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州市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4-04-05 22:11李延君周海勇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兽医站256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阳信滨州市养牛

李延君 周海勇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兽医站 256600)

杜高唐 (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工作站)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西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土地宽满,气候适宜,饲草饲料丰富,拥有等畜禽和饲草优良地方品种,发展食草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是实现畜牧业增产、农牧业循环的关键环节。

1 肉牛产业现状

近年来,滨州市牛业发展迅猛,其一二三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一项富裕农民、富裕地方财政、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2013年全市存栏肉牛74.1万头,牛肉产量9.95万t,实现产值18.1亿元,十一五期间增幅126.0%,占畜牧业产值的24.1%,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本市也因此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牛羊加工业示范基地”,7个县区相继被列入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沿黄肉牛产业带。本市肉牛产业的主要特点:

1.1 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存栏1500头以上的饲养场8处,存栏肉牛100头以上的养殖户467个,肉牛养殖专业村23个。全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各大型牛屠宰加工企业看中本市肉牛资源,纷纷登陆滨州抢占制高地。天津市已把阳信确定为牛羊肉定点供应地,该县加工的牛羊肉占天津市场的50%,占北京市场的30%以上。

1.2 良种化程度不断改善 本市形成了以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为代表的本地良种,以利本杂、西本杂等为主的改良品种以及渤海黑牛肉用新品系三足鼎立的良种繁育体系。

1.3 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产品牛羊屠宰加工已经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一直稳居华北地级市首位。同时我市取得中国名牌1项,省名牌4项,绿色认证4项,无公害认证5项。鑫源公司分割牛肉获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十大“优秀牛肉品牌”占据三席。

1.4 市场销路不断拓宽 本市的阳信、惠民、无棣三县有回民群众20000余人,广大回族群众有牛羊运销、屠宰的传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阳信刘庙村等十几个回民村为中心,承接京、津、塘,辐射全国的鲁北最大的牛羊集散地,常年有5000多名回民肉牛购销大军活动在省内外肉牛交易市场,拥有专门的牲畜运载车辆4000部,运销范围涉及大半个中国,年运销肉牛近100万头,形成了买全国牛、卖全国牛的强大声势。

1.5 自创的发展模式有效 本市的阳信、无棣两县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出了回汉合作、订单养牛的合作制度,通过“赊小收大,赊瘦还肥”的方式,实现了“有钱无钱都养牛,买牛卖牛不出村”,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成功路子,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2 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肉牛饲养成本提高 主要是饲料原料和犊牛价格上涨所致。据调查,今年育肥一头肉牛的饲料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500多元,一头犊牛价格同比均涨1000元左右,两项共计增加成本1300元左右。

2.2 肉牛特别是母牛饲养比较效益偏低 (1)肉牛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比较效益低。特别是母牛养殖效益更低,致使母牛养殖量逐年降低,犊牛越养越少。(2)尽管现在肉牛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其投入产出比远不如饲养肉鸡、肉鸭。农村养牛户逐年减少,导致屠宰加工企业牛源紧张,特别是高档肉牛奇缺,许多企业开工不足。

2.3 养牛用途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肉牛使役成为历史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得以推广普及,农村对役用牛的依赖性越来越低,牛的役用功能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养牛已不再成为农民家庭养殖的必要选择,必然造成养牛数量的减少。

2.4 缺乏专用肉牛品种,高档牛肉少 目前本市用于牛肉生产的品种多为引进品种与土种牛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属于淘汰的役用牛,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转化率等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导致我市牛肉档次提升难度很大,大多属于中低档次,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的产量较少,比较效益低。

2.5 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 受技术、资本及肉牛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规模饲养的瓶颈一直没有打破,养牛生产不能适应社会对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

2.6 科技含量偏低 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组织高档牛肉生产,亟需引进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水平。

2.7 肉牛产业链条利益分配不均衡 肉牛产业链条包括繁育、养殖、运销、屠宰、深加工等各个环节,高利益环节在链条的末端部分,屠宰、深加工利润最高,而肉牛产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可繁母牛利润最低。

2.8 畜产品形势影响 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事故以及国外疯牛病等引发的畜产品安全信任危机,致使我国肉 牛业的发展陷入重重困境。

3 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与重点

未来几年,本市肉牛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我市实施肉牛振兴工程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现代肉牛业发展理念为核心,以市场需求配置产业要素,以肉牛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合理化为原则,突出肉牛振兴这一中心,完善“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产业开发、饲草供应、质量安全”五项体系,抓好“品种改良、母牛饲养、规模育肥、品牌打造”四个环节,推动肉牛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建立起整体协调、产业链条完善、循环再生的现代肉牛业生产体系,全力打造滨州市现代肉牛产业示范区,实现肉牛产业全面振兴。以黄河以北养牛基础较好、土地面积宽广、饲草资源丰富的阳信、无棣、沾化、惠民等四县区为重点发展区,其它县区为辐射区,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3.1 品种改良 (1)对现有冷配站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冻精改良网络,理顺冻精供应渠道,保证冻精质量。(2)开展良种母牛登记,加强母本选育;(3)搞好把渤海黑牛本品种选育和新品系开发以及雪龙肉牛和弗莱维赫牛的推广利用。

3.2 母牛饲养 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基础母牛养殖基地,(1)企业牵头成立合作社,采取“分户饲养、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由社员负责母牛的饲养,合作社负责集中育肥;(2)采取“赊母牛、收小牛”的模式,把基础母牛放到农户饲养,生产出牛犊以后企业进行回收,集中育肥。引导和扶持农户建设存栏30~50头适度规模的可繁母牛养殖场。

3.3 规模育肥 (1)充分发挥屠宰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肉牛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鼓励其在周边地区发展存栏200头左右适度规模的肉牛育肥场,培植自己的牛源基地。育肥场以合同或订单形式与加工企业建立关系。(2)引进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按照高档牛肉生产规程组织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牛源,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3.4 品牌开发 (1)以现有31家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为基础,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创建山东名牌10个,中国名牌3个。(2)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肉牛“三品认证”企业达到15家,中高档牛肉产量占到生产总量的5%;(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牛肉精深加工企业,不断优化肉牛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猜你喜欢
阳信滨州市养牛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又是一年梨花开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开发梨花茶 助力梨农增收500 万元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论阳信鸭梨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