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断桩处理方法

2014-04-06 13:03
山西建筑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断桩桩体水泥浆

韩 健

(山西路桥集团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钻孔灌注桩通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已经成为一种日臻成熟的施工方法。但是,由于灌注桩为地下隐蔽工程,属于水下作业,因此,其直观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断桩。有时已经发生断桩,施工人员尚且不知。因此作为隐蔽工程又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成桩后必须100%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检测、小应变检测、大应变检测等。灌注桩一旦检测出是断桩,必须进行处理。

1 发生断桩的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数量不足,如果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不能保证导管埋深1 m以上,泥浆混入其中,就会造成断桩。

2)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未测导管埋深就盲目拔管,或计算失误,拔导管太多,导致导管离开混凝土表面,形成泥浆夹层,这就造成断桩。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搅拌站发生故障,混凝土供应不济,或混凝土运输车出现故障,最终导致混凝土进场后超过了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不能从导管下口翻出,或者混凝土不能进场,形成断桩。

4)由于桩孔坍塌严重,导致混凝土无法灌注,形成断桩。

5)泥浆比重大,灌注时间长,混凝土的坍落度小,灌注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提导管的办法,但是吊车提速过快,导致导管离开混凝土表面,形成断桩。

6)由于洪水或极端天气影响,被迫中止施工,从而形成断桩。

2 断桩的处理方法

1)如果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不知道发生了断桩,在桩基检测时,才发现该桩属于断桩,就采取如下处理办法。

通过分析检测反射波形图,确定断桩的位置,在桩头用钻芯机钻两个孔,深达断桩位置的下部。用高压水向下注压,冲洗断桩部位的泥浆,直至干净。然后配制水泥浆,水泥浆中应掺加微膨胀剂,可参照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压浆剂的比例进行。要求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与桩体混凝土用水泥相同。水泥浆的强度宜高于桩体混凝土的强度一个等级,至少应与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从一个孔中压入,从另一个孔中冒出浓浆,关闭出口阀门,稳压2 min,作好水泥浆的试件,待强度达到桩体混凝土设计强度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如果混凝土中途到场时,已经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切不可强行灌注,应停止施工。待混凝土终凝后再做处理。视断桩位置分下列两种办法,酌情处理。

a.如果已经灌注的高度较小最好将泥浆用泥浆泵抽干,将外露的钢筋笼切