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标语口号初探

2014-04-04 15:20郝毅然
关键词:标语抗日战争动员

郝毅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古人云:“用兵之法,贵在治气”。标语和口号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动员群众的有效方式。标语是指用简短文字写出的简短句子,口号是指口头呼喊出来的,他们都是用来起宣传鼓动作用的,所以本文把标语和口号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总体的论述。标语口号作为战争中动员群众的重要工具,主要发挥着导向、动员和激励功能,一般根据形势的要求,由领导者或群众编成简明扼要、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的句子,来动员社会群众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以达到预期效果。

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而抗日文化运动又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抗日时期口号的研究必须要联系对整个抗日救亡运动的考察来进行,这样对它的特点和效果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抗日战争文化史方面的研究颇丰,例如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文化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戏剧文学电影业的研究等等,但对标语口号这类个案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对蒋介石斗争的三个口号演变的研究,如张家康的《一个口号改变的曲折过程——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方小年的《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而对其他口号则鲜有涉及。笔者尝试着把前人研究未涉及的口号搜集整理,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时期提出的口号着手,分别叙述其提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

运用标语口号进行社会动员或用来振奋人心,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我国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在农民运动中,口号也发挥着强大的威力,陈胜、吴广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激励着广大农民奋勇抵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所以说标语口号是历史上一直存在并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近代以来,其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与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则发展更盛。

1.抗战时期标语口号的宣传途径

标语口号简单短小,宣传成本也低,用墨汁、石灰、油漆等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可以通过许多媒介传播,例如墙壁、石头、横幅、报刊等等,这里列举两类较有特色的宣传媒介——钱币和石头。

因为钱币的流通量很大,标语口号所占的面积小,所以在钱币上加盖一些抗日的标语口号简单易行,效果也突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占领我国领土,残害我国人民,掠夺资源倾销商品,激起各层人民的愤慨,因此从当时流通的纸币上可以见到很多的抗日口号。例如民国二十四年(1935)发行的广东省银行贰毫券的左侧,有用红色印油盖印的“打倒日本军阀”;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央银行发行的壹圆券的右侧有蓝印油盖印的字句“只有抗战胜利,生活才能解决”诸如此类的还有“还我河山”、“抗战建国”、“自力更生”等抗战口号。用流通的纸币上加盖警句、口号,扩大宣传,能深入群众,使之家喻户晓。

石头也是很好的宣传媒介。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利用抗日根据地山高石头多的资源优势,发动和组织书写队、錾字队在山上、道路两旁、村民院落、街道周围等处的石崖、石墙、石柱、石坊上刻一些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的标语口号,使它随处可见,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抗战时期标语口号的功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根据形势的要求提出了各自的口号,这些口号虽然内容、服务的任务不同,但有以下共同的效果:第一,政策目标的导向。国共两党在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口号,作为当时的行动纲领,帮助指导全局工作,例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团结全国人民抗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指导敌后根据地的生产建设。第二,唤起民族意识。国共两党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激昂人心的口号,强化了人民的民族心理,促进了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复苏,各族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统一或积极参军,或在后方援助抗日,踊跃投入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去。所以,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斗争,更是一场唤起民族意识的战争。第三,以实现党派利益为宗旨。国共两党的标语口号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而提出的,表达各自的政策主张。

二、国民党方面的口号宣传

抗战初期,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具有极大的带头、领导作用,因此国民党能否有效地进行民众的社会动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口号作为社会动员的催化剂,在经济、文化、军事动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抗日态度。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日本将进攻矛头指向武汉,迫于当时的形势,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动员一切宣传手段大造保卫武汉的舆论,提出了“保卫大武汉”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的号召。在这些口号的指引下,武汉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1938年3月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4月国民党成立了以郭沫若为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武汉的广大文化人士在文协和第三厅的带领下积极行动,以“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为纲领,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战文化宣传运动,如开办文化宣传周,以歌咏、美术、戏剧等形式宣传抗日。以此为推动,第三厅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七七献金运动”。献金运动盛况空前,来自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个年龄的群众纷纷捐钱捐物,献金时间也由三天延长至五天,这次献金运动全国共收到几百万元,仅武汉一地就收到了现款近一百万元,以及大量的金银器物和其他物品。但是,国民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始终以满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国家垄断资本,其经济动员的结果反而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口号的效果大打折扣。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充分认识到军事动员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军事战争动员。1943年下半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兵力不足,为了弥补兵员不足的状况,国民党决定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动员学生参军。1944年9月,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的演讲中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学生青年掀起了一股参军浪潮。从重庆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热潮。“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遍国统区。

国民党方面的抗日口号取得了显著的动员效果,犹如抗战的号角,团结各方人民积极抗战,使中国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抗战局面。

