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商品肉鸡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5 22:11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鸡苗母源鸡场

徐 斌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商品肉鸡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很普遍,在提高肉鸡生产效益和确保食品安全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统计,也暴露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疾病的发生率没有达到原先的期望值,并逐渐成为影响规模化养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1 规模化商品肉鸡饲养场的特点

1.1 先进的内环境控制 现在的标准化饲养场,先进的通风换气、送水送料、温度调控等设施,为肉鸡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生长条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肉鸡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2 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鸡场在设计其规模时充分考虑到了全进全出的特点,并且做到与上游的种鸡场规模相匹配,控制存栏在10万左右。如果规模过大,就难以从同一批种鸡获得母源抗体一致的鸡苗。

1.3 机械化程度高 标准化肉鸡场工人劳动效率极高,1个人就可照料2万只鸡,并且对饲养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已不再是传统上的只要懂养鸡的技术就行,更重要的是还要懂机电使用,要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1.4 药物使用严格 食品安全摧生了养殖专场,进而发展到标准化饲养,在预防用药或发病后用药要十分小心。按食品安全或某些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在标准化鸡场几乎不能用药,因为相当量的药品都是严禁使用的。

1.5 防重于治 由于饲养规模大、密度高,一旦发生疫病,传播速度极快,并且由于同舍饲养量多,可能部分鸡发病就需要大群陪着用药,大大增加了治疗的成本。

2 规模化鸡场存在的疫病隐患

1.1 外部环境 虽然规模化鸡场拥有一个好的内部环境,但鸡舍外的环境堪忧。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地面的病原污染机率也在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平原地区,种植蔬菜、果树时使用家禽粪便,加上缺乏自然的屏障阻挡,病原随时都可侵入到鸡舍。在干旱少雨的季节鸡特别难养,刮一场风鸡就得病,充分说明外部环境的病原污染严重,时刻威胁着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管理应激 鸡舍建筑和设施的现代化给鸡的生长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但生长速度快和恒定舒适的环境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了鸡的抗应激能力下降。一旦由于机械故障造成通风和温度的改变,或天气突变造成鸡舍温度骤降,极易诱发鸡群呼吸道病。标准化鸡舍给养鸡业带来了高投入高产出,但也增加了管理上的压力,时刻都要关注鸡只的表现和机械的运转是否正常。

1.3 鸡苗母源抗体不一致 由于规模化鸡场全进全出的要求,最好是同一批种鸡产的同一批鸡苗,母源抗体的一直性才能确保免疫接种后达到最高的保护率。问题是往往由于种禽场同一批种禽的规模限制或由于产蛋率的原因,难达到商品鸡场对鸡苗来源的要求,可能出现一个场甚至一栋舍饲养来源不同年龄的种禽的鸡苗,造成了母源抗体的参差不齐,免疫接种后难以达到整齐的抗体滴度。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炎和新城疫的活苗免疫,首免时整齐化一的母源抗体水平是保证免疫有效的条件之一。

1.4 疫苗接种不便 肉鸡的生长特点决定了某些疫病很难完全靠疫苗得到保护。由于肉鸡的现代化饲养,工作人员很少而鸡的数量巨大,使得大多数疫病只能首免一次。但是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或初次免疫产生免疫力差等原因,首免一次,所获得的抗体水平难以保护40日龄内的鸡免受疫病侵袭。特别是类似ND或H9禽流感之类的疫病,如果在20日龄前后检测抗体,其水平远达不到抗病的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场的肉鸡25日龄后便难以继续饲养,只能到30多天时就出栏的现象。

1.5 抗菌药的使用受到限制,药物预防难执行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是养鸡常规的疾病预防措施,但在规模化鸡场则受到了限制。严格的药品禁用条例使得筛选敏感药物变得更加困难。如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如果没有有效的药物预防,那么就很难避免其感染。

3 防控对策

针对规模化商品肉鸡的饲养特点和存在的疫病发生隐患,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3.1 稳定可靠的鸡苗来源 要了解供苗种禽场的种禽数量和免疫接种程序,最好是购买同一批种禽所产的鸡苗,以提供较为一致的母源抗体。两个以上的种禽场或不同批次的种禽所产鸡苗管理起来相对困难。

3.2 加强管理责任心,控制好鸡舍的内环境 特别是要注意鸡群的观察和对环境的感受,例如温度的骤变就是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常见起始原因。这就需要在晚间或天气变化时重点注意通风量的变化。

3.3 重点防控疾病 (1)H9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H9)仍然是影响商品肉鸡生产的主要疾病。多发生于25日龄前后,鸡群表现呼吸道症状,有个别鸡有肿头现象。剖检肺脏水肿郁血,气管有黄白色栓塞物。常被误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慢性呼吸道病。其发病原因除了其它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大肠杆菌耐药性是常见的,很少有便于消化道投药的敏感药物,因而药物的筛选是必不可 因素外,现实的问题是鸡群的免疫水平低下。现在大部分肉鸡场免疫接种只能在9日龄前后进行一次油苗注射,二次注射也是不现实的。由于鸡的日龄少加上只首免一次,在20日龄后检测抗体多为3log2,难达到5log2的保护界限,这样只要有野毒侵入就难以逃脱。由于H9禽流感至今没有可靠的弱毒苗,而灭活苗产生保护慢和只能注射,因而H9禽流感的免疫成了一大难题。据试验现在已有研究单位研发了带有禽流感H9基因的微生态制剂,饮水后能在1周内达到6log2以上的抗体水平,为商品肉鸡H9的防疫带来了佳音。(2)新城疫。由于肉鸡生长周期短,再加上规模化鸡场母源抗体参差不齐和人力少的特点,新城疫虽然在首免(9日龄左右)进行死苗和活苗免疫联合免疫,即使进行二免饮水免疫,在18~25日龄多数是一个免疫空白期,抗体滴度多在3log2上下,接种后难以达到保护。如果不进行二免,一直到出栏都处在免疫低下的水平,而进行二免多是饮水或气雾免疫,极易引起呼吸道病,因而有的鸡场就不进行二免,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新城疫的免疫,一是要在药物控制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前提下,采取气雾或注射活苗(人力许可)免疫。二是使用国内已开发的特异微生态制剂,据试验饮水后1周抗体可提高到6log2以上,整齐度高,抗体产生快,使用方便。(3)慢性呼吸道病(CRD)和大肠杆菌病。CRD是商品肉鸡多发的一个疾病,舍温骤变或疫苗免疫均可诱发。由于本病属垂直传播,在早期1周龄内就出现呼吸道症状,多发于25日龄后。一旦发生支原体感染,接着而来的是大肠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增加了支出成本。预防的关键是先控制住支原体感染,从净化较好的种禽场引进鸡苗,在育雏的前3d就使用抗支原体的敏感药物(如支原净)进行预防。一旦出现CRD首先取病料进行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少的。

总之,规模化商品肉鸡的疫病防控,无论从管理上还是疫苗药物预防上都不能疏忽。一旦发病,将面临着用药和人力少的种种困难,“防重于治”是规模化鸡场永远遵循的方针。

猜你喜欢
鸡苗母源鸡场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鸡苗春季孵化法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规模鸡场暴发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