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原因分析——解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2014-04-04 15:20
关键词:实证主义总体性卢卡奇

张 帆

(中国传媒大学 思政部,北京 100024)

匈牙利文化批评家、哲学家捷尔吉·卢卡奇凭借其扛鼎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闻名于世。在该书中,作者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地论述。“他这种试图使马克思主义离开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证主义研究,去探索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社会看成是由各个相互作用、中介的方面形成的‘总体性’,从而将‘孤立的事实同总体性’联系起来的观点引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质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争论”[1]。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卢卡奇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呢,在浅析这一问题之前,先对实证主义做一下简要地说明。

一、实证主义简介

实证主义是在近代西方哲学陷入危机,进而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实证主义思维方式在西方有漫长的历史,它的许多特征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斯多葛主义,原子论以及怀疑论者的著述中,都可以找到这种思想的线索”[2]。它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19 世纪初由法国兴起的,以孔德为代表的一种哲学流派;后者则指构成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主流方法的科学主义思潮。他们主张“摒弃盛极一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体系的传统,即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而认为哲学应以实证自然为根据,以可观察可试验的行为及知识为内容”[3]。经过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各种变体形式之后,实证主义思维方式从20 世纪20年代起,逐渐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它的主要特点是:“其一,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其二,价值中立;其三,形式理性主义”[4]。

广义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狭义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都不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生的。然而,只要它们一旦生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和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高度关注与批评了实证主义的这种特质。

二、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历史背景

卢卡奇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作为革命家的卢卡奇开始反思无产阶级革命几乎在欧洲各个国家全都遭到失败的原因。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他将罪魁祸首指向了第二国际指导思想的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第二国际的众领导便成了最具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者。其中,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经济决定论者”过分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力和客观必然性,在混淆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本质差异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说成了“一种纯粹的实证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5]。修正主义的代表伯恩斯坦则不承认马克思主义之中的辩证法,并主张用道德把握社会历史。他反对革命,倡导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

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进行了主观性地解释,这种观点的最大特质“就是抛弃辩证法,用自然科学方法来阉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实证主义的‘纯科学’”[5]。针对这一根本错误,卢卡奇把总体性的辩证法当做其思想的本质与核心,以此来消解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此宗旨相伴随,批判实证主义,也就成了论证辩证法,捍卫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三、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路径

卢卡奇在对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进行深刻地反思,进而倡导“总体性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对实证主义采取了严厉的批判态度。他着眼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理论视域,揭示了实证主义“伪科学”的本质。

1.实证主义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不科学性

实证主义要求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提取和研究“纯”事实,并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就是它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它摒弃总体的联系去研究自然界,使处于这种方法之下的事物永远是静止的,永恒的,甚至是死一般地存在着。因此,卢卡奇批评实证主义,说它其实是“用这种理想的认识方式来对抗辩证方法的强制结构”[6]54。尽管如此,在卢卡奇看来,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自然科学的‘纯’事实,是在现实世界的现象被放到(在实际上或思想中)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而探究其规律的环境中得出的”[6]53。在普遍联系的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能永远单独存在,并不受外界“污染”的环境。但是,科学的精确性还必须要以这种始终不变的,独立存在的各种因素为前提,由此得出的理论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发展。因而,这种方法论抹杀了作为其依据的事实的历史性质,它只是看上去显得特别科学,但并非科学的方法,它不适于历史科学领域的研究。

2.试图找到“纯”事实并进行纯客观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卢卡奇认为,某一理论研究方法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它所研究的理论的价值内涵。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纯”事实,“纯”事实也会具有不同的意义。卡奇始终坚持:“目光短浅的经验论者当然会否认,事实只有在这样的、因认识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方法论的加工下才能成为事实。……不管对‘事实’进行多么简单的列举,丝毫不加说明,这本身就已是一种‘解释’。即使是在这里,事实就已为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所把握,就被从它们原来所处的生活联系中抽出来,放到一种理论中去了”[6]52。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人的世界中,它永远是意识能动的反应,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把它指证出来,就是对事物的一种说明。因此,找到没有受任何理论加工过的,可以对其进行纯客观研究的“纯”事实是不可能的。

3.实证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武器

在卢卡奇的观点中,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实质上是在迎合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它与资本主义追求“精确性”和永恒性的本质特征是相伴相生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过程中,孤立的事实,孤立的事实群,单独的专门学科(经济学、法律等)也随之出现,与这一现象相适应的实证主义科学研究方法也就随之成长起来了。

