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2014-04-06 01:19
山东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变异性时域心率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上海201802)

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通过分析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并测定减速能力,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的程度,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无创监测技术。Bauer等[1]认为,DC是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形式,两者都具有快速、无创和简便等优点。胡亚红等[2]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DC与HRV、心率震荡(HRT)有较好的相关性,DC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们研究了高血压患者的DC与HRV时域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或有明确高血压病史;②未曾使用降压药物或已停服降压药物5 d以上;③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低下、贫血、AMI、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急性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及服用影响自主神经药物者。选择于南翔医院就诊、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180例(高血压组),其中男80例、女100例,年龄(65.33 ±9.29)岁,BMI为 24.55 ±2.7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 例、女35 例,年龄(63.55 ±10.01)岁,BMI为24.57 ±2.96。两组性别、年龄、BMI均具有可比性(P均 >0.05)。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受试者均接受MIC动态心电检查,离线分析后计算出DC、HRV时域指标。DC分析标准:确定20个周期的心率段数值,入选比前一个心动周期延长者的减速点为中心点,进行不同心率段的有序排列并位相整序,之后分别计算对应周期的平均值,按公式DC=[X(0)+X(1)-X(-1)-X(-2)]×1/4 计算,DC <4.5 ms为异常[4]。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 间期超过50 ms的百分比(pNN50)[4]。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C、HRV时域指标比较 高血压组DC、SDNN、SDANN、rMSSD、pNN50 分别为(5.93 ±1.72)、(105.69 ±24.58)、(95.94 ±27.0)、(39.97 ±27.16)ms及6.43% ±8.3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17 ±1.03)、(129.94 ±21.58)、(116.27 ±22.2)、(51.46 ±21.07)ms及10.58% ±6.34%,P 均 <0.01。

2.2 高血压组DC与HRV时域指标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组 DC与 SDNN、SDANN、rMSSD、pNN50均呈正相关(r=0.558、0.558、0.340、0.484,P 均 <0.01)。

3 讨论

DC检测是进行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最新无创心电技术,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该方法由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1,5]。国外研究表明,较低的DC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和全因死亡的较强预测指标,其测定结果亦可用于猝死低危与高危人群的双向判定[4,6]。国内研究报道,DC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7],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8]。郑丽凤等[9]荟萃国内外研究指出,DC 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高血压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其HRV降低常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10]。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DC和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且高血压患者的 DC与 HRV时域指标 SDNN、SDANN、rMSSD、pNN50呈明显正相关,提示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的减速能力下降。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DC降低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对人体的保护性功能下降,患者猝死的风险增加[11,12]。

综上所述,DC和HRV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DC检测可定量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指导早期积极的干预,为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害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由于样本资料较少,未能形成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还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1]Bauer A,Kantelhardt JW,Barthel P,et al.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as a predictor ofmortality aftermyocardial infarction:cohort study[J].Lancet,2006,367(9523):1674-1681.

[2]胡亚红,李学斌,刘肆仁,等.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1):30-32.

[3]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

[4]Bauer A,Barthel P,Schneider R,et al.Improved Stratification of Autonomic Regulation for risk prediction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ISAR-Risk)[J].Eur Heart J,2009,30(5):576-583.

[5]郭继鸿.心率减速力检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9(1):59-68.

[6]Bauer A,Barthel P,Müller A,etal.Risk prediction by heart rate turbulence and deceleration capacity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 independent trials[J].JElectrocardiology,2009,42(6):597-601.

[7]丁建芬,刘志红,王红宇.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8-19.

[8]曾春芳,何喜民,李天发,等.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29):36-37.

[9]郑丽凤,王玮.心率减速力检测的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2,18(3):389-391.

[10]岳文伟,皇甫丰田,刘玉坤,等.隐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44):82-83.

[11]Al-Khatib SM,Sanders GD,Bigger JT,et al.Preventing tomorrow's sudden cardiac death today:part I:Current data on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J].American Heart J,2007,153(6):941-950.

[12]Stein KM.Noninvasive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udden death: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phy,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heart rate variability,baroreflex sensitivity,and QRSDuration[J].Prog Cardiovasc Dis,2008,51(2):106-117.

猜你喜欢
变异性时域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基于时域信号的三电平逆变器复合故障诊断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基于极大似然准则与滚动时域估计的自适应UKF算法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基于时域逆滤波的宽带脉冲声生成技术
基于时域波形特征的输电线雷击识别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