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14-03-31 10:47朱喜芳黄慕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少子社会保障高龄

朱喜芳,黄慕蓉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由于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结婚和生育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变化,日本全国的出生率大幅降低。同时,国民生活逐渐富足,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死亡率大幅下降。由此,日本的少子高龄化日益严重,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和原因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报道,2006 年9 月,日本65 岁以上的老人人口比2005 年增加了63 万人,达到2 640 万人,占总人口的份额从20.4 % 上升到20.7%。2001 年日本儿童人数为1 834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4 %,2002 年人数为1 812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预计2025 年人数为1 600 万人,比原来预计到2050 年时的儿童人口数减少了1 300 万人。

(二)少子高龄化的原因

1.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中出生的人,生长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生育的孩子越少,自己则更幸福”的观念,由此造成了日本出生率大幅下降。

2.由于晚婚化和未婚化情况的日益加剧,选择晚育和不育的人口比重也在增加。据厚生劳动省发表的数据显示,平均初婚年龄发生了变化,昭和50 年时女性24.7 岁,男性27.0 岁,平成12 年时女性27.0 岁,男性28.8 岁,其中尤其女性晚婚数量增多。

3.晚婚、未婚化的加剧对日渐严峻的少子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鉴于当前日本社会经济颓废,育儿费用不断攀高。

4.日本的“大男子主义”观念,丈夫没有帮助妻子做家务和育儿的意识,增加了妻子的负荷,这也成为不想结婚的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成长的影响

劳动人口的减少,使劳动投入相继减少,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在技术进步方面,能够使技术进步的是劳动者,所以,劳动人员的数量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

2.对经济构造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对宏观经济的需求项目的变化推测有作用,通过对经济波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对整个财政都有影响。由于少子高龄化使得医疗保健等支出项目有可能增加。预计从现在到2050 年,保健,医疗、电、煤气、水费的消费比重上涨,而交通和教育的支出则会急速下降。

伴随少子高龄化的加剧,服务业的发展可能对日本的经济影响较小。原本高齢者拥有耐用消费品的情况比较多,而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支出,即以保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业的支出。如何防止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成为一大难题。因少子高龄化的发展,服务业(劳动集约型)的比重在逐渐增加。而制造业比率的下降及服务业比率的升高,会对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上升带来不良影响。

(二)对社会保障财政的影响

1.对养老金制度的影响

日本的公共养老金财政,以从现一辈到老一辈的收入转移的赋税方式来实现基本运营、少子高龄化的发展加重了现一辈的负担,从而动摇了财政可持续性。5 年一次的养老金改革的重点被放在了如何减少将来的负担上面。

2.对医疗制度的影响

在少子高龄化急剧发展的现在,日本如何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重要的课题。据政府推算,高龄化率将由现在的20.6 %,到2055 年上升至40.5 %,预计以后将呈现平稳发展趋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年间医疗费的大半,是由成为现一辈的负担的健康保险费和税金来支付的,将加重对现一辈的负担。

(三)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在日本全国呈现出人口减少的状态中,尤其突出的是地方人口的减少。到现在为止对于依赖公共事业的地区来说,公共事业的投资减少对其地域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也有人认为,这样,会产生由于国家财政重建的调整使得城市和地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少子高龄化发展过程中,地方以何种形式从国家转移财政比较好?一方面,支持地方经济的公共事业的投资将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进展,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对地方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为应对少子高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支付而采取的所得再分配政策对财政向地方转移起到了作用。如果社会保障支付向高龄者多的地方转移的话,对现在成为一大政策课题的如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也能起到作用。特别是,由于人口减少,虽然对从国家到地方的迁移也起到作用的公共事业被削减了,但是,作为其代替,由于高龄化而产生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担负着财政从国家到地方转移的作用。

因为少子高龄化急剧发展,地区确保社会保障等财政资源的充足也很重要。今后,少子老龄化在发展过程中,提高以社会保障为首的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的同时,确保国家和地区的财源也很重要。

