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召开2013年度编委会

2014-04-03 15:08
关键词:稿源编委社科

2014年1月16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2013年度编委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主编陈敬良教授主持,副主编卢思源教授、许良教授以及上海大学教授、《上海科技翻译》名誉主编方梦之、原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顾大僖、原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春柏等特约编委出席,会议还邀请了校外资深翻译家钱绍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上海海事大学左飚等几位知名教授与会,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和国际汉语事业部的周俊华社长也应邀出席。

期刊中心主任董伟作了学报 (社科版)2013年度工作报告。2011年初,本刊改版为以“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为特色,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华东区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协作组组长卢思源教授、我校社会科学学院许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陈善伟教授受聘学报副主编。经过三年的努力,社科版从组稿、审稿、编辑到发行,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来稿覆盖面日益扩大,来稿质量逐渐提高,网络化、数字化平稳进展,知名度不断提高。专家撰稿和荐稿一直是本刊的“重头戏”,先后刊载了近60篇教授级别的优质约稿,这些文章着重讨论前沿和热点话题,在学界引起极好的反响,为本刊赢得了声誉,提升了本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2013年,学报 (社科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编委和专家的支持下,以提高论文学术水平、严格办刊编校质量为宗旨,通过组织优质稿源、提高编校水平、突出学报特色、渗透数字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出版任务。

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对学报办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天振教授从一个专业办刊人的视角出发,指出期刊要避免同质化,自成一家,力求创新,可以利用目前具备的ESP/EST研究的平台和优势,适当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出相应的专栏 (专刊),从而突出本刊的亮点和特色,同时举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东吴学术》的成功案例,来说明学报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左飚教授从“人本管理”和“物财管理”两个方面完美诠释了学报办刊应秉承的思想,认为办刊涉及作者、编者、读者三方,学报要发展,必须有优秀的稿源、负责任的编辑、学术水平高的读者群,而刊物作为“有形之物”,应该从文章内容到版式美观各方面来保证刊物质量,想法设法在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同时扩大发行市场,要有创收意识,他还为学报编辑工作撰写《编辑之歌》,这份对编辑工作的尊重和赞扬令全体感到温暖,倍受鼓舞。

其他专家也认为,学报要想扩大在外语学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要融入外语学术圈,组织有针对性的发行,可以采取会议赠阅、选择性邮寄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力度;好的稿源是学报质量的保障,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利用专题或专栏主动约稿、组稿是提高期刊质量的有效途径;数字媒体的冲击致使纸质媒体办刊日益艰难,学术期刊不能例外,故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势在必行,而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步伐是必须之举;学报 (社科版)应当加强“社科”特色,可以抓住高教研究的热点问题 (如协同创新等)进行有效组稿。

专家们的发言让会议卓见迭出,精彩纷呈,全体编辑受益良多。会议最后,刘平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回顾了学报 (社科版)的发展及改版历程,对编委和专家们为学报的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
稿源编委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声 明
社科成果展示
编委简介
社科成果展示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本刊编委简介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