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概念化”对英语新词释义的解释力
——基于《牛津英语词典》2010—2013年收录新词的分析

2014-03-31 11:41王卫利
关键词:辖域英语词典概念化

王卫利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

英语处于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之中,英语新词新术语爆炸性增长。对于词典工作者,如何使得词典使用者获得准确的英语新词新意并铭记于心,这就需要对释义方式进一步考究。语文词典,特别是语言学习词典的释义应该尽力揭示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的语义信息,以认知语义结构的形式把语词的语义表征描述出来,并呈现给词典用户[1]。从根本上来讲,英语新词的释义应考虑到词典使用者的认知特点,进而提高使用者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记忆。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表达是基于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必须通过心理认知过程来描写。Langacker首次提出“意义是概念化”的著名论断意在强调意义的主观性,但意义除了具有主观性一面还应具有客观性[2]。王寅根据体验哲学对意义和语言的根本态度提出“体验性概念化”,认为意义的形成和理解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主体与主体,文本与主客体等之间的多重互动,这就意味着意义的复杂性,但同时制约着意义的不确定性[3]。据此思想,英语新词的释义应根据使用者的认知方法、使用和理解语言时的认知过程及内在语言组织结构描写词义。从“体验性概念化”这一新式意义观出发,探索《牛津英语词典》新词的释义模式,主张英语词典释义应符合使用者认知特点以帮助其提高认知处理能力及词汇能力。

一、从“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到“体验性概念化”

(一)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Langacker将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e),认为意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过程的方式”[2]。较之于其他意义观,诸如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等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与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论相比,Langgacker认为语义是一种心智现象,但不是天生的、自治的[2]。该论断与生成语法完全相反,主张意义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归根结底,意义来自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4]。Langgacker将 “概念化”表述为“认知加工”。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因人而异、仁者见仁,该观点摒弃了意义的静态观、固定观,用conceptualization代替concept来定义意义,强调了意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概念化是一认知过程,必定涉及到认知主体——人。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意义有了人的参与也同样具有人本性和体验性。将人的因素注入语义研究之中,一切从“人”出发,语言和意义是“惟人参之”的过程和结果,必然就要打上“主观性”的烙印[4]。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识解方式突显不同的特征就会产生不同的名称,因此概念化具有主观性。意义的主观性主要取决于概念化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解释角度和分析方法,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客观世界外界,即Langacker所说的“识解”,包括详略度 (Specificity)、辖域 (Scope)、背景 (Background)、视角(Perspective)、突显 (Salience)。 “识解”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意义的主观性。

Langacker以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意义,更为强调意义的主观性、不确定性、“惟人参之”。基于此理论,词典工作者进行词目词的释义无非是一大难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词典词目词的释义不能完全呈现意义的动态性、人本性、主观性及识解性。同时,Langacker的观点过分强调意义的主观性,忽视意义的客观性也是不正确的。王寅将此观点进一步优化为“体验性概念化”将主观性和客观性有机结合,全面阐释意义新观[3]。

(二)体验性概念化

王寅认为一个表达式的意义不是模糊无边的,也不可能被任意解释[4]。表达式的意义必定要受到“体验性”这一基础要素的制约,受制于感知体验和多元互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意义等同于概念化”被修补为“体验性概念化”,充分体现体验哲学的基本特征。“体验性概念化”将概念的形成即对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联系在一起。互动体验体现了概念意义受制于客观世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认知加工指因人而异的认知、识解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体验性概念化”体现意义是基于人们身体与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互动不仅包括人们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而其还包括主体与主体,文本与主客体之间的多重互动。多重互动体现了意义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制约了意义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消除Langacker语义观概念的模糊性。

“体验性概念化”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Langacker的意义观做了进一步发展和补充,限制了意义的主观性,同时主张“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式”,丰富了主客关系中简单的二元论,也是对主体间性的进一步阐释。该观点给词典工作者在英语词典中新词的释义以新的视角,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感知体验客观世界,并结合Langacker不同的识解方式包括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给新词释义,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二、“体验性概念化”对英语新词释义的解释力