(四)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以及雇佣体系的影响

少子高龄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首先是销售市场结构构造的变化引起的“高级消费市场的扩大”。据总务省“家庭收支调查”表示,不仅老年人购买的物品单价高,而且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嗜好性。

随着少子高龄化而带来的人口减少,为了弥补国内市场的停滞不前,日本企业有进一步加速开拓海外市场的倾向。

高龄化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结构也带来了不能忽视的影响。这是因为,对“股东”和“员工”的企业来说,高龄化是改变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模式的重要原因。首先,“股东”方面,高龄化对提高个人部门的持股比率有益。“员工”方面,高龄化对削弱“员工主权”型的治理结构有益。高龄化的发展促进了工作方式的多样化,以“员工主权”为前提的“战后日本型正式社员”的员工类型也会减少。

少子高龄化的趋势意味着,以目前为止的日本企业核心的劳动力为前提,15 ~59 岁的男性劳动力急剧减少。伴随着人口的减少,宏观经济的增长率会下降。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增长率下降,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所谓的“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两极化则是不可避免的。这样考虑的话,有必要维持一定程度的积极的潜在增长率,因此重要的是要尽可能的缓解劳动力的减少。具体来说要加强促进女性、高龄者、外国人的就业。确保这样的“非典型劳动力”,积极促进“战后日本型正式社员”以外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考虑多样的工作方式。

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建设以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有效利用人才系统的同时,人才培养极为重要。少子高龄化的发展对日本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与组织资本的继承和发展相连的人材育成系统的构筑。第二,是与职业自立相连的人材育成系统的建设。

三、少子高龄化的对策

少子高龄化是日本在21 世纪必须解决的问题。怎样缓和少子高龄化的负面影响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注的课题。少子高龄化这一问题不能被很好地解决的话,日本的经济地位将会下降。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应对少子高龄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一)提高出生率

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倒闭的企业越来越多,失业率随之上升。因为家庭的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年轻人的负担也在加重,使年轻人对工作缺少积极性,对未来没有信心。因此,不想结婚和生育的人越来越多。2006 年6月20 日,“新的少子化对策”出台。其中,关于育儿支援政策,为应对孩子的成长,分为“新生婴儿期(妊娠、分娩后乳幼儿期为止)”、“学龄期(小学入学前为止)”,“小学校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期”四个时期。

(二)促进女性及高龄者的就职

目前,日本高龄者的就业有下降倾向。虽然60 岁以上的人口劳动力率与欧美各国相比仍维持着较高的水平,但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制造业的老龄化速度明显高于全产业平均速度,由于人才的高龄化,长期积累经验,拥有高技能的高龄者,被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的职场雇佣,或者从劳动市场引退,这不仅是劳动力方面,更是技能和经验方面的重大损失。

2005 年4 月开始,政府修改了部分关于育儿休假、看护停业等家族看护劳动者的法律,如扩大育儿休假法的对象和育儿休假期间延长措施等。

(三)接纳外国劳动者

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为确保劳动人口和消费人口数量,政府决定积极地接受移民。中川正春在2012 年2 月23日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中表示,“北欧各国和美国都在考虑移民政策。将移民政策放入规划中,并慢慢考虑国家的形态”。这说明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只强调恢复出生率并不能阻止人口减少的趋势。

在少子高龄化如此急剧发展的日本,为应对出生率低下以及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放宽移民限制,积极接受外国年轻劳动力是很重要的。据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推算,今后的50 年,为维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每年需要60 万人的移民。同时,放宽留学生的雇佣劳动许可,也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如上所述日本自1995 年以来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现在这个状况依然严峻。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给日本的宏观经济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政策,进行了很多重要的社会重组工作。

[1]经济财政担当大臣. 平成20 年度年次经济财政报告[M].日本:内阁府,2008.

[2]范连颖.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采取的政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

[3]迟建新,王越.新编日本国家概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少子社会保障高龄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少子化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