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4-04-04 05:59田华丽覃盈盈吴华静梁士楚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漓江桂林河道

田华丽,覃盈盈,2,田 丰,吴华静,梁士楚,2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541004)

桂林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田华丽1,覃盈盈1,2,田 丰1,吴华静1,梁士楚1,2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541004)

介绍了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其主要干扰根源,指出漓江湿地主要面临洪涝灾害频繁、枯季缺水、水体污染、河道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水源林的营造和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河道生态建设和管理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湿地;生态现状;问题;保护;对策;漓江

漓江为世界十大水奇迹之一,以其奇特的岩溶山水自然景观闻名遐迩。漓江属珠江水系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东北支老山界东南侧。以桂林兴安县溶江镇大溶江灵河汇入口(水街附近)为起点,自北向南流经兴安、灵川、临桂、桂林市区、阳朔、荔浦、恭城、平乐等地,以平乐恭城河汇入口 (平乐县中洲村附近)为终点,干流全长约164km,是桂林市最大的河流。漓江河床由砂、卵石组成,河床卵石深达1~5m,滩多水急弯曲大[1]。作为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在当地兼具旅游、灌溉、调蓄、饮水、航运、渔业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漓江干流大部分河段处于不健康状态[2]。漓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明显,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鉴于此,本文从生态保护管理的角度,就漓江生态问题及其干扰根源进行探讨,并提出保护与管理相应对策建议。

1 漓江湿地生态资源现状

1.1 动植物资源

漓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浮游动物 35科 159种(属);大型底栖动物共计 6纲 34种[3];漓江鱼类6目16科 50属66种,近 30年来其多样性水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许多珍稀名贵的经济鱼类如岩鲮、乌原鲤、鳤鱼、鲂、倒刺鲃、大眼鳜等以及两栖龟鳖类几近绝迹,例如鼋已 30年不见[4,5]。

植物资源方面,漓江有浮游植物7门 80属[6],野生维管束植物 808种,隶属于 156科、483属,漓江植物区系为次生性质,沿岸原生植被受破坏严重[7]。初步调查统计漓江现有湿地植物180多种,隶属 64科 132属。优势种类有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苦 草 (Vallisneria natans)、黑 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竹叶眼子菜 (Potamogeton wrightii)等。

1.2 生态旅游资源

桂林具有 “三山两洞一条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和精华,1982年桂林漓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河流两岸地貌类型众多,包揽中山山地、丘陵谷地、峰林平原、峰丛峡谷、低山丘陵地等地貌单元,与水相伴形成多样的生态景观。沿江的喀斯特地貌段与漓江水体的组合,形成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山水相依的独特经典景观。

2 主要环境问题

2.1 洪涝灾害频繁

漓江丰水期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给漓江沿岸地区造成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1998年洪水,最高水位147.70m,实测洪峰流 5890m3/s,桂林市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达 21.63亿元[8]。根据1951—2010年每一年最高水位数据,漓江在20世纪60—80年代,大部分年份最高水位保持在警戒水位(145~146m),几乎没有出现严重淹没 (>147m)水位,而1991—2010年20年间最高水位严重淹没水位 (>147m)出现了6次,可见,当前桂林漓江处于严重淹没水位发生概率较大时段[9,10]。漓江洪涝灾害的主要生态过程干扰根源在于气候变化异常形成的降水强度增大。漓江上游处在广西桂北暴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暴雨中心常出现在兴安县和灵川县一带。暴雨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与地面静止锋等,暴雨频率强度大[11]。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以及降雨特性的改变出现热岛效应引起强对流暴雨,出现短历时极端雨强的点暴雨。加之暴雨区下移,上游大型水库青狮潭水库无水可蓄,漓江下游降雨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洪水暴涨暴落[12,13]。

