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稳步推进保护性耕作

2014-04-04 12:15苗娜赵夫红
山东农机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秸杆保护性耕作

苗娜 赵夫红

县区巡礼

岱岳区稳步推进保护性耕作

苗娜 赵夫红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岱岳区是泰安市的主要小麦玉米种植区,近年来受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春季干旱少雨,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土地贫瘠肥力持续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发展。

一、现状及成果

1.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每年少浇水1~2次。由于采取机械深施化肥,将化肥集中深施于种子下10cm,避免了化肥的挥发浪费,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通过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进行测产,发现保护性耕作小麦均比传统耕作小麦具有明显增产效果,亩增产31.3千克。预计实施保护性耕作一个周期后,平均一般可增加粮食产量10%~20%。

2.生态效益显著。解决了秸杆焚烧难题,保护了生态环境,以前秸杆焚烧到处可见,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把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残留覆盖还田,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培肥了地力,又有效遏制了秸杆焚烧,保护了生态环境。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有效简化了作业环节,缩短了农时,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可利用农闲外出打工挣钱,也可发展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繁荣了农村经济。

二、制约因素

1.农民认识不足。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及束缚,加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让他们在观念上接受保护性耕作并非易事。特别是少耕、免耕技术,仍有相当多的农民难以接受,认为这是“懒汉种田”,土地不耕就长不出好庄稼,种地就要深耕细作。而且保护性耕作要求机械化程度高,3~4年还需要深松,实施起来太麻烦,部分农民持有等待观望的怀疑态度。

2.推广力度小,进程缓慢。目前,保护性耕作市场程度低,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推广实施,但由于上级部门配套资金跟不上,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示范指导,不能在大面积进行补贴实施,大部分农民只能沿用技术含量小、操作简单的作业模式,影响了推广进度和农民的认识程度。

3.机具不配套。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建立在机械化基础之上的,对机械性能要求较高。农村地区土地权分散,地块小,地形地貌条件也较复杂,中型农机具和小型农机具的结构失调,小型机具过多,大中型农机具偏少;与拖拉机配套的农具结构失调,难以实现节能高效的联合作业或复式作业;大量拥有的落后产品(如铧式犁等)充斥市场,抑制了保护性耕作装备的推广应用。

4.技术不完善。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实施过程中,由于播种质量下降、地温降低,杂草蔓延等问题会使出苗率下降。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质量主要表现在播种时机具的通过性、稳定性和出苗的均匀性。保护性耕作取消了耕翻,给杂草的生长创造了环境,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将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采取化学除草缺乏一定的经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实施效果。

5.机具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从目前状况看,应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的质量、作业性能、适应性及可靠性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机具作业效率低,影响农机手的经济效益;作业故障多,排种和排肥机构经常出现堵塞,易出现部件开焊、断轴、断链条现象;整机刚性差,机件易变形等。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程度。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技术,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推广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要合理引导,示范和推广有机结合。一是试验示范的宣传,在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送技术进村入户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好的示范区、召开现场会等措施进行演示,由点到面,通过核心示范区带动,扩大宣传和影响。二是实施效果的宣传,要深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做好数据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客观的进行监测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2.加强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层推广技术人员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顺利推广的重要前提。要注重加强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的多领域、多层面的技术培训。首先,搞好技术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其次,搞好科技推广示范户和农机大户的技术培训,发挥好他们的示范作用;第三,搞好农机手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解决好技术推广最后一步问题。

3.强化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要使保护性耕作最终实现市场化,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该技术作为一项“带头”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选育优良品种、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旱作农业等技术与之组装配套,形成优势互补的保护性农业综合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要用新型的机械,改进或淘汰原有的装备。

4.加快适用机具的开发与改进。积极引进、实验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选用适宜本地区气候、土壤、作物等的机具。农机生产企业要切实搞好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5.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机具利用效率和机手自身的效益。借鉴小麦、玉米跨区作业的服务模式,积极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带头进行保护性耕作跨区作业,缩短机械空闲时间,增加机手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秸杆保护性耕作
“贷”动秸杆走四方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农业秸杆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秸杆高得率制浆清洁生产技术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浅析我县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秸杆打捆,让禁烧不是梦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