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

2014-03-31 10:47许书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实验室理念

许书烟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近年来,我国高校提出了“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承载着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实验室仍然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效能发挥作用不甚明显等问题,而究其原因,制度构建不合理是其中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本文拟就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进行探讨,力求提出一些创新思路,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科学发展效能实现。

一、充分认识制度建设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实验室管理涉及到体制及人、财、物等诸多活动,根据现代管理理念,需要将其有机地溶合在一起,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效能,这其中制度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体制和管理模式下,制度建设作为管理的基础地位必须得到加强和完善。

1.制度建设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条件。现代高校实验室堪称先进,各种声、光、电等实验仪器比较健全,并且指引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雏形。而对这些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并且非常重要。

2.制度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大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承载着一定的效益属性,其中不仅包括降本增效的管理效益,也包括实验室的成果产出效益。为了保障高校实验室的规范运作和效益可预期化,加强制度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3.制度管理是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成长的可靠保证。高校实验室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利于满足一大批实用性强、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而对于现代化人才来说,除了理论知识素养外,实用技术能力更显得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很好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将有利于高校师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并为实验中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奠定基础。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高校实验室为教育教学带来的正面能量是主要的,并且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纳入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体系。但在实践中,由于各高校发展层次不一,在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加以重视并改进和提升。

1.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纵观我国目前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体制设置,基本上分为校级、院级、系级等三级模式,并且严格按照专业进行划分,从而使得高校各系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实验室,但由于整体经费受限,各系的实验室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求全,这样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交叉性学科的实验室发展非常不利。

2.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管理制度不很健全。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技术人员理应属于教师队伍,并且纳入教师的统一管理。但在我国目前实践中,很多高校将实验室人员列为教学的从属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高校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较低,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由于我国高校实验室相对分散和独立,并且很多高校仅仅将实验室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平时开展专门的实验室教学较少,从而使得一些实验室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高校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到位,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高校学生投毒案,毒物的来源一般均在高校实验室,这值得人们警醒。

4.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呆板。不可否认,我国高校在具体管理模式上,目前仍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很好地与市场经济接轨,从而导致目前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机械性太强,没有很好地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距离,突出体现在:一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意识,在具体实验室制度设计中,有所忽视学生的参与因素;二是实验室开放形式单一、各种交流程度不够,各实验室之间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实验比重太少;三是目前实验室以验证性为主,学生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去完成实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高校实验室资金管理制度不够严格。突出表现在:一是存在资金挪用现象,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实验室经费真正用于实验室教学的更少;二是在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验仪器采购不足的同时,一些低值易耗品却存在重复采购和浪费现象;三是大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有所制约的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管得过紧过死或过宽过松等现象。基于此,我国高校实验室完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下功夫,确保实验室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三、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高校实验室承载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的重要载体。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我国当务之急是要推进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用良好的制度来设计出符合各高校实际的、科学的、规范化的实验室运行规则,推进实验室良好效能的实现。

1.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理念的更新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制度,这种规则和理念必须要深入到高校的各级管理者和执行者心中,特别是具体施教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同时,与制度理念相伴随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理念、全过程管理理念等,都必须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加强,并通过一系列规范程序和科学制度设计,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效能进行有力补充。

2.加强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高校实验室人员的职业技术制度,将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到高校教师的序列进行统一管理,赋予这些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使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感,激发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二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对其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绩效设计,赋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指标、教学指标、学生满意度、管理成效指标等不同的考核权重,采取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赋分,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收入挂钩,充分体现出有所差别的绩效效益。

三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训开发制度,推进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创新体系建设,并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实践理念和创新思维。

3.加强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确保实验安全

一是在实验设备仪器购置方面,要加强论证,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减少重复购置现象,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二是高校实验室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与效益理念,即一心一意、尽职尽责地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从整体的角度对实验设备中心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特别是那些高精端的仪器设备,必须推行专人专管制度,从使用到维护,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的头上,进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仪器设备故障。

三是创建安全的实验室管理环境。安全靠人和制度的共同结合和促进。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对一些影响安全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将潜在危险因素杜绝在萌芽状态。

4.加强高校实验室的教学制度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在充分吸引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大纲的安排,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通过实践技能来提升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验的相得益彰。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高校实验室一般遵循呆板的教学大纲进行实验设计,对最直接的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考虑不足,这些都必须要在高校实验室制度设计中进行考虑并体现。

二是实施灵活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为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出良好的制度模式。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因此,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一定要从实验的组织、方法、效能方面进行创新,摒弃以往的机械灌输的方式,赋予学生参与的因素,并利用创新的手段,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激发学生的科学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5.加强高校实验室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财经纪律,杜绝财务管理漏洞。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生的科研经费被盗用或挪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高校作为育人的场所,一定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社会上塑造出高等教育圣洁、崇高的形象。

二是加强审计及外部监督。高校实验室的财务运作也逐渐自成体系,根据现代监督理念,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适时引入外部监督,包括聘请专业审计部门进行年度审计,都将是高校包括实验室管理在内的“阳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制度管控点,也是保障实验室科学、规范运作的重要制度设计。

6.打造开发、开放的高校实验室制度体系

高校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育场所,也理应秉承开发、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广纳百川、共享交流,以促进学生知识集聚和综合素养形成。一般来说,高校实验室的开发包括运作程序的开发和知识成果的开发;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包括向校内学生开放和向社会开放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促进。

在高校实验室的开发方面,当务之急要做到:一是在实验资源方面的开发,特别是在高校自身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源共建实验室,将是一个好的制度尝试;二是要通过良好的激励制度设计,鼓励实验室成果走向社会,实现产业化经营后的良好效益。

在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方面,当务之急要做到:一是在各高校建立统一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打破过去各系为阵的小圈子,必要时可以联合相关高校共建实验室,甚至还可将实验室独立于高校体制并进行单独运作和管理;二是建立起学生在实验室开放学习的制度,适时引入更大范畴的交流共享体制,以拓宽实验室的教学效能,实现高校实验室教学的制度效益。

[1]王淑英,于同泉,杨柳,路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分析仪器,2008,(6).

[2]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韩映忠.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3]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实验室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