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公共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02 15:48李志光
海南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实验室医院

董 霞,李志光,赵 俊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医院管理·

构建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公共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董 霞,李志光,赵 俊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医院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科研实验技术不断进步,科研公共实验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对推动医院发展至关重要。平台建设是医院科技发展、学科建设、提升医院知名度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江苏省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公共实验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功能定位、硬件建设、人员配置、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有益的经验。

科研;公共平台;实验室;管理

随着国家对医学科研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广开渠道,为医院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了必备的科研条件和保障[1]。科研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大型科学仪器及科研条件设施经整合优化而形成的科技基础条件,是医院、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医院的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为顺应科技兴院的形势,各类实验室成为医院科技创新研究体系的关键要素,然而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大多隶属于临床科室,地点分散,管理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实现“以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专门的科研场所以及科学的管理为先导和基础支撑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与科研进步”的目的,如何搭建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科研公共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医院科技创新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在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物技术交流及科研仪器设备的集中场地。此种发展模式既涵盖了按专业与重点研究项目设置的重点实验室特点,也可做到以满足医院整体科研需要,充分体现集约化管理和开放式使用的中心实验室功能。

近年来,医院实施“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年医院新获各类科研项目238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新获各类科技奖项25项;新获科研经费1.28亿元;发表论文1 61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13篇。医院科研立项的数量、科研经费金额逐年增多,发表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数逐步提高,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也在增加。鉴于上述现状,如何搭建一个能使有限的设施设备及高层次科研技术人员发挥最大效应的科研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研支撑平台的作用,是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亟需解决的课题。

2 构建科研公共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教兴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3个,医学重点学科16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5个,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8个。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医院成立了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作为全省的临床医学研究平台,研究院以临床研究为出发点,以系统和器官为方向,整合医院研究资源,首批设立了心肺疾病、肿瘤、器官移植与免疫、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肝脏外科等五个研究所和干细胞及组织再生中心、人体组织资源库等平台,并与现有的国家、部省级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共同形成了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与创新体系。

专业学科的局限性造成资源浪费、管理困难、技术力量分散的局面,无法达到软、硬资源共享,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此外,科研人员“小而全”或“大而不全”、“己所用”或“难为他用”的想法制约着科研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建设的进展,资源可用度、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效益都很难提高,既困扰医院管理绩效提高,也严重制约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最大限度的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学科资源,为医院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搭建为全院提供设备、技术、操作平台的科研公共实验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医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1 功能定位 医院要搭建科研科研公共平台,首先要确定其功能定位,科研公共平台的核心作用是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平台在医院整体中的功能定位,即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为基点,为院内、院外科研人员提供实验场所和技术支持的指导型服务。作为为医院科研工作提供技术、共享服务的开放性平台,主要提供实验场地及公共仪器使用,代为检测试验标本或标本收集保存,提供实验技术指导,协助完成实验内容等。实验平台应当是全院各类大型研究仪器的集放地,是临床医师与研究生建立科研思维方法、掌握科研技能、完成科研课题、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基地。在确保完成科研服务的前提下,平台可适当承担自主科研项目,并对外承接科研服务或协作项目。

2.2 实验室场所统一规划,集中管理 医院现有各类实验室22个,其中大、小中心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14个,一般实验室6个:原有组织标本库及公共平台,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分子心脏病实验室,老年医学研究室,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研究所/普外科研究室,干细胞实验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实验室,肾科实验室,感染科实验室,风湿科实验室等,分别隶属于各临床科室管理。实验室规模大小不一,分别分布于医院不同的9栋楼内,由于有的实验室很小,标识不清等问题,想找到地点都有困难。设备设施重复购置,一般设备如进口品牌离心机就有192台,部分实验室还处于闲置状态,同时有些实验室仍在申请购买;低温冰箱82台,这种冰箱体积大,耗电量大。鉴于原来实验室运行模式容易造成空间、资源设备、人员的浪费,我院集中资金投入,与距离医院1 km远的医科大学达成长期的租赁合同,按照国际先进实验室的标准将实验室进行改造和设计,组建科研公共实验服务平台,筹建临床医学研究院,开展一系列以临床为指导,以科研为中心任务的一整套软硬件条件优良、技术先进、服务齐全、工作效率高效、管理先进的实验研究基地[2]。规划后的实验楼,根据5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安排楼层,另设置科研公共平台,除配备基础的一般设备外,还配置价格较高的精密仪器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及指导实验仪器的操作,有些设备如液氮罐、电泳仪、酶标仪、PCR等进行合理安排,精简数量,提高资源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减小设备购买经费及场地资源的浪费。