2.2 枯季缺水

漓江属山溪性雨源型河流,上游山区海拔较高,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漓江流域面积小,河床切割深度浅,地下水来源范围小[14]。流域中下游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岩溶、裂隙、落水洞、地下河,蓄水能力差。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丰水期和枯水期径流量相差悬殊。漓江长期面临水过多和水少的生态难题。近年来漓江水量日益枯竭,枯水期河道干涸砾石水草裸露,迫使漓江旅游景区段大型游船航程缩短。漓江枯水季节流量出现枯竭不仅影响旅游正常通航也危及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等。王庆婵[15]对桂林水文站 1969—2011年径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漓江桂林以上流域径流量、径流系数为减少趋势,其中径流量变化趋势每年以 0.75的变率在减少,径流系数变化趋势每年以0.003的变率在减少。枯季低水位(小流量)保证天数急剧减少,低水位持续时间变长。漓江桂林水文站20 m2/s日平均流量保证天数在青狮潭大型水库建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保证率大幅上升,直到1995年每年有325d以上能够保持20m2/s日平均流量。1996年之后保证率大幅度下降,出现枯水期更枯的现象[12]。自 20世纪末以来,漓江源头水源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森林疏密度、单位蓄积量和总蓄积量却在下降。由于没有规划地砍伐,造成成林变幼林、密林变稀林,其增加的林种多为经济林、速生林。这些林种对涵养水源作用不大,无助于漓江蓄水和补水。漓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业、工业、商业用水过度。

2.3 水体污染

漓江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保持Ⅲ类水质标准以内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漓江支流的水质状况较差,基本为Ⅳ或Ⅴ类水质。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呈现靠近市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远离市区含量低的特征[16]。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仅汞而言,漓江水系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漓江干流城区段、桃花江和小东江的底泥为轻度污染,四湖的底泥为中度污染,南溪河和灵剑溪的底泥为中强度污染[17]。由于漓江洪涝灾害较多,河流两岸受洪水冲刷频繁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增加,河流悬浮泥沙和河床混动基质增加;另外随着桂林经济发展,人为干扰成为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随着两岸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等长期的不科学使用,残余化肥农药通过地表径流或渗滤进入水体造成污染;两岸蓬勃发展的餐饮业,为漓江制造不少固体垃圾和高有机成分的废水。不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漓江水体后,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除此之外河流两岸石料加工、船舶残油(游轮)、含油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都是造成漓江水体污染的干扰根源。桂林市区以及阳朔县是污废水直接排放河流的主要城镇,年排放污废水总量为13521×104m3。主要入河污染物有氨氮、CODCr、BOD5、挥发酚、氰化物等5种污染物,年排放总量达 12939.8t[18]。

2.4 河道破坏

河流两岸用地发生变化,自然河段减少,2009年漓江桂林市区段农林用地占河岸总长度的57.78%,建筑用地占 35.95%,自然景观用地仅占6.27%[19]。漓江吸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发强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沿江聚集,越来越多的河流湿地被开垦为耕地或用于居民区修建。河道和两岸的植被遭到人为频繁干扰;河道上无证无序挖沙现象屡见不鲜。漓江上游和下游河道依旧存在非法挖沙取石现象,非法采沙屡禁不止。挖沙之处原有植被资源几乎荡然无存,河床结构千疮百孔,卵石随处堆砌阻塞河道。浅滩上出现渠式河道,降低了水位,扩大了河床的裸露[20]。造成漓江沿河河床普遍淤高,河道变浅变宽。漓江中上游河床内出现大量的泥砂、卵石淤积现象;人为涉水工程的建设,河道型水库生态系统代替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改变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河流生物多样性[21]。河道中虽然依旧保持水草丰茂,但是群落单一,在漓江湿地植被调查中马来眼子菜群系、苦草群系、黑藻群系等为漓江主要沉水植物群落,而原有金鱼藻群系几乎不见。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为外来植物例如凤眼莲提供生长的优良环境,其蔓延速度极快,枯水期水流较缓慢的河湾河道浅水处常大面积带状漂浮。

3 保护管理建议与措施

3.1 水源林营造和保护

上游山区采取植被和工程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泥沙输送。通过造林、封山育林、选择适宜树种、合理布局水源林结构,增加水源林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恢复工程。禁止在漓江源头自然保护区砍伐、捕捞、狩猎、放牧、烧炭、开矿、采石、挖砂、取土、烧山开垦、山体开采等。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区规范和生态区环保标准,提高水源林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漓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调节漓江生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漓江的可持续发展[22]。