在作者看来,这种“自然科学的认识理想被运用于自然时,它只是促进科学的进步。但是当它被运用于社会时,它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6]59。因为,它既可以帮助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把资本主义解释成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社会存在,又可以为他们逃避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找到理论依据。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不能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承认他们所谓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所以“在资产阶级的自然性科学中,历史与人们之间永远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们则被推离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至此卢卡奇本人并没有直接言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过程的‘自然历史性’批判,但他也极为深刻地指出,这种自然意识形态根本就是‘为事物的现在秩序作辩护’,并且使它永恒化,自然化”[7]。

四、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归宿

与批判实证主义针锋相对,卢卡奇提出了总体性的原则,为无产阶级找到了革命的理论工具。资本主义是一个从生产制度再到意识形态的彻底物化了的社会存在,无产阶级只不过是被异化为经济过程的商品实体。尽管如此,无产阶级也不会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总体性的辩证法会指导他们抵抗物化的侵蚀,洞悉社会历史的本质,进而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力量在于它可以识别出隐藏在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及其未来,从而通过人来把握历史的主体性质。而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总体性的辩证法。通过总体性的辨证方法,无产阶级能够抵制资本主义的直接性所造成的假象,可以洞察到整个阶级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而通过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成为特有社会整体的总体和整个社会意识的代表,自觉肩负起改造社会的任务。当“无产阶级通过总体性的辩证认识方式认识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时,资本主义的灭亡就为期不远了”[6]61。

卢卡奇强调指出,无产阶级作为历史的主体,一定要学会把握总体性的辩证法,这对于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使命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培养把握总体性的辩证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所有局部现象都看做是一个整体,从整个历史框架中考察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总体性范畴并不是把它的各种因素归结为一种无差别的一致性,归结为同一性。只有在这些因素彼此之间处于一种动态的辩证的关系,并且在同样是动态的辩证整体中,这些因素作为动态的辩证的环节的意义上,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所具有的表面的独立和自主才是一种假象”[6]62。因此,要用总体联系的观点去研究社会中的事物及其过程,这样人们就可以从总体上认识到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和社会本质,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永恒的、自然的过程,只是整个历史发展总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

第二,在历史的运动过程中实现和把握主客体的统一。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它必须成为历史的主体,和现实的总体发生关系,并发挥实际的改造作用。历史是人能动性的产物,同时又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内在秩序,无产阶级不能仅仅以旁观者自居于历史之中,而是要以决定性的地位真正参与创造历史的活动。同时,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改造自己的过程。无产阶级必须作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参与革命实践,有意识地掌握历史的辩证过程,把当前任务与最终目标统一起来,把总体性的思维贯穿于日常斗争的每个环节之中。

第三,进一步延伸总体性思维——中介范畴。“资产阶级在理论上必然囿于直接性之中,而无产阶级相反能够超越这种直接性”[6]250-251,就在于他们的中介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来说,它的目标便是在这种统一性当中超越直接的事态,反对由统一本身造成的凝固化,打开历史发展的空间”[8]。这就需要总体性思维的进一步扩展,中介就是结果。构成整体的部分,在总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连接个别的中介作用。无产阶级要利用一系列的中介,才能意识到他们的每一次行动最终都会成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行为的一部分。从而将个别的革命运动延续下去,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中介”是构成总体的因素,是联系现象和本质的中间环节。要超越经验的直接性以实现对总体的认识,就必须借助中介的范畴。

总之,面对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唯科学主义的理论解释,面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衰落,面对资本主义物化对无产阶级的侵袭,卢卡奇提出了“总体性的辩证法”观念,在此基础上首先批判了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指出了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这种方法的本质具有非总体性、非历史性或无时间性”[9]。他反对实证主义把整个世界划分为支离破碎的断片来进行研究的方式,提倡把一切社会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置于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框架中去分析和研究。

[1]孙乃生.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

[2]科拉科夫斯基.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

[3]崔丽华.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

[4]吴建良.捍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卢卡奇与实证主义的交锋[J].科育导刊,2013(26).

[5]周燕菁.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论青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3).

[6]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 立,燕红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张一兵.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上卷[M]//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和人本主义思潮.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2.49.

[8]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63.

[9]陈爱华.卢卡奇自然概念的批判性伦理视域——兼评卢卡奇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方法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总体性卢卡奇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主持人的话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自杀论》研究方法分析——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