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芳 赵艳会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畜牧局 457001)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生产中的发病率高达40%,是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防治此病尤为重要。
在乳房炎隐性感染阶段,奶牛乳房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其腺体组织上皮轻度水肿、充血,白细胞从微血管内游离到乳腺腔内吞噬致病菌,使乳汁中含大量的白细胞。奶牛营养状况良好时,机体可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和泌乳功能净化乳房内的病原微生物。奶牛抵抗力下降时,乳房受感染的机会增多,感染的程度加重,潜在的炎症会转化为临床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老龄奶牛乳房在挤奶过程中长期受压,造成乳头、乳管机械性损伤,乳头括约肌机能衰退,导致乳头闭合不严、松驰,引起病原微生物入侵,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有利于提高产奶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乳房负荷,导致乳房炎发生。
常见有奶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粪、尿、污水淤积,未及时清除。高温季节热应激增加,奶牛容易出现食欲减退,使机体抗病力减弱,是导致乳房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未严格执行挤奶操作,清洗乳房的水不清洁,更换不及时,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机器不配套,抽吸时间过长,乳房及乳头外伤以及挤奶员技术不熟练等。
如饲料中毒、胃肠疾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腹炎、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由于毒素的吸收和病原菌的转移,皆可引起乳房炎。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乳房炎由于感染途径和细菌种类的不同,临床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乳汁会呈现清水样、颗粒状、血乳等异常情况。乳区时常伴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还带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精神萎靡或继发其他疾病等。按乳区的软硬程度及乳汁的状况分为:
2.1.1 轻度乳房炎 乳区、乳汁变化不大,产量影响小,乳汁中夹杂颗粒状或点状少许奶块。一般无全身症状。
2.1.2 中度乳房炎 感染乳区水肿但不僵硬,乳汁变淡常夹杂大量絮状物,感染乳区产量明显较少。并有全身症状如精神稍差,食差,体温升高在1℃以内。
2.1.3 重度乳房炎 乳区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拒食、体温升高1℃左右、精神萎靡等。此类情况一般为急性感染或病情延期加重造成的。
乳腺生理机能下降:奶产量减少或停止,乳区外观改变,乳汁的性状异常,通过对乳汁的细菌数检测、CmT检测、DHI检测结果超标可确诊。
3.1.1 加强挤奶卫生 保持环境和牛体清洁卫生、运动场干燥,粪便及时清除。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清洗乳房的水要清洁,勤换,挤奶机要及时清刷。目前,有的牛场采用2次药浴,1次纸巾干擦的方法,即先用药液浸泡乳头,然后用纸巾干擦,再上机挤奶。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3.1.2 乳头药浴 每次挤奶后1min内,将乳头在4%氯酸钠、0.3%~0.5%洗必泰或0.5%~1%碘酒中浸泡0.5min。每天、每班坚持进行,不能时用时停。
3.1.3 干奶期预防 泌乳期末,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3.1.4 淘汰慢性乳房炎病牛 病牛不仅产奶量低,而且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是疾病传染源,故应淘汰此类病牛。
3.2.1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防止病原扩散,控制炎症过程,改善全身状况。
3.2.2 局部疗法 急性乳房炎每天患畜用青霉素50万IU、连霉素0.5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入0.25%的普鲁卡因10ml,经乳管注入,2次/d。也可在挤净奶后,使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混悬剂1次/d,用药2~3d, 效果明显。慢性乳房炎,一般采用局部刺激疗法,采用樟脑、鱼石脂软膏或碘甘油,将乳房洗净擦干涂于患处,效果明显。
3.2.3 全身疗法 在奶牛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强心补液,抗菌消炎综合疗法。对于重症病牛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ml,25%葡萄糖液500ml,抗生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各适量,静脉注射,2次/d,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ml,1次静脉注射。
3.2.4 复合抗菌素疗法 爱尔兰拜米德公司产的多马斯特、克洛马斯特。多马斯特含有彼此能发挥协同作用的三种抗生素:新霉素、青霉素和土霉素;克洛马斯特是氨苄青霉素、邻氯霉素的协同制剂,为抗生素单用效用的数倍,两者均是组合型悬乳液状制济。
总之,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要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尤其要特别重视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