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分析

2014-03-31 10:4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体育

辛 勤

(韶关学院 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众所周知,学前体育教学是学前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它不仅是有效提升、培养幼儿身体素质的课程,同时也是加强幼儿心理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现阶段教学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阻碍着体育教学功能及作用的发挥。

一、学前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课程,其中包括教学主体、客体,教学的场景和环境,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上述几种影响因素,从学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硬件设施及设备方面来看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及设备的配置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设备投资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场地、玩具以及图书的数量等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尤其是在幼儿园的开办条件放宽后,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者们开始看到学前教育这块香饽饽,为了节省开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租赁一些较为简陋、狭窄的房屋,更有甚者,直接利用自家的院子或者是租赁校舍开办幼儿园,无原则降低办园成本。在校舍使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或是发现问题也不愿解决和维护。从这一层面来看,连日常教学环境的标准都没有满足,就更别说体育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了。

(二)教学“小学化”方向

学前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体育意识的启蒙,即让幼儿在接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对“体育”进行概念定位,然后再进行身体素质的加强和锻炼;而小学体育教学相对而言则更具针对性和强化性,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都具有确定的目标,即帮助学生实现哪一部分技能或是机能的提升。学前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必然铺垫,小学体育教学是学前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位置不能进行颠倒。但是从现阶段学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随着幼儿园的生存挑战不断加大,少部分幼儿园是通过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增强竞争力,而大部分幼儿园却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为了迎合家长“希望看到孩子体能迅速强化,变得强壮”的目的,违背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拔苗助长,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促使幼儿体育成绩的上升,“小学方向”趋势较为突出。虽然《民办教育法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自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见,但是这种“自由开展”的体育教学也应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为主要前提。这些幼儿园长以及教师虽然最大限度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心理,获得了家长的肯定,并且从表面上来看,幼儿的体育成绩也提高了,但是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必然会出现负面的影响和效果。

(三)教学手法有待提高

从目前学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除了上文所述问题的存在之外,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法的落后。受办学背景的影响,现阶段许多幼儿园为了节省教师开支,聘请一些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甚至有的幼儿园随便找不相干专业的大学生来替代体育教师岗位,在没有系统专业理论体系指导的情况下,教师们单单凭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以及自身平时积累的体育运动经验就开始了学前体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加上教学经验的缺乏,最终导致教学手法的落后,根本没有体现学前体育教学的启蒙性。

二、学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宏观策略

每个教育阶段都有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而教育阶段的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就学前体育教学来说,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幼儿阶段的学生,重在启发幼儿的健康意识,辅助他们形成对“体育”最为基础的认识,实现学前体育教学的特殊任务。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学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具体改革策略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应对现状背后的原因作深入的研究,争取做到“对症下药,行之有效”。自从开办标准及条件放宽之后,许多幼儿园已经成为私营者谋利的工具和手段,在办园过程中,不断简化配置,节省开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以及场所配置的缺失以及师资队伍素质不足,间接加剧了“小学化”教学趋势以及教学手法的退化。因此,在各园进行教学改革之前,首先应就相关标准作出合理调整,提高办园标准,落实后续审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配置设施的完善,为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开展创造更优的环境,提供有保障的师资队伍。

三、学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微观策略

除了政策以及制度上的宏观引导外,学前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落实到各园具体体育教学中。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各园在招聘的环节,就应设置好相应标准和门槛,从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出发,择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为主,如果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标准,但必须进行实践考核,即现场教学。针对已经入职的体育教师,应督促其进行定期的学习以及自我完善的有效进行。作为体育教师来说,应自觉树立对孩子负责、对体育教学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通过实践,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理论框架进行更新和调整。此外,还可以适当展开各园体育活动的联合,比如运动会、友谊赛等方式,创造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条件和机会。

(二)教学思想的转变

学前体育教学现状的改革,除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外,还应从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出发,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教学思想,为课程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心均处于懵懂的状态,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较为模糊,很多行为和动作都是下意识进行的,没有刻意的意念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体育教学的启蒙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时期条件下,学前体育教学除了以实践引导为主、教学启发为辅的方式培养幼儿的体育意识以及健康意识外,还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融入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

学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了宏观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支持外,还应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入手,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和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是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辅助,同时也是帮助幼儿通过实践把握相关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设施配置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出发,保证设备与教学需求的一致性。此外,在教学设施配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一些具有较大潜在隐患的运动器械,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运动环境。

(四)教学手法的创新

从学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体育与学前体育”“学前体育活动价值”“学前体育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以及“学前体育游戏”等多项内容,涉及了理论教学、实践、互动等多个环节。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学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学前体育教学局面,应从教学手法的更新与创新入手,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幼儿的意识水平,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评估的有效进行

学前体育教学评估的有效进行,不仅是督促教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估应从园方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园方来说,应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幼儿的参与情况、教学氛围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定标准。作为教师方面来说,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实施,都应秉持以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为判定教学计划是否有效的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善。

四、总结

学前体育教学是对幼儿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学习意识进行基础培养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现阶段教学中面临的硬件设施不足、“小学化”趋势以及教学手法过于陈旧等问题,建议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从宏观方面讲,应就相关标准作出合理调整,提高办园标准,落实后续审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配置设施的完善,为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开展创造更优的环境和条件。从微观方面讲,各园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更新教学思想,从幼儿发展角度考虑,创新教学手法,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体育意识;从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出发,保证设备与教学需求的一致性;以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为判定教学计划是否有效的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善,为学前体育教学启蒙作用的发挥以及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1]刘建伟,张会武,刘建荣. 学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 大家,2012,(9):152.

[2]郑启军. 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9):45.

[3]黄山鹰,孙建华. 重庆市学前体育师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139 ~142.

[4]鞠明海,王晓林,朱立斌. 绥化市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J].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39 ~140,143.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体育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2016体育年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