一,其产生和存在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选择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但是历史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救中国。正当中国人民开始寻求新的武器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它给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以强烈的震撼。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瞿秋白等。众多先进分子“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这使他们第一次感悟到,要救国就不能满足于局部的改良,应从经济和政治层面进行彻底的改造。国家最根本的问题是政权问题,只有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经济、教育、文化、道德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1](P69)。当马克思主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便诞生了。她的成立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诚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根据当时较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的,而中国却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这是当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当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型政党转变为建设型政党的时候,历史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面积大、底子薄的大国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执政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并未就这一历史课题给出明确答案。怎么办?只有继续学习和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党制定了较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陆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论著,对社会主义建设做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得以确定,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学习,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历史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又一次学习高潮。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习,可以说,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的、重要的存在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党90多年的历史,大体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阶段,简单地说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二个“三十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二次结合”中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历史发展也经历了异常的曲折和挫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这一阶段仍取得了“实现了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化基础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奋斗目标;结束了旧中国对外几乎完全丧失防御能力的历史,实现了拥有能够保卫国家安全、发扬国威的较为强大的国防武装力量的国家意志……”[2](P4)等巨大成就。第三个“三十年”:从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建党9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接力探索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而言,毛泽东以学习推动革命与建设的顺利进行。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探索是围绕着“什么是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以及怎么学习”展开的。邓小平通过学习推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规划与设计,如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在学习中推动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学习。江泽民以学习应对时代挑战和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与传承,如他提出并领导开展“三讲”教育,积极推进全党的学习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开展创新性学习;提倡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胡锦涛是在学习与科学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在: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彰显知识建党理念;坚持集体学习的制度等。习近平则在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期,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和倡导党员干部“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3],他所提倡的学习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

历史证明,党的学习历史与党的成长历史是同样久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坚持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与党性修养的统一

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与党性修养孰轻孰重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与党性修养并重,是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这样,不仅因为广大的党员干部在丰富的实践中提升了和提升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得益于党始终强调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党性是什么?从共产党员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来看,党性是在更高层面完成了和完成着的人性。毛泽东指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4](P87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党性修养并有诸多论述。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共产党员的基本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经过各国共产党和各国人民自己的手,去改造自己的国家,从而一步一步地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的世界。”[5](P123)“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事业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这就是我们的理想。”[5](P122)江泽民曾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6](P191),并强调:“大家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进行党性锻炼,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7](P212)“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8](P185)关于党性问题,胡锦涛也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9](P850)为此他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9](P114),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更明确地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1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3]。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3],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达到850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6.3%。这样一个大党固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事实也提醒我们,在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欠佳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完成“五位一体”建设的繁重任务,必须加强执政党成员的党性修养,需要有更多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罗阳、吴孟超、徐本禹、郭明义这样的杰出党员。不可否认,党性修养应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指导实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认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他指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中国的党一贯遵守马列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是普遍真理。”[11](P366)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我们“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12](P212)。毛泽东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他是世所公认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于“学习什么”的回答是明确和一致的。邓小平指出:“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13](P153)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著作,尤其是学习他们的哲学著作。江泽民也强调:“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14](P131)胡锦涛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习近平强调:“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3]总之,只有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真正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形势,站稳立场,临难不退,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要强调向书本学习,还要重视向实践学习。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著作,并提出了中国的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认识,中国的革命事业也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发起了全党重新学习的号召,随后党中央正确地评价和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为全面准确把握和学习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基础。随后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上,拉开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序幕。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在向实践学习的基础上随之提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并明确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五个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梦,揭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人民的实践追求。这些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事实都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向实践学习的可贵品质。历史证明,凡是我们党能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党就能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贯彻实施;凡是这种“统一”坚持得好的时候,就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事业发展顺利、成就显著的时候。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对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借鉴与超越的统一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本文要着力探讨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前者作为一种理念明确提出来是对后者的超越。具体说来,应肯定借鉴、明确差异和突出创造。

首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的提出体现了对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彼得·圣吉是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即“促进组织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并有意识地自我转变和适应环境的组织”[16](P37),并提出了体现学习型组织特征和基本要求的“五项修炼”:“一是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个人与自我愿景间的‘张力’是其根源。二是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光看世界。三是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通过建立共同目标,聚焦共同目标,凝聚意志,形成合力。四是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通过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共同提高智慧与能力。五是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17](P99)从2001年江泽民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等,无疑是以“学习型社会”为时代背景或国际背景的,也体现了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

其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理论渊源与理论基础看,学习型组织理论起源于西方,以人际关系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等为理论前提,建立在相关管理理论基础之上,是管理实践发展、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则以党的先进性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理论为基础,侧重强调科学理论武装、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从组织属性、组织结构看,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都是针对企业而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针对或构建的是与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组织。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针对的是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从中央到地方具有一定的内在层级,各级组织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稳定性,它与企业性质不同,生存法则与活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最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是对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超越。学习型组织理论所针对的现代企业组织,以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企业竞争为外部条件,坚持市场法则、效率原则、利益原则,以追求生产效率与企业利润为根本目标或价值追求;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革命,也是为现代企业量身打造的,是为企业功能与价值目标服务的。而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既要发挥民意与集结利益、制定目标与社会整合、政治教育与政治控制、组织与运作政府、影响与制定公共政策、利益协调与利益分配,沟通国家与社会等功能,还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领导国家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功能、价值追求方面与现代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表现为对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全面超越。

[1]尚庆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石仲泉.党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

[16]胡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1).

[17]黄爱玲.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评论,2003,(5).

责任编辑查昆岩

D26

A

1008-6463(2014)03-0025-06

2014-04-30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理论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LZ061)。

武彦斌(1981-),男,河北井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教育;吴东华(1955-),女,山东郓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