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体制的理性思考
——以“江苏警察教育模式”为分析视角

2014-04-06 05:51王奎宏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校园文化学院

王奎宏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基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体制的理性思考
——以“江苏警察教育模式”为分析视角

王奎宏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值得大陆警察院校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开放性态度和包容性发展战略,与台湾地区警察院校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强警界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台湾地区警察教育成就的基础上,从深化顶层设计、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战化教学、教师积极性提升等方面对当前大陆警察教育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性思考。

台湾警察教育;养成教育;实战化教学;校园文化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日臻健全,已建立起完整体系,具备了相当的水准。笔者在论文《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的运行机理及其价值蕴含》中通过对台湾地区警察院校警察教育训练相关情况的认真梳理,提炼出其在学生品德精神教育、教学训练紧贴实战需求、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形成、勤俭务实的治校理念培养等方面可资借鉴的素材。基于“两岸间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双方警界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警察教育和警察学校的互助与共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的理念,本文结合江苏警官学院实际,以台湾地区警察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启发为论证基点,进一步阐发全面提升江苏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质态的对策与路径选择。

一、增强发展理念自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江苏警官学院在我国公安教育起步较晚、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薄弱、师资来源比较单一、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依托举办公安学历教育早、在省级公安院校中率先晋升本科院校行列的独特优势,着眼不同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对公安专门人才素质逐步提升的实际需要,立足省情校情,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公安机关满意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以“两个融入”、“三个并重”、“三大建设”、“三个优秀”为主要内容,包括治校理念、办学模式、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等在内的比较系统的学院顶层设计,得到了领导机关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各兄弟公安院校同行的广泛认同。

在台湾期间,我院参访团就现代警察院校办学理念、目标设计、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警务人才培养、专兼职教官队伍建设、实战化教学改革、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合作、在职警察继续教育训练,以及学校内部管理、招生就业、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警察职业素质养成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与台湾警政界和警察院校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家在很多方面都持有相同或相近的认知,拥有广泛的共识。尤其是我院探索实施的以校局合作办学、教官制、课程与评价考核体系重构、学院教师与实战部门教官换岗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战化教学改革举措,以警务研究中心为平台深化校局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合作,发挥学院智库作用,以及与省厅联合建设全省刑事技术中心,强化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建设的做法,再次验证了我们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实战化教学和警务研究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顶层设计是符合现代警察教育训练发展方向的。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学院发展的“道路”自信和目标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就学院改革发展实践而言,顶层设计的宏观引导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一顶层设计框架内关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教研质量层次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手段变革、学院内部管理规范等中观层面的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及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等,更是不可或缺,这是当下学院亟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虽然顶层设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受到特定发展阶段国家政策、体制机制、内外部条件、发展基础以及认识水平的制约,顶层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应该被简单地“固化”,而应该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拓展、丰富、深化、提升,使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特征,更加契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实际。

二、扎实推进实践养成,不断深化警察院校德育教育的雕塑功能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在论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时指出:“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养成教育在公安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指在先进理论灌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严格管理、行为训练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在明德、砺志、立业、处事、交往等方面的意识、习惯和行为,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其他行为规范。”而公安院校养成教育“涵盖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方面。”

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人民警察来谋划和实施。在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警察职业素质养成是一项最基础、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些年来,我国公安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各校也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强化学生警察素质培养的德育教育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教育组织和实施情况看,大多存在养成教育体系不太完善,教育内容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不接“地气”,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以及重“两头”(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轻过程,重纪律管理轻教育引导,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的现象,由此造成学生对养成教育缺乏深刻的思想认知,很难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教育效果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深化。

这方面,台湾警察院校品德精神教育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台湾警察院校在学生品德精神教育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整体规划和分阶段目标设计,且总体目标和学年、学期分阶段目标紧密衔接;教育内容也相当广泛,依据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确定的18个“中心德目”,几乎涵盖了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中心德目”都具体指向学生某一或某几个品德元素,共同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闭合系统;教育方式上,除重视课程教育、环境育人和典型示范的教育引导作用外,更以“实践信条”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品德精神养成的实践性锻炼,通过在校期间不间断的反复教育与实践,辅之以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品德精神养成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有鉴于此,我院学生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充分认识并不断强化学生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警察意识养成中的基础地位。学生入学教育和毕业前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贯穿四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德育养成教育,则更为关键。二是要着眼于警察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科学架构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德育教育目标要求,将教育者设定的教育目标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以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三是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强化德育实践锻炼环节。任何教育都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良性互动,德育教育也不例外。德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明事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明事理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不断、反复的实践锻炼,强化对德目教育内涵和教育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才是养成教育的真谛。四是必须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环境。目前,警察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往往由学生专职干部承担,而且普遍存在着重管轻教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一日生活管理上,而对处于本源地位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则因为学管干部人手少、精力不够等原因,做得还不是很到位。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上认知、认同问题,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其教育效果很难得到巩固和维系。因此,改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整体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加强教学改革体系建设,务实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

