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2014-04-01 11:25刘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凭供应链教育

刘娟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近年来信息科技快速的发展,借由科技使企业间信息传递频繁,信息易于取得,再加上与国际大厂合作密切,使我国产业成为国际大厂供应链的成员,国内业者更加了解企业间合作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更在学术及实务界引起了广大的研究。而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它不再只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演变至供应链网络间的竞争。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必须以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为最优先考虑因素,并使本身所处的供应链体系能同时兼顾“品质”、“时间”与“弹性”,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加入世界关税贸易组织(WTO)后,我国企业面临全球化更严峻的竞争,善用供应链的知识,联盟供应链成员彼此资源互补,提升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满足现今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确保企业能永续生存。

教育的主角是学生与教育机构,若将学生视为“原料”,则吸取知识后,即为“产品”自小学、中学至大学研究所形成一串供应链。在产业界,供应链管理利用长鞭效应(bullwhipeffect)、集中策略 (centralized strategy)、风险共担(risk pooling)、越库作业 (cross docking)及延迟差异化技巧(delayed differentiation implementing)观念解决了许多存货物流、效率及服务水准的问题,让资源更为有效的运用。同样的将教育体系的供应链,也利用上述的观念加以运用亦不失为另一思考方向。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通过文献探讨,分析供应链的观念如何运用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提出一些解决之道,作为各方之参考。

一、文献探讨

本研究在文献探讨上将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背景及研究动态作文献上的整理,二是针对教育发展、改革的意义及动态作文献上的整理。

(一)供应链管理方面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课题,早期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物流与运输间考虑运费,一般而言,均以最低运输设备之总成本为考虑依据。近十年来,更由于电脑及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必须结合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彼此关系环环相扣,不论制造、供给、配销等系统都无法单独存在。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学会(1998)文献,物流乃是供应链程序上的一部份,供应链程序包含计划、执行与管理,是针对产品、服务及自通路起点至终点间相关信息的高效率及高效益流通与储存,其目的乃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供应链管理需分享关于实际需求、交易、策略计划等信息。其相关议题有:策略联盟、长鞭效应、风险共担。说明如下:

(1)策略联盟:数家企业之间风险与报酬互相共享,通常是属于多方面、目标导向以及长期的一种伙伴关系。

(2)长鞭效应:在供应链的环境下,将发生供应链成员订购产品数量随着供应链层级提升而放大的现象。

(3)风险共担:将不同地点的需求汇总时某客户的高需求量可能被另一客户低需求量所弥补,需求变异将降低,可减少安全库存。

Weng(1995)和Fites(1996)指出透过有效的供应链整合将明显提升利润。Fiala(2005)认为供应链合作应建立在互动与共识的基础上。因此,可知供应链管理确实可以应用于许多产业方面。

(二)教育发展与改革方面

未来的世界将是急速变动、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如何使下一代能适应这多变的环境,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是各国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于许多行之多年的教育观念,习以为常的教育作法,皆须作根本的改变。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学子在高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要能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为应付各种生活挑战和工作的能力。为了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教改必须在教育理念、体制和作法三方面大力推行,才能奏效。在教育理念上要有开放思想、全人教育的目标。在体制上要松绑,解除各种不必要的管制,以学习为中心来考虑,鼓励私人兴学、课程教材设计的弹性空间及修正仅以笔试为主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管道。在做法上要修改课程与教法,允许教材的弹性空间。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协调、督导及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改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协助教师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学习、相互支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金纪山(2007)研究发现师资培育制度的变革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过程深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近年来在提升高职教育品质的理念下,专科学校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高职体系最重要的制度改革。近年高等教育容量的大幅扩充,除了新设大学外,大学附设二级学院,扩充在职班等现象,形成现今高等教育的制度特性。洪明炎(2001)也发现不同入学方式的高校学生在学习成就上并没有显著差异。高校学生对多元入学方案实施成效的看法仅在“尊重家长教育选择权”目标的达成程度较被认同,稍有正面成效,而“重视学生的学习历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却呈现负面现象,亦即学生认为学习成效有待加强。高校教师的看法仅在“建立学生多元价值观念”目标的达成程度较为正面,但实施成效并不很明显。由以上文献发现,由于高校教育机构大量扩充,对于高校教育品质并未明显改善,且在此趋势下,高校的招生竞争的确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管理不佳。