英语新词是指最近出现的词或词组,新词的出现体现了文化的不断交融和快速传播,但新词的构成除了少数是纯属杜撰外,大多新词是基于传统的构词法构成,也有部分是旧词新意或借词。《牛津英语词典》每年平均收录新词1 000余个,涉及到网络、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体验性概念化”将意义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有机结合,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从而指导了词典工作者对英语新词释义模式的探索。在进行释义句子的表达时首先确定一个范围或辖域,表明主要侧重哪一方面,涉及哪些背景知识,进而选择句子表达的视角。由于“体验性概念化”主张主客多重互动,这必定涉及到百科性知识,考虑到语文词典与百科词典有着明显的区别,词典新词的释义将选择其相对于背景更为突显的部分进行表征,同时还可取从详或从略的方式表达。下文将举例阐释《牛津英语词典》新词释义范式。

(1)辖域和背景。根据Langacker识解的不同方式,辖域是指表达式所涉及的相关经验和被激活的概念域配置,至少包括基体 (base)和侧面(profile),前者指一个述义所参照的辖域基础,后者指被突显的某一部分。对英语新词的释义,应尽量切合学习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突显该词目词的辖域范围,据此识解因素,《牛津英语词典》对2013年新词selfie释义如下:

a)selfie:noun(plural selfies)informal

a photograph that one has taken of oneself,typically one taken with a smartphone or webcam and uploaded to a social media website.

selfie(自拍)一词涉及到多个辖域,如空间、功能、触觉、感情等,这一系列的认知域作为该词的意义基础,因此该词词义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selfie激活了该词的“直接辖域”(immediate scope)即与此最相关,最邻近的概念photograph。selfie上一级的直接辖域为photograph,photograph的概念提供了selfie的空间范围。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即为:photograph>selfie

直接辖域是根据概念化的范围大小而厘定的,又如:“头”、“臂”、“腿”的上一级的直接辖域为“躯体”,它们各自又有下一级阶的直接辖域,如“腿”的直接辖域包括“大腿”、“膝盖”、“小腿”等,它们还可在向下分解[4]。

理解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和结构需要另外一个或数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来作为基础,这可叫做“背景”[5]。理解selfie一词的意义需要理解smartphone,webcam,website等概念作为背景,同时背景与预设 (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相关。selfie只有taken of oneself才可称之为selfie,否则,则不是,该词的释义辖域和背景相互结合,准确地解释了该词的意义。

(2)视角。人们对事体描述的不同角度构成视角,涉及到观察者与事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视角的选择与“背景”、“突显”密切相关,它们可用来解释词类划分、基本句型、言语事件以及所有格、隐喻、主语——宾语/主题——述题、前指、时态等现象[5]。词典工作者对词类划分如动词、名词所处的视角有所不同,牛津英语词典将新词unfriend,flash mob释义如下:

b)unfriend:verb[with object]informal

remove(someone)from a list of friends or contacts on a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

c)flash mob:noun

a large public gathering at which people perform an unusual or seemingly random act and then disperse,typically organized by means of the Internet or social media.

unfriend(删除好友)一词为动词,词典工作者对该词的解释重点突出“remove”,用动词短语解释该词,站在了动词的视角,使得学习者看到释义就能判断该词的词性。而flash mob(快闪族)则站在名词的视角进行释义,突出“a large public gathering”,并用句子界定中心词“gathering”,词性在释义中一目了然。

(3)突显。突显直接反映了人们在主观上对某一事体感兴趣或最感兴趣的部分,形成突显原则的认知基础是人们具有确定的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为讲话者对周围环境进行概念化过程的反应,而这个概念化过程受到突显原则的制约[5]。词语的意义可由基体和侧面两者相结合来描写,前者基体是指表达式中覆盖的相关认知域的范围,也可以说是词语能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涉及到的范围;后者是指基体内被最大突显 (maximally prominent)的某一部分,是基体内的焦点。基体是侧面描写的出发点,侧面是对基体内容的聚焦,表明基体的确切指向[5]。这一识解因素可以体现在《牛津英语词典》2013年来收录新词omnishambles上:

d)omnishambles:noun British informal

a situation that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mismanaged,characterized by a string of blunders and miscalculations.

