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2014-04-04 15:20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 桥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当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到兼职队伍之中。家教、推销、网店店主等都不乏在校大学生的身影,大学校园兼职招聘的广告比比皆是,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大学生正处于思维、行为成长定型的阶段,心智发育也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能完全形成,兼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而身心受损,也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兼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了改善高校兼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与针对性的目的,应对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探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如李学谦1992年发表在《瞭望》上的《大学生缘何打工》以及张徐顺1995年发表在《探索与争鸣》上的《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打工热》,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了大学生积极投身兼职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小部分是为了参与实践获得锻炼的机会,文章结尾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吁,希望校方在这方面予以积极引导,社会机构也能有效增强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兼职创造良好环境。

1.大学生兼职现状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兼职成为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研究者对大学生兼职的情况做了很多细致的调查。如朱李楠、李晓、徐吉洪对浙江7 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56%的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这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兼职已成为丰富课外活动形式的一种。同时,参与过兼职的男生占57.79%,参与过兼职的女生占52.56%,由此可见,是否参与过兼职并不受性别的影响[1]。江晓珊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福州几所大学31%的学生有过兼职经验,4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事兼职工作,52%的学生认为从事兼职工作不是必要的,只有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事兼职工作[2]。可见从事兼职已被学生普遍接受并呈不断发展趋势,大学生对兼职有较高的积极性和需求。

2.大学生兼职原因

大学生兼职的动机同样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探究,李倩认为大学生兼职是一个复杂现象,关系到参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涉及到教育体系、就业形势、学校管理制度、家庭经济等问题,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3]。何珊珊从个人、社会两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兼职学生动机,文章中指出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高要求而带来的就业压力,并借助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的延续偿付期”理论来分析个人层面原因,阐释了处于特殊年龄段的大学生从事兼职活动能对其社会性的成熟产生积极作用,并提高兼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4]。相关的期刊论文还有很多,例如潘信《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罗娜、陈义定《高职大学生兼职现象原因探究》,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国内对该问题的探讨比较全面,多是结合实证研究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兼职的不同原因。

3.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兼职可以使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扩大交际面,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兼职也带来并体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张小林、刘利才、董垚灼指出,当前阶段大学生兼职出现了新的挑战:课业学时同兼职时间存在重合,部分大学生在取舍上犹豫不定;兼职中受到西方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的影响,某些大学生难以抗拒奢侈吸引,导致金钱观和价值观发生混乱;兼职规划不明确,缺乏长远目标和固定内容,多以薪酬为选择依据,并为此频繁更换工作,以至于桎梏了自身专业发展,也无法从根本上锻炼实践能力;兼职大学生常常在应聘中受骗上当,其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5]。吴唯唯指出,理性认识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兼职工作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兼职活动存在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的现象[6]。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均不利于兼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必然会对当下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4.加强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问题的对策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认为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兼职中的正确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质朴的金钱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在兼职过程中面对各种情况,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坚定的信仰和立场[7]。姜馨蓓在《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从大学生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兼职的规范管理和对策。大学生要明确目的,做好职业规划,同时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高校要加强和兼职有关的教育内容,设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并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兼职渠道;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8]。乔秀杨在《大学生兼职促销员职业道德研究》中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兼职促销员职业道德素质这一问题给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公司要建立临促职业道德教导制度;相关机构要以身作则,提升道德操守[9]。

纵观全局,兼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高校、个人各方面形成合力,分析现有文献可以归纳出几个共同措施:社会要完善立法,为大学生兼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给予兼职大学生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个人要加强自我管理,端正兼职态度,明确兼职目的,处理好兼职与学业的关系。

二、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虽然不曾在理论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诸如新加坡的“生活教育”、日本的“道德教育”、英国与德国的“政治教育”以及法国与美国的“公民教育”等等。

国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就开始对大学生的兼职问题进行研究。Christian Dustmann 等人写的文章《Earn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Growth of Part-Time Work by Full-Time Pupils》通过对英格兰和威尔士满16 周岁的3821 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探析了父母工作状态、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学生兼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兼职对学生学业成就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10]。Biddle Nicholas《The Labour Market Status of Australian Students:Who Is Unemployed,Who Is Working and for How Many Hours》曾将家庭背景作为澳大利亚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原因分析要素。在此基础上,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校方应当加强引导,全面改善管理,对大学生兼职进行职业规划,并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使学生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11]。

三、高校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足及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大学生兼职问题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从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来看,对大学生兼职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的角度来探究,或是以实证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问题,对于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1.研究不足

(1)目前,学者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兼职两个研究方面分别得出许多显著成果,但针对兼职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却比较少,仅见于一些期刊论文的少数章节当中,比较系统的专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2)对兼职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用数据来说明兼职大学生的比例和生活状态等,对个体进行深入访谈的不多,缺乏对兼职大学生心路历程的深描,因而很难真正了解兼职大学生的需求和真实困境。

(3)对策研究上,宏观的原则性研究成果较多,且重复论述的数量较大,少有创新性研究,难以得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对策。

2.前景分析

在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双重作用下,兼职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剧了群体数量的迅速增长,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实效性和针对性上有所突破,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兼职大学生在家庭条件、自身素质和经济状态等方面差异较大,如何将其思想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复杂表象中准确剥离,如何深入剖析兼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现状,如何了解兼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多元化方式吸引兼职大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他们的接纳和支持。

(2)高校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有效结合研究理论与解决对策,如何以适宜方式结合科学研讨和实践论证,结合一般规律和样本经验,均是研究深入过程中的难关。

(3)强调规律与特点方面的实证研究。对兼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发掘出兼职大学生特殊的思想动态与心理模态,对其特有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进行研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语境进行深入展开。

(4)针对兼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独立模式。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共通性,准确解析个体样本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结合兼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炼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形式和内容。

[1]朱李楠,李 晓,徐吉洪.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研与分析[J].新西部,2009(2).

[2]江晓珊.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

[3]李 倩.大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

[4]何珊珊.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3).

[5]张小林,刘利才,董垚灼.浅析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J].科教文汇,2012(6).

[6]吴唯维.大学生兼职现象调查报告[D].合肥:安徽大学,2012.

[7]黄 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8]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9]乔秀杨.大学生兼职促销员职业道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10]Christian Dustmann,John Miciuewright.Najma Rajah and Stephen Smith:Earn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Growth of Part-Time Work by Full-Time Pupils[J].Fiscal Studies,1996,17(1).

[11]Biddle Nicholas.The Labour Market Status of Australian Students:Who Is Unemployed,Who Is Working and for How Many Hour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7,20(3):179-209.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