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及其防治

2014-04-05 22:11狄艳萍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配子卵囊球虫病

狄艳萍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仔猪球虫病是养猪生产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据调查分析,近年来我国养猪户所养的仔猪发生腹泻症状,50%以上是因球虫引起的,特别是在养殖环境差的地区更严重,有的养猪场球虫感染率高达100%。仔猪发生球虫病后,出现下痢、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及导致其它疾病发生等,,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广大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仔猪球虫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

1 病原学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猪球虫在宿主体内进行无性世代(裂殖生殖)和有性世代(配子生殖)两个世代繁殖,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孢子生殖。卵囊随粪便排到外界,刚排出的卵囊内含有一个单细胞的合子。在适宜的氧气、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卵囊经孢子化发育至感染阶段。当孢子化卵囊被猪吞入后,子孢子释出,进入肠腔,钻人肠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变成圆形滋养体。滋养体经裂殖生殖发育为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每一个裂殖体含有许多裂殖子。当宿主细胞破坏崩解时,裂殖子从成熟的裂殖体释出,进入肠腔。当逸出的裂殖子侵入其他肠细胞,就可能发育形成新一代裂殖体或配子体。在进行了2~3代裂殖生殖之后便开始转入配子生殖;裂体生殖的代数依球虫的种类而定,但所有虫种最终都要形成配子体。有性阶段的虫体是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积较大,通常在一个宿主细胞仅有一个大配子;而小配子体一般数量较少,但含有许多高度运动的、带鞭毛的小配子,这种小配子相当于高等动物的精子。最终含有小配子体的宿主细胞崩解,小配子逸出,进入肠腔,进而钻入含有大配子的肠细胞,使大配子受精。受精后的合子形成卵囊壁,发育成为卵囊。当卵囊成熟后,宿主细胞崩解,卵囊进入肠腔,然后,未孢子化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在体外进行孢子生殖。宿主细胞是由于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释放而遭受破坏。由于每一个裂殖体都含有大量的裂殖子,并可能发生几代裂殖生殖,因此吞食的1个卵囊具有破坏数千或数百万个肠细胞的能力。无性生殖的代数与裂殖体释放裂殖子的数量,以及完成生活史所需要的时间均随球虫种类不同而有变化。由于每个虫种的无性生殖的代数、产生裂殖子的数量,以及潜在期均保持相对的稳定。故而,每一种球虫具有破坏一定数量的宿主细胞的潜能。这也许就是有些球虫种类比其他虫种更具有致病性的一个原因。

2 临床症状

仔猪球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腹泻的严重程度各有差异,腹泻的颜色从白色到黄色,形状可从粥样到水样。发病初期,少数仔猪腹泻,粪便呈糊状,棕黄色或棕褐色;精神沉郁,食欲略有减少,体温,呼吸,均正常。几天后,大部分仔猪排出黄白或污黑色粘性糊状稀粪;精神怠倦,有的喜卧,食欲大减,有的仅吃几口,爱喝污水;皮肤苍白,明显贫血。仔猪逐渐消瘦,生长速度下降,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一般能自行耐过,慢慢恢复,成为带虫者,可持续排出球虫卵囊,成为传播本病的传染源。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的出现大便失禁,频频排出带血的稀粪,恶臭味并污染猪体的后躯,肛门周边红肿,并有努责现象。当下痢特别严重时,仔猪就会出现脱水,甚至引起死亡。仔猪感染球虫病后,如果同时有其它病原体如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就可能加剧临床症状。

3 流行病学

环境卫生是球虫发病的主要因素。卫生条件越差,仔猪患病率越高;卫生条件好,仔猪患病率低。感染可发生在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孢子化的感染性卵囊被猪吃下之后。这些卵囊在仔猪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无处不在,比如,在圈栏的地板上,或粘附在母猪的乳头上。只要比较少的卵囊就可引起临床发病。由于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从新虫体发育到具有感染力的阶段)只需要几天时间,所以分娩圈内在仔猪出生后最初10~14d内就会迅速产生很高的感染率。即使卫生搞得好而分娩时的感染率很低时也可能会发生感染。少数断奶4~10d的仔猪出现腹泄,对土霉素、痢菌净、氟哌酸、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注射或拌料给药均无明显的效果,随后全群发病,发病率100%,严重者上午吃料正常下午死亡,尤其是断奶后5~9d特别严重,死亡率在6%~10%左右,在此情况下,立即送检,检验对象为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沙门氏菌等,在病料中发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之后,大量应用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病猪只在用药初期临床症状有好转,随后又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并且死亡率居高不下。

4 剖检变化

剖解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盲肠、结肠,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和黏液,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状肥厚,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空肠和回肠充满灰色稀薄的水粪,肠腔膨胀、透明,镜检可见回肠、空肠绒毛萎缩、融合并逐渐消失、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因而影响了仔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增长缓慢,并且增加了继发性病原的入侵机会。个别胆囊增大,胆汁渗出,肛门多松弛,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5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发现仔猪下痢时,特别是使用抗生素治疗下痢无效时,便应考虑为仔猪球虫病。从直肠采集仔猪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在显微镜下,见近乎圆形的淡黄褐色的等孢球虫卵囊,可作出确诊。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卵囊经粪便排出之前已经发生腹泻,有意识地挑选腹泻的仔猪采样,并不一定能提高检出率,形成的粪便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卵囊。因此,可将同窝猪的粪便混在一起检查。