该词的释义很好的体现了突显的识解因素。首先,omnishambles(一团糟,极为混乱,全面失控)是一种状况 (situation),但该状况突显了管理不善 (comprehensively mismanaged),具有一系列的错误 (a string of blunders and miscalculations)。释义中situation是该词激起的相关认知域,相当于基体。而侧面则是另外一种状况即释义中comprehensively mismanaged,characterized by a string of blunders and miscalculations,因此 omnishambles和situation进行比较,前者为侧面,后者为基体。

(4)详略度。突显和详略度密切相关,突显某部分进行仔细观察并详加论述。在词典释义中,词典工作者可以从不同精确度和详略程度来解释词义,这就区分了语文词典 (包括《牛津英语词典》)与专科词典 (包括百科词典和百科性语文词典),前者解释词义,后者提供词目词所属学科部类的知识,解释更加详尽。如《牛津英语词典》对2010年收录新词netbook释义如下:

e)netbook:noun

a small laptop computer designed primarily for accessing Internet-based applications.

《牛津英语词典》对netbook(上网本)的解释仅限于“轻型笔记本电脑 (a small laptop computer)”,是“针对互联网设计的应用设备 (designed primarily for accessing Internet-based applications)”。由此可见,对该词的释义并未涉及到netbook的出现的历史、性能、品牌、操作系统等信息,较之于百科词典信息量有所减少,但该词的词义却表达清晰准确。再如《牛津英语词典》2010年收录新词vuvuzela:

f)vuvuzela:noun(trademark in the UK)

a long horn blown by fans at soccer matches in South Africa.

vuvuzela(呜呜祖拉)最先由羚羊角制成,在古老的非洲用来召集部落成员,现已成为南非足球文化的一部分。《牛津英语词典》仅对该词解释为“球迷在南非足球比赛中吹起的大喇叭”,显然省略了vuvuzela的历史起源、特点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在百科词典中必不可少。

三、结 语

词典释义是词典编纂的首要任务,“体验性概念化”在肯定意义具有客观性、受制于感知体验和多元互动的基础上,结合Langacker的识解观,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方面,具体阐释各个识解因素在释义中的体现。“体验性概念化”作为意义新观,对《牛津英语词典》2010—2013年收录新词释义具有一定的解释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知加工,符合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体验性概念化”给词典工作者以释义新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通过认知加工,建立最贴近使用者认知过程的释义模式。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在词汇层面上过分强调词义的精确性,趋于用其母语知识和不完整的目的语知识来构拟词义[6]。这就使得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很难准确地理解词汇意义。以“体验性概念化”为理论基础,可以试图建立以学习者趋向为指导的释义结构,触发他们感知规律、认识世界。同时,根据词典工作者对释义的认知加工,学习者可将释义词与词目词联系一起建立词汇语义链形成词汇集,提高学习者词汇的推理能力。总之, “体验性概念化”对词典释义具有指导作用,结合这一理论英语词典的释义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为学习者指明一条有效地提高词汇能力的方法。

[1] 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7.

[2]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92-131.

[3]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1-6.

[4] 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4-144.

[5]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3-75.

[6] 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5.

猜你喜欢
辖域英语词典概念化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现代汉语语法辖域研究综述
“连……都……”结构中“连”的主题化现象
社会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年度热词研究——以《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为例
辖域再造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
用好英语词典 提高学习能力
俄语词汇单位语义辖域和句法辖域的非同构现象*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