2.3 科研经费统一流程,严格把关 医院每年获得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全国医院属于领先水平,科研经费数额较大,如何合理、高效的使用好这笔科研经费至关重要。以2013年为例,我院新获各类科研项目238项,科研经费1.28亿元。在这样的业绩下,如何使用好数额巨大的科研经费以及如何激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显得尤其重要。首先,与医院信息处合作,将每年度新获科研课题根据各项经费金额在医院科研经费申请报销系统中进行严格设置,根据课题经费任务书上的各类经费金额设定,超出部分无法填写报销单,这样既严格控制了各项经费的使用,也为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起到标识和提醒作用。其次,平台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由平台行政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对于试剂费、差旅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相关科研经费统一审核,经医院财务处审批报销,由科技处负责有关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监督;另外,制定各级各类课题、专利,不同影响因子的SCI文章的奖励制度,每年年终给予相应奖励,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体现出“搞与不搞不一样,搞得好与搞得不好不一样”。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得科研人才利用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不仅以能够科研结题为目标,还要更深层次的探索科研意义,在超额完成时给予相应奖励。

2.4 平台硬件与软件建设 实验室场地和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是医院从事科学研究,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基础物质条件。首先公共服务平台场地规划由平台负责人及平台科室管理小组成员统一规划设计并讨论确定;其次统计并列出现有全部实验室仪器设备,根据各专科需求安排放置地点。后期根据各科研课题的需求再对已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或论证后购买新需仪器;在医院科研网站上建立服务平台信息,主要分为:可开展项目、开放的技术平台、实验地点、提供的技术服务、开放时间、联系方式、各仪器预约状态、收费标准、大型精密仪器预约系统等,可供本院或外院人员进行网上预约与查询。将平台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可以提高实验室信息化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

2.5 人员配置 科技人才是科技服务的核心,是仪器设备和科研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实验人员水平、学历参差不齐,编制内人员多以本科及以上为主,聘用合同人员大多是大专及以下学历毕业。平台工作人员主要分为行政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人员三类。(1)行政管理人员与医院人事处共同合作将原实验室所有人员根据学历、专业、职称等统一进行工作安排与组合;对每周平台的服务工作量进行统计并做汇报,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如实验人员仪器操作不当等进行会上通报;并依据医院科研管理评估体系细则,结合平台的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绩效激励考核制度[3]。(2)高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科研带组,申请课题,设计实验路线,撰写SCI论文,调试、维护仪器,人员培训等。(3)一般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教学或科研实验准备、实验技术操作、承担项目或者课题中的实验任务。(4)平台工作人员必须全部接受系统培训,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仪器操作及实验技术工作。科室每周举行一次科研交流会议,对于每周的实验工作进行汇报,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每年不定期举行相关科研知识的继续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参加人员可获得每年的继续教育学分。

2.6 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良好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是实现高效服务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是管理之本,是平台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模式和机制创新,是保持平台生命力的关键。平台本着“开放、流动、共享、联合”的运行机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制度、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SOP)、耗材试剂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管理制度等。平台的运行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实施,并由医院科技处下设在平台的行政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存、有奖有罚,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进取心。此外,平台单独设立门禁系统,对于进出平台人员进行严格登记与管理。科研平台要进一步发展,不能只依靠政府、医院拨款,必须提高自身可运转能力,提高自筹经费建设科研平台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科研平台的有偿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独立承担科研任务,还可与知名企业、试剂厂家合作,开展高新科技的研究,共同申请国家级项目,提高科研实力,实现“以科研养科研”、“与药企联合发展”的目标。但要处理好平台开放与科研任务以及合作之间的关系,使得三者相互促进[4]。

3 结语

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既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主要措施,也有利于促进医疗整体水平的不断更新,也是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公共平台可借鉴进入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期模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孵化器,在建立高水平的条件平台和服务设施的前提下,再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其具备筑巢引凤的功能[5]。尽管我们在建立科研公共平台时的评估体系、机制和设计力求全面客观,但是,科研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连续而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创新也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一些细节以及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需不断总结与探索。作为以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如何将公共实验服务平台更好的与临床相结合并最终服务于临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何士大,吴燕川,王 蓉,等.我院科研型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300-302.

[2]罗林枝,徐 苓,姜英姿,等.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建立及意义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9(3):151-152.

[3]何士大,郭 秒,吉训明,等.我院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382-383.

[4]毕大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与使用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28):178-180.

[5]郝新保,苏群豪.从中美两国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我校科研平台建设[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1):99-101.

R197.38

C

1003—6350(2014)23—356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3.1391

2014-05-04)

赵 俊。E-mail:junzhaoj@vip.sina.com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实验室医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萌萌兔医院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