台湾警察院校教育训练的最大特色是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特别注重与警察实务单位的合作,聘任实务单位的兼职教官教授实务课程,使学生在一般理论性课程之外,更能与实务经验相互印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专业课程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往往强调服从实际工作需要;教学内容上,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在教学设施上,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场景化;在实习环节上,注重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整个教育训练过程体现着面向实际工作、贴近实际工作、服务实际工作的特点。”“中央警察大学”和台湾警察专科学校都把射击、柔道、摔跤、游泳、擒拿、警棍、综合逮捕术、警察勤务战斗训练等作为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且训练要求和考核标准也都非常严格。

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实战化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形成了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实践层面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台湾警察院校相比,我们在实战化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还是初步的。首先要全面提高全员对实战化教学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知,引导师生像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那样重视实战化教学,营造全员积极参与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加强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既要根据现代警务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统一规划好针对所有学生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实战化教学方案和评价标准,也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殊培养需求,制定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差异性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既要结合教学安排强化阶段性、集中式实战化教学环节,也要根据现代警务发展趋势和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实战化教学内容,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做到统分结合、全程性与阶段性结合。再次是加强校局在实战化教学方面的紧密协作。通过校局合作机制,及时把现代警务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需要学生着力提升的能力素质要求,反馈到学院教学环节中来,引导学院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教学,避免闭门造车和以偏概全现象发生。最后是可以借鉴台湾警察院校的做法,加强系所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教学系部不仅是实施实战化教学的主体,也是进行现代警务研究、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的主体,并在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方面赋予系所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源支配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系部深化实战化教学研究、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旺盛的活力。

四、打造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育警功能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两所警察学校在校史馆、图书馆、警察博物馆以及校园文化长廊等地展示社会政要、知名学者的题词、字画和影像,展示警界精英的照片和学长学姐的优秀作品,由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长期以来,我院一直把铸就忠诚警魂作为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建设,搭建了警民共建、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节等一系列教育载体和平台,在推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与台湾警察院校相比,我们在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氛围还不浓厚,主题特色还不够明显,尚没有形成体系,更缺少相应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效果。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全面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决克服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事业建设“两张皮”现象,防止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事业发展目标的附属品或装饰品,而应真正像重视教学建设、学术研究、警务化管理那样,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要凝练主题,培育特色。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积淀而成得,它体现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是植根于师生内心、被师生广泛认同并愿意为之共同努力的价值取向,也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它高校的重要标志。既然如此,就必须根据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主题,并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加强体系、制度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铸就叫得响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三是要加强融合,形成合力。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破除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搞些文体活动的狭隘观念,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校园环境等硬软件设施建设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基本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工作的碎片化。四是要彰显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质。要在遵循一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律的同时,根据公安专门人才的特殊培养目标,进一步强调地方特色和“警”字特色,营造警营特色文化氛围,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质化倾向。

五、完善政策导向和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

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必然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们既重视校内教师的学历和学术建设,更注重教师的实务能力建设。例如,警察大学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博士92人、硕士62人,硕士和博士占专任教师的94%;教授55人、副教授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65%。而台湾地区警察专科学校一支500余人的“教官队伍”的经验则是重视师资实务能力建设。此外,台湾地区警察学校亦遴选本校优秀教职员赴境外深造,并邀请国际知名学者、社会政要、警察实务专家来校讲学。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时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升本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院持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官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与实战部门教官换岗实践、名师建设工程、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必须看到,就整个师资队伍状况而言,我们还缺乏有影响的“大师”,名师数量也不多;教师开展实战化教学和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反思上述问题产生以及迟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遵循本科教学规律与科学评价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因政策措施和评价机制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缺乏自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积极性和潜能的有效发挥。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切实重视并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重视并解决好“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问题。必须在深刻总结近年来实战化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实战化教学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和科学评估,充分听取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反馈,对实战化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理性、整体的规划设计,避免走单纯依靠行政主导推进的老路,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二是要提高教学改革目标与师资队伍实际状况之间的契合度,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差异性,个体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学科研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拓展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三是要保持政策和评价机制的综合动态平衡。统筹好教学改革总体目标与各项子目标、理论教学与实战化教学、基础理论与警务实战研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战化人才培养目标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公安专门人才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改革参与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引导教师从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既注重实战化能力水平的提高,也重视其警察职业素养、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培育和养成,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政策导向。

[1]王奎宏.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的运行机理及其价值蕴含[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1).

[2]于群.台湾警察教育和警察学校及与大陆的比较分析[J].公安教育,2013(11).

[3]何克钧.试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1).

[4]王永明.试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价值诉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5]张高文,陈勇.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的概况与特点[J].森林公安,2013 (4).

[6]孙卫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制度及启示[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D631.1

A

1673―2391(2014)08―0182―04

2014-05-20责任编校:周文慧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校园文化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西行学院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