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2014-04-05 22:11吕传武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兽医站221300郭万军江苏省邳州市兽医站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泌乳

吕传武 (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兽医站 221300) 郭万军 (江苏省邳州市兽医站)

1 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1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g,容纳乳汁25~50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h,30日龄的仔猪为3~5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新生仔猪对乳化状态存在的脂肪利用率较高,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很低。

1.3 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

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ml血液中含血糖100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h可冻昏、冻死。

1.4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死亡

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免疫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

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 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2 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 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 代谢失常 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mg,低于60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ml血液中乳酸为32~40mg,死胎猪高达159mg,据报道,每100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 仔猪下痢 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

2.2.4 仔猪水肿 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

2.3 死亡分析

2.3.1 病因和非病因死亡 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 死亡时间 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据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 死亡体重 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3.1 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g,后者974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仔猪的增重。

3.2 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

3.3 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mg,从100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ml(含铁100mg),10日龄再注射2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ml,断奶时再注射1ml。

3.4 适时补料

母猪的泌乳量于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哺乳仔猪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哺乳仔猪必须进行补料,提前补料具有促长的作用。仔猪由于牙床发痒而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常引起下痢,提前补料有益于保健。仔猪开食早,哺乳期间日采食饲料量高,增重亦快,据报道,7日龄训练仔猪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24kg,14日龄训练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18kg;7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5.0kg,2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3.5kg,3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0.0kg。饲料形态和适口性、环境温度是仔猪认料开食的重要前提,训练方法有多种,可利用仔猪出外活动时,让日龄大已开食的仔猪诱导采食,或在饲喂母猪时在地面上撒些饲料让仔猪认食,最有效的方法是强 制补料,仔猪7日龄时,定时将产床的母猪限位区与仔猪活动区封闭,在仔猪补料槽内加料,仔猪因饥饿而找寻食物,然后解除封闭,让仔猪哺乳,短期内即可达到提前开食的目的。

3.5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新生仔猪主要靠母乳维持生存和增重,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对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哺育率的影响很大。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饮用水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泌乳量的重要因素,按营养需要进行饲养,通常情况下,要做好母猪产前减料和产后逐步加料的工作,泌乳母猪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蛋白质饲料种类要多,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泌乳母猪的管理程序要有条不紊,以保证正常泌乳,要创造安静的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注意乳房卫生,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适当增加日喂次数,切忌突然变更饲料。

3.6 加强疫病防制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应做好消毒和免疫,好的疫苗只有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要认真进行免疫。

3.7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仔猪的初生重与存活率、哺育率和断奶重密切相关,初生重大,存活率、哺育率高、断奶体重亦大,初生重1.3~1.5kg与1.0kg相比,前者断奶重提高2.5kg。提高仔猪初生重应重视种猪的选择,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前文已述及)。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低,可采用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

4 小结

传统养猪向现代养猪转变,养猪设施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饲料加工与调配、环境控制与粪污处理、饲喂系统与饮水、供热采暖与通风降温、检测与清洁消毒、信息系统。现代科学技术就变为生产力,高产、优质、高效养猪目的是靠人实现的。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泌乳
会哺乳的树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