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2014-04-05 22:11孙钦霞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渗出物病理变化嗜血

孙钦霞

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孙钦霞

(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600)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内源性继发感染的疾病,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已成为猪的上呼吸道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常在菌。从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对猪群的危害日益突出,因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导致仔猪严重的死淘率及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成为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继发病原之一。其流行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霉菌毒素、副猪嗜血杆菌强株出现、胎龄结构年轻化、不当管理、环境恶化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尤其这两年导致严重免疫抑制的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健康程度严重下降而使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流行,并呈慢性和急性发作,危害日渐严重,成为目前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1 流行病学

1.1 传播 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或地方性肺炎或流感时,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1.2 继发感染 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1.3 多发日龄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是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2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40~ 42.5℃),食欲不振、厌食,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加重肺炎支原体咳嗽症状、严重达到胸腹式呼吸,被毛粗乱、皮毛苍白贫血,关节肿胀、无力、跛行、颤抖、步态僵硬、共济失调,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结膜发绀,病变导致猪不适、疼痛、不愿移动、喜卧,因逐渐消瘦、衰竭最终导致淘汰或死亡。

3 病理变化

(1)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主要引起五大病理变化,心包炎(常见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绒毛心”或心包积液等)、关节炎(关节腔内常见黄色的积液,有时可见胶胨状物)、胸膜炎(常见胸腔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及胸腔积液等)、腹膜炎(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积液、肠粘连等)、脑膜炎(脑膜充血)等,这些病理变化在不同的病猪身上都会见到,严重者五种病理变化都有。(2)慢性感染典型的病理可见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主要表现心包、胸腔、腹腔积水增多,严重的可见大量的纤维素性的渗出物覆盖在各个脏器上并导致胸腹腔内发生粘连,导致猪的胃肠蠕动功能降低,食欲下降,逐渐消瘦而衰竭。(3)如果副猪嗜血杆菌与其它呼吸道细菌混合继发感染而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甚至呈现腹式呼吸,相应的肺脏一般会表现严重的肉样变、肺脏上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与胸腔粘连、甚至肺脏发生脓肿坏死等以及皮下和肺部发生水肿等现象。

4 发病原因

副猪嗜血杆菌疾病的感染发作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1)免疫抑制性因素,如感染PRRSV、PCV-2、HCV、PRV等病毒因子或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等而造成猪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易感性增强。(2)与母猪的免疫水平、母猪的带菌水平、乳猪母源抗体高低、乳猪的断奶日龄、仔猪的感染时机等因素有关,而影响仔猪的感染率、发病率及发病状态等。(3)与猪群的健康水平有关,如果健康程度很高或为SPF猪,那么猪只一旦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就可能出现急性发作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4)应激因素的诱发,与不良管理(断奶、转群、混群、换料等不规范操作)、环境恶化(湿度较大、通风不良、温差较大、高密度饲养等)、疾病混合感染等有一定关系。(5)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出现及严重性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在机体内产生的毒素有关,如肺脏呈胶胨状物、胶胨状物使肠道粘连等现象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有关。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通过疫苗免疫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选择合适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免疫等措施可以很好的降低或控制此病对猪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7 治疗措施

本病多为群发,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对整个猪群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猪场发生本病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淘汰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改善猪舍通风条件,疏散猪群,减少密度,严禁混养。(2)全群投药:阿莫西林400g 5%普乐健1000g金霉素2000g/t料,连喂7d,停3d,再加喂3d。或者任选泰妙菌素50~100mg/kg,氟甲砜霉素50~100mg/kg、除病杀1000mg/kg、利高霉素44~ 1000mg/kg、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各100mg/kg、林可霉素200mg/kg、环丙沙星150mg/kg等1~2种药物拌料。(3)对隔离的病猪,能吃料者按以上方法处理,不吃料或食欲差者,可改于水中加阿莫西林200g/t水,并肌注沙星类药物或30%普乐健注射液3.5~7.0ml/10kg体重。

8 预防措施

(1)当猪群发病后,应该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将猪舍内所有病猪挑选隔离(隔离措施效果较好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水平传播的速度不快,清除有临床症状的猪有利于减少病原的存在),对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采取最好的淘汰方式;加强保暖工作,改善猪舍通风条件,减少密度,严禁混养;加强生物安全,执行全进全出,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视猪群整体状况采取敏感药物伴料或通过饮水加药防治。同时要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免疫工作。(2)控制该病,应从预防着手,着眼于长远的经济效益,对猪群进行免疫是必要的。(3)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建议的免疫程序如下: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1次,后备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1次;经产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1次;仔猪于2~3周龄免疫1次即可有效保护直到出栏。

(2014–05–21)

S858.28

B

1007-1733(2014)08-0041-02

猜你喜欢
渗出物病理变化嗜血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