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

2014-04-05 22:11王晓艳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霉菌毒素中毒

王晓艳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

王晓艳

(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600)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人类和作物具有重大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的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饲料的原料中,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通过谷物的生产、饲料的储藏和运输而产生的。不同的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各不相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毒性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酶稀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笔者认为:(1)霉菌毒素普遍存在。(2)大家对于霉菌毒素认识一致。(3)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严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总结。

1 霉菌毒素的危害

1.1 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采食量 饲料霉变过程中霉菌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糖化淀粉,产生异味,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道、颜色异常、粘稠污秽感等变化,而猪的嗅觉又非常灵敏,因此霉变饲料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猪的采食量。

1.2 改变饲料的营养成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 霉菌生长也需要营养物质,其营养需要来自饲料。饲料霉变后在微生物酶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饲料的组成成分发生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猪群采食霉变饲料后生长速度缓慢。

1.3 危害猪群健康,引起急、慢性中毒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引起畜禽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如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出现急性中毒,轻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康复;重者在2~3周后会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胃肠道出血等症状,甚至死亡。

1.4 破坏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 霉菌毒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阻碍生物转化、破坏吞噬细胞等作用损害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母猪群 生产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期延迟,死胎、弱胎率上升,以及产后不发情、假发情、延长发情期,配种后流脓性分泌物,屡配不孕、难产率增高,母猪产后无乳、少乳,阴唇肿胀,尿液中有白色絮状物等;后备母猪未到配种日龄出现外阴红肿,未配种前流脓性分泌物,或假发情、不发情等。

2.2 种公猪 性欲降低、包皮炎、睾丸萎缩、精子成活率低、无精、少精、死精的现象增多,出现雌性化性状,大大影响了繁殖率。

2.3 哺乳仔猪 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外阴红肿、水肿,四肢无力,外八字脚,严重者出现久治不愈的水样腹泻,后躯或全身哆嗦、抽搐及昏迷等。

2.4 育肥猪:生长缓慢、渐进性消瘦,皮肤发痒,丘疹、结痂,毛长粗乱,消化不良,脱肛,严重者猪只呕吐,采食量下降,育肥猪出栏时间推迟。

3 预防

3.1 加强检测,严把原料进口关 首先应通过眼观、嗅觉、手感等简易方法对原料的颜色、气味、湿度等初步的判断,其次对引进的每一批原料都要进行检测(包括霉菌毒素的定性或定量、水分含量等),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检测,没有条件的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要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之内。

3.2 防霉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所以要控制霉菌毒素,最重要的是防止霉菌污染饲料原料。(1)减少污染,正确收获和储存谷物。要消除储存中霉菌毒素产生的有力条件,保持饲料仓库、加工和运输设备干净无污染,对生产线上容易长期残留饲料的部位要定期检查清理,对出现霉变和结块的饲料要彻底清理干净。(2)控制原料含水量,保持环境干燥。一般要求饲料原料的含水量不超过13%,对含水量超标的饲料原料应及时晒干;储存饲料的仓库要干燥且保持空气流通,对储存较久的饲料要定期进行水分检测,含水量超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3)适当添加防霉剂和抗氧化剂。防霉剂可通过破坏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内的酸来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当饲料中的含水量高于安全储藏含水率上限标准时可考虑添加防霉剂。

3.3 去毒 饲料或原料发生重度霉变时,其养分已严重流失,且产生了大量的霉菌毒素,如果继续利用,即能引起猪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后果严重,应当立即停用;轻度霉变的饲料和原料,若全部丢弃会损失惨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1)物理脱毒法:碳酸钠溶液清洗、人工将其检出、高温法、辐射法、微波法、溶剂浸提法等。(2)化学脱毒法:化学脱毒法主要是采用碱或氧化剂进行处理脱毒。(3)酶解法:选用某些酶(如内酯酶),利用其降解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降低其毒性。(4)吸附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这一类物质可以吸附霉菌毒素,减少其被动物吸收后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危害和在畜产品中残留,如活性炭、沸石、白陶土。(5)生物学方法: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能破坏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或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试验证实微生物酶、米根酶、黑曲酶、枯草杆菌等对去除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效果;利用乳酸杆菌发酵的方法处理饲料也具有相似的效果,不仅可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还可增加饲料营养菌体蛋白,改善适口性。

4 治疗

猪的霉菌毒素中毒暂时还没有特效解毒剂,生产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发现猪群出现霉菌毒素中毒,应立即停喂或停用可能被霉菌毒素感染的饲料或原料,特别是玉米。(2)中毒较轻的猪只关键在于保肝、利尿、解毒;严重的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和VC1~1.5kg静脉注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水溶型VC或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或添加剂,利于毒素的排出,增强抗病力。(3)加强护理,严格消毒,防止继发病的发生。

5 小结

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共同关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广大养殖朋友们应当高度重视霉菌毒素所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带来的危害,切实做好霉菌毒素的预防处理工作,大力推广健康养猪模式,真正让猪吃上安全饲料、放心饲料,确保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猪场效益的实现。

(2014–06–02)

S852.66

B

1007-1733(2014)08-0051-02

猜你喜欢
霉菌毒素中毒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中毒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