3.2 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协调好陆地系统与水生系统的相互作用,管理好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和径流过程是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内容[23]。针对漓江枯水季节缺水难题建议采取的管理措施有:制定和实施多目标的用水规划;根据漓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控制人口数量;优化水库调蓄系统和漓江补水枢纽工程,调整径流量保证河道内生态需水;以节水为本,节约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采用节水技术,农业上推广喷灌、滴灌、管灌、薄膜覆盖等技术,工业上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使用循环水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居民用水上应当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改进供用水设施并宣传节水知识提高公民节水意识[24]。在控制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人工湿地建设,沉积泥沙净化水质;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关闭和改造高污染排放企业,有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成本的允许下尽可能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并提高水的再利用率;统一规划和管理沿江餐饮业,提高环境卫生要求,禁止无序无证的沿江餐馆继续营业,禁止随意乱丢乱倒垃圾;遵循《桂林漓江旅游客船污染物监督管理规定 (试行)》,禁止旅游客船将污染物排入江中,推动漓江船舶污染物 “零排放”。保护水资源增加使用水量、改善水生态生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河道生态建设和管理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降低沿江建设用地的比例;采取植被恢复,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利用漓江本地物种,例如枫杨、樟树、水团花、结缕草等建设河岸林草缓冲带;利用河道生态浮床技术,筛选去污能力强且美观的水生植物,例如芦苇、香蒲、美人蕉等。建立沿江绿化带,为漓江生态景观增添活力;重视漓江湿地外来入侵种的防治,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完善河道整治与疏浚,填、整采挖砂后的坑、洼。坚决制止违法挖采河沙、违法山体开采;严禁在漓江两岸大量放牧和江内网箱养鱼;控制漓江旅游人流量;沿江选址,在专家的建议下,建立保护小区,填补漓江干流至今没有自然保护区的空白;协调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整体性管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漓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作用,约束人们不法行为,共同保护漓江奇特河流湿地景观。

[1]桂林漓江志编纂委员会.桂林漓江志 [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59.

[2]黄信望.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43-44.

[3]杨青瑞,陈求稳,韩瑞.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J].淡水渔业,2011,41(3):91-95.

[4]蔡德所,赵湘桂,朱瑜.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27(2):130-136.

[5]周解,韩耀全.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水产科技,2007,(2):84-89.

[6]赵湘桂,何安尤,蔡德所.漓江流域浮游植物调查及其演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学报),2009,27(2):124-129.

[7]韦毅刚.桂林漓江沿岸植物区系特点及其与景观的关系 [J].广西植物,2004,24(6):508-514.

[8]桂林市水利局,桂林工学院.桂林市全国生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 [R].2004.

[9]吴毅杰.桂林漓江洪涝特点及其气象服务要点 [J].广西气象,2005,26(增刊Ⅱ):39-40.

[10]刘福洲,白先达.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安徽农业科学[J].2011,39(15):9090-9092,9164.

[11]罗锦珠.桂林漓江洪旱灾害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刍议 [J].人民珠江,2006,(4):77-79.

[12]黄坤安.桂林漓江水资源演变分析 [J].中国水利,2008,(7):25-27.

[13]黄坤安.漓江阳朔河段洪水特性分析[J].人民珠江,1999,(6):17-18.

[14]罗锦珠.广西江河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人民珠江,2004,(1):31-34.

[15]王庆婵.漓江桂林以上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探讨 [J].人民珠江,2013,(2):13-16.

[16]伍婷婷,李平阳,莫创荣,等.漓江沉积柱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6):14-16,59.

[17]钱建平.漓江水系汞的分布和污染研究 [J].地球化学,2010,9(4):314-325.

[18]黄宗万,陈余道,蒋亚萍,等.漓江流域水资源形势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1):56-60.

[19]秦润君,吴虹,郭琪,等.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漓江自然地貌破坏现状调查 [J].国土资源遥感,2013,25(1):160 -164.

[20]韩耀全,周 解,吴祥庆.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J].广西水产科技.2007,(2):8-16.

[21]朱瑜,蔡德所,周 解,等.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生态环境健康状况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130-135.

[22]王月,李晖,李明顺,等.漓江源区居民生态保护调查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3-17045,17048.

[23]魏晓华,孙阁.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4]梁文寿.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J].广西轻工业,2011,(5):77-78.

Ecologic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jiang River Wetland in Guilin

TIAN Hua-li1,QIN Ying-ying1,2,TIAN Feng1,WU Hua-jing1,LIANG Shi-chu1,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The present ecological status of Lijiang river wetland was introduced.Lijiang river wetland are facing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ing floods,water shortage in dry season,water pollution,and damages of river channel.Reforestation in water source area,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age of water resources,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ver channel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etland prevention.

wetland;ecological status;problems;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Lijiang river

X52

A

1673-9655(2014)04-0049-04

2014-03-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2BAC16B03),广西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YCSZ2013040)。

田华丽 (1987-),女,生态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研究。

梁士楚,博士,教授。

猜你喜欢
漓江桂林河道
桂林行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乐!乘动车,看桂林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漓江夕色
竹筏上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