但是,由于国民党一直坚持一党专制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反复强调“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国民党也运用口号进行反共宣传,大造反共的舆论。1939年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其政策的重点逐渐从对外转向对内,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制造反共“摩擦”,开始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沈鸿烈、秦启荣等国民党顽固派,打出“宁伪化,不赤化”,“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的反动口号,使国共关系更加恶化,不少原来与共产党有合作关系或保持中立态度的国民党人纷纷右转,破坏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团结。

三、共产党方面的口号宣传

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更具有鼓动性。在宣传的口号中经常出现父老兄弟、兄弟姐妹、同胞们等称呼,并提出“寇深矣!势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呀!我们伟大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万万火急,全国同胞们,形势万分紧急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只有抗战才是出路”等等感染力极强的口号。这些热血沸腾的口号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华北事变以后,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一时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成为全国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它极大地鼓舞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抗日爱国热情。同时,这个口号也推动了国共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初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中国共产党于2月10日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经过共产党的努力,国民党的对共政策发生了转变,由“武力剿共”改变为“和平统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集中兵力对解放区实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国民党也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会上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求各军队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掀起了大生产高潮。通过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基本上解决了军民的吃饭问题,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从而战胜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政策,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的政策。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降,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虽然继续抗日,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面对国民党大造反共舆论,共产党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7月8日,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主张,毛泽东将这三点主张概括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这三大口号为共产党的行动政策指明了方向,也帮助党外的许多群众认识到国内政局正在出现的严重危机,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面目。

共产党方面的口号宣传,最大限度的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投身抗战,使抗日战争逐渐成为全民族的战争。共产党的口号动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就口号动员的对象来说,包含了各个阶层的民众。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第二,就影响的范围而言,在国统区、沦陷区、根据地广泛展开,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口号。在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打着“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的总口号,号召一切工人、农民、士兵,不论是青年的、妇女的、文化的或其他职业的人们,从事援助军队的各项工作;在沦陷区,共产党力图拆穿日伪的欺骗宣传,努力争取伪政权,使他们同情抗日帮助抗日,从而瓦解伪政权,其主要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帮助日本人来压迫中国人”,“中国同胞联合起来”等等,这些口号使日伪军在军心上开始动摇,出现不少投诚和反正的例子。从抗战以来中共领导的军事力量各年份战绩统计表可以看出,1938年至1944年的6年时间,共争取伪军反正72849 人,占总反正人数的39.51%。

四、总结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所提口号的阐述,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抗日口号,相互配合,取得了动员群众参加抗日的良好效果。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共两党提出的口号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第一,在制定口号的目的方面,共产党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为人民服务”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口号,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因此共产党的口号更具有鼓动性,更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国民党的口号具有表面性,国民党表面上喊着“抗战到底,抗战胜利”的口号,掩盖着它反共反人民的事实,实际目的是实行它的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因此国民党的口号内容缺乏对民众的吸引,在后期难以取得有效的动员效果。

第二,在口号的作用范围上,共产党的口号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从地域上来讲,共产党的口号宣传遍及城市和乡村,包含国统区、沦陷区、抗日根据地;从宣传对象来看,共产党运用口号最大限度的动员一切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既包含工人、农民、地主、知识分子、一切中间力量,还包括对日伪军的符合他们心理的宣传,例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第三,在制定口号的内容方面,共产党的口号内容一直是围绕着抗日团结抗战这个核心内容的,抗日思想贯穿始终。而国民党的口号内容在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矛盾性,国民党在前期的口号内容以团结人民抗日为主,并给予了人民一些相对的民主和自由,对动员民众起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但是随着对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党并没有很好的延续这些抗日口号,看到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力量的壮大和群众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国民党的口号内容转向反共、反人民,力图把人民限制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这也是国民党在战争结束后未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最后政权瓦解的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成为国共两党唤起民心和宣传政策方针的重要工具,它不仅直接融入到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动员等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国共两党的前途和命运。

[1]肖效钦.钟兴锦绣·抗日战争文化史(1937-1945)[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2]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07.

[3]李明计.八路军文化工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启示[J].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2012(5).

[4]甘丽芳.中央银行抗日口号币[N].中国商报,2007-05-10.

[5]朱福民.几枚印有抗日口号的纸币[J].安徽钱币,2009(3).

[6]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王连花.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标语口号看党史文化的发展[J].湖北行政学院报,2003(1).

[8]寒 声.抗日战争中的群众文化[M]//三晋文化研究丛论(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究专辑,1995.

[8]指引我军夺取胜利的口号(上)[J].中国地名,2008(3).

[10]张静如,唐正芒.抗战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求索,2003(3).

[11]张家康.一个口号改变的曲折过程[J].红岩之光,2012(5).

[12]黄乃管.略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对蒋介石斗争的“三个口号”[J].运城师专学报,1984(1).

[13]刘 威.伪军反正研究[J].沧桑,2008(2).

猜你喜欢
标语抗日战争动员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最牛标语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