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改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4-04-01 05:28邵沐利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实践

邵沐利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情感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 实践 情感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聪明、活泼、接触面广泛,但也面临着审美的疲劳。无论是强压下的音乐特长的培养,还是大量的影视作品、媒体音乐,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威胁。因此,引导学生有一颗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显得犹为重要。可以这样说,音乐课改教学如果不注意审美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将音乐课改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一些做法与同仁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教材中欣赏课的内容丰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首先不要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样达不到教育效果。只有在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或接受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会激发学生兴趣。

2.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资料准备充足,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加系统、完整、丰富的音乐知识,课堂才会活跃,学生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因此,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才会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

3.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4.发挥电教资源作用。例如,教学《幻想交响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还可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了解亚洲五个音乐区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不仅得到听觉的冲击,而且得到了多感官的强烈刺激。实践证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来上作品欣赏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多形式、立体化的音乐盛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突出情感培养

高中音乐教材中不仅安排了合唱、影视、民乐、独唱、祖国及家园丰富翔实的内容,而且安排了欣赏、视唱、知识讲解、用乐器学习等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安排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探索正日趋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情感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让学生常以健康音乐、高雅音乐为伴,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重视突出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下环节。

1.情感铺垫——体验。由于学生的差异、班级的差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课教学内容及活动进行设计、安排。在每周45分钟的音乐课堂中,要让学生去体验的是有一定内在审美联系的教学内容与活动。

2.情感探索——嫁接。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喜欢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但多数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教材中的音乐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机会接触,所以对这些内容相对了解得少。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过好审美实践这一关,变茫然为兴趣。学生对流行乐感兴趣,是源于流行音乐的流行性和普及性,或是学生对歌星的崇拜。巧用“流行乐”效应,不仅能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愉悦——升华。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只有学生身心愉悦时,才能使情感在愉悦中达到升华。由喜爱一首曲目升华为热爱祖国,由喜欢一段音乐升华为一种优秀品质。学生一旦得到了升华的情感体验,会更主动地学习音乐,乐学好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体现美育过程

通过对课程改革的逐步摸索,我充分认识到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突出美育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加强美育过程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

1.注重美育素材的整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音乐,还可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去对节奏进行感受和领悟。学生的审美领域扩大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才能增强对美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2.注重美育水平的提升。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对学生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不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素养和水平,但是至少要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中的美。

3.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功能,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艺术氛围。如教师可鼓励那些在声乐、器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到前边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站起来大方地表演节目,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团结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长期下去,学生喜爱音乐,并把音乐做为一个爱好,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给学生一颗能发现美的眼睛,就是给学生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只有以审美为先导、为核心、为理念,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冯长春.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调查与思考[J].音乐天地.1995(4).

[4]伍聪.浅谈“交响音乐”的欣赏[J].黄河之声.2007(16).

[5]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9).

[6]唐军琳.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2006(7).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