6 实验室检查

(1)以病死猪肝、肾、心血制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没有致病发现菌。(2)采取病猪直肠内容物作抹片,用结晶紫液染色镜检,没有发现密螺旋体。(3)采集病猪新鲜粪便,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取病变部肠内容物或新鲜粪便,约10~20g加入50ml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静置10min,取上层液滴在载玻片上,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个视野均有许多圆形、花生米大小的球虫卵囊,其内部的球形孢子囊占据卵囊的绝大部分,并偏于一侧。

7 防治措施

7.1 隔离治疗和环境消费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供应新鲜饮水,饲喂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全场用抗球虫特效药10%盐霉素拌料给药,用药量为100~150g/t,连续用药7d。平时要对仔猪群勤加观察。发现仔猪感染球虫病,及时挑出病猪隔离治疗,待治愈后再合群。治疗可用增效磺胺制剂25~30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连续用药5~ 7d,有较好疗效。也可用治疗鸡球虫病的药物如氯苯胍、莫能霉素、马杜霉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可选用2~3种药物采取穿梭、轮换或联合用药方案。对于刚断奶仔猪,由于吃料少,在断奶前2~3d内口服9.6%的氨丙啉2ml,1次/d,直到断奶后第3天。如果在断奶时再添加土霉素500~600g/t料,效果将更好。

7.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如果猪体健康,免疫状况良好,在受到少量的等孢球虫卵囊攻击时,即使能够感染也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因此,应切实抓好仔猪的培育,从而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对仔猪进行保温培育,1~3日 龄30~34℃,4~7日 龄28~30℃,15~30日 龄22~ 25℃。仔猪出生后半h内要让它吃上初乳,以提高其抵抗力。在仔猪出生后2~3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合剂1~2ml,补充仔猪对铁的需要。在仔猪出生后5~7d用炒香的玉米、大豆等进行诱食,逐步过渡到喂乳猪料,以补充母乳供给不足。

7.3 仔猪同成年猪分群饲养 球虫病主要感染青年猪和哺乳仔猪,8~15日龄的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有人也把它称之为“十日龄腹泻”。成年猪多是带虫者,一般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对青年猪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但成年猪却在不断排出等孢球虫卵囊,污染周围环境,仔猪接触过这种污染或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后,便很容易感染球虫病。因此,仔猪应该尽量与成年猪分群饲养,运动场也应分开。在管理上可采取全进全出制。

7.4 加强产房的清洁消毒 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清洗、高温、干燥及应用化学药物才有可能降低环境中的卵囊数量。仔猪进舍前一定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后每周消毒一次,舍外每两周消毒一次。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严禁舍内存有污水粪便,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并防止管理人员的鞋靴等工具带卵囊入产房,同时将猪粪集于贮粪池发酵以杀灭虫卵囊 。

7.5 定期驱虫预防 通过调查发现,养殖户对预防驱虫的观点很淡漠,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更没有建立驱虫制度,这是造成球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养殖户中普遍缺乏对预防寄生虫病的观念,需要大力进行宣传、科技服务。使养殖户建立起科学的防疫管理制度是兽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7.6 严格产房管理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的卵囊,卵囊在地面及墙壁死角,缝隙中存活。故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清洗,加热(>70℃),干燥及应用化学药物才有可能降低环境中的卵囊数量。在产房中减少感染的措施包括:(1)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热水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2)采用喷灯等器械灼烧、消毒;(3)地面全部用石灰粉喷洒一遍,不留死角;(4)采用过氧乙酸等有效消毒剂;(5)在转进母猪前,产房应通风,确保产房彻底干燥。(6)产后第1周,维持产房干燥、清洁。并防止管理人员的鞋靴等工具带卵囊入产房,同时防止污道中粪污的传播。

7.7 加强粪便管理 对粪便一定要按照环境卫生学的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感染源的存在,使仔猪在粪便方面的感染威胁减小到最小。可用:堆积进行生物热的处理;化学处理。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养殖户的粪便管理不科学,在圈舍内堆积很普遍,这很容易使仔猪受到孢子化卵囊的感染。

7.8 加强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化学预防药物, (如断奶料同时添加土霉素不仅能防止一些细菌性的拉稀,而且增重非常明显。同时所用药物的种类要定期更换(这称为“轮换用药”或“穿梭用药”)以便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断奶仔猪的腹泻主要出现在断奶后4~10d,哺乳仔猪、育成猪和种猪没有明显病症。预防治疗着重抓断奶前后,在断奶前3~4d给予抗球虫药盐霉素直到断奶后,7~10d以上,其它猪群每月投药1~2次,7d/次。

猜你喜欢
配子卵囊球虫病
独立遗传规律在群体中的应用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利用“配子法”建构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数学模型
微小隐孢子虫在HCT-8细胞内的培养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美科学家发明无抗方法保护鸡免受球虫病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