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2014-04-01 05:28杜金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知数形趣味性

杜金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是对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的最大挑战。优化结构,全面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导入巧妙新颖,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来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自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灵活多变的导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来。

(一)悬念导入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悬念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学生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困惑,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展开主动学习。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让学生帮我制作一个和隔壁班一样的三角板教具,让学生思考能不能不用将三角板带回来就制作出一个一样的三角形呢?由此来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二)故事导入

趣味数学故事,可以赋予那些枯燥的没有生命的符号、字母等生命,使数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新知的学习。

(三)游戏导入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化解数学本身的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主动而愉悦地学习。

(四)实验导入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之上的。采用实验操作来导入可以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动手中来学习新知。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我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片,从中间对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对折的边为一条直角线,让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有何特点。由此来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五)生活导入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导入学习,更能寓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体验,进而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向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我告诉学生我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图纸不小心被水浸湿,现在只能看到底边BC和其中一个角B,哪位同学有办法帮我把这个三角形复原。这样的导入更具亲切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丰富的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造的基石。我们要学会提问,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主动探究。

在提问时要坚持做到:一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来获取新知,获得自身最大程度的发展。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问题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调用相关的知识,自主地学到新知。这样富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指导者与启发者,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鼓励质疑引导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鱼,即学会解决问题,还要传授学生以渔,即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不管是新知的学习还是习题的讲解,我们都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勇于质疑,挑战教材、教参、教师,勇于提出不同见解与不同解法。

1.独立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消化。

2.学会表达。体现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

3.充分讨论。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要急于肯定与否定,而是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在激烈的讨论中扬长避短。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初中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主要有转化思想、比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的重要切入点。数和形是两个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是空间形式的体现,二者是一对对立统一体。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实现了数与形的灵活转换、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的结合。对于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单凭教师的口头表述很难让学生进行形象的联想。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帮助教师直观形象地表达,以激起学生的空间联想,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这个工具就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各类数学素材整合在一起,以图片、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来传递信息,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这样更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激起学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一些教学软件把几何图形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把数量关系更加直观地体现出现,从而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也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新知数形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