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吟(节选)

2014-04-03 02:35范君问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林陋室铭陋室

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声音。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23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的不公正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贵幸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到最后的一个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荫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声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抚摸着陋室前那满是沧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砖地面上,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选自《读行天下》,张放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1年,有删改)

鉴赏空间

《陋室铭》仅仅81个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文章读来自然流畅,让人回味无穷。而范君问先生的《陋室吟》里的二胡声,则引领着我们进一步探求一代诗豪刘禹锡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陋室铭》的深意。

[读有所思]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读了范君问的《陋室吟》后,你对“德馨”二字的内涵又有了哪些深入的理解呢?

猜你喜欢
阿林陋室铭陋室
陋室铭(行书)
坚决不能留
母 校
干得真不赖
大名鼎鼎的《陋室铭》,作者到底是谁
桂花
方寸天地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有鱼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