二、讨论与分析

(一)问题分析

由于下层往上层的“产能”越少,在升学的关卡上就形成竞争,重点高校更是激烈竞争的目标。虽然近年来高校扩招(产能增加),有效缓解竞争压力,但重点高校依然竞争激烈,却也造成许多学校招生不足(产能闲置)。由于社会需求乃随着国际环境、社会因素而变化,以致最终产品与社会需求不能协调(预测不准、长鞭效应);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致入学渠道朝多元化发展;由于各校需求条件不尽相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各校审核标准不同,使人们怀疑入学渠道的公平性;由于社会需求中许多机构要求人才时以“文凭”为筛选之重要依据,人才之素质、品格已属其次,造成最终的学历养成倾向形式主义。而在升学制度下,学习过程倾向于选择式学习,考试科目加强辅导,不考科目流于形式(需求带动供给),造成五育难以均衡,也造成进入高校之前过量学习,进入高校以后疏于学习的现象。

(二)供需失衡问题

“211”、“985”高校被称为名牌高校,因为是众多考生的目标,所以竞争激烈。在高考制度下,录取率低造成学生强大压力,虽改以多元入学,且广增招生名额,但多数学生仅将入学渠道视为晋身之路而非其初衷,许多学生宁愿选择重考也不愿选择较差的高校就读,使得有些学校陷入招生不足浪费教育资源的窘境。在供应链管理中,因应供需失衡问题,经常以策略联盟集中仓储或仓储流通方式来达到风险共担的效果。所以在学校间,也可以现行的校际联盟扩充规模、增加弹性,以性质(专业、特色)互补,位置相近的学校结盟,可共用各校资源,以解决校地不足的困扰,并可有效利用资源,避免浪费,由盟校统一办理招生亦可解决考生奔波报考及重复录取的困扰。

(三)社会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

科技进步快速,过去的明星产业今日可能成为夕阳产业,过去的热门专业今日也可能无用武之地,中年失业便成为多数人的梦魘。社会需求的预测不准造成了这种现象,但因前置时间难以缩短,只能谋求补救。延迟差异化设计可能获得前置时间降低的效益,亦即高校教育分流的时间不宜过早,在高校尽量将专业训练推迟(postponement),终身学习更是跟随时代脉动,掌握知识经济的最有效学习态度。至于降低预测不准的程度仍可以“贩售商代管存货系统”来解决,亦即社会需求的信息,宜随时传达至学生,随时掌握环境的变动。

(四)文凭主义的迷思

文凭是高校教育水准的佐证,但不能划上等号。过去的社会需求经常以文凭作为招聘的依据、加薪的标准。文凭代表着个人的身价,由于这种需求,导致带动供给。学生追求的是文凭,至于文凭代表的意涵,甚至文凭赋予个人的品德要求,已属其次。而文凭主义,带动升学主义,间接带来考试科目加强补习,与非考试科目流于形式的不均衡,更别谈五育均衡发展了。因此在供应链中先确立社会需求的是能力与品德,文凭只是一个重要参考。企业机构招聘的条件,文凭与品德应是同等重要。能力需要时间来考验,社会是多元的,价值观也应是多元的,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五育均衡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及形势,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也在调适中成长。由于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等因素,许多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有些是近年来所衍生的问题,如何能突破困境,开创新局,当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本文以供应链管理中的诸多议题与高校教育问题作一契合,由确立学校教育体系的供应链模式后,发现部分高校教育问题可由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解决。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得到以下结论,并做成建议:

(1)五育不均衡问题,可由社会对文凭的价值观诱导学生对文凭需求的心态,进而引导家长及学校的教育态度。

(2)高校间联盟共享资源,风险共担,可解决校地、师资及其他软、硬体设施问题,宜以各校的资源互补、师生交流便利为联盟原则,以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避免浪费。

(3)为顺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兼顾各校发展特色的多元化,高校教育专业分流的时间宜延后,为顺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终身学习制度宜加速推展,以增加生活的适应力。

高校教育问题影响的因素遍及各层面,本研究期望以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提供解决一部份问题的方法,以作为学者专家的另一思考方向。

[1]曾捷英.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1 ~14.

[2]钱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8,(6):7 ~10.

[3]杨蓉,李明利.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折射的价值链思想[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 ~8.

[4]杨琳,林雪娇.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5):100 ~103.

[5]郑春龙,邵艳.高校教学资源区域共享调查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2~5.

[6]梁雪.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及规划设想[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2):12 ~16.

猜你喜欢
文凭供应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题解教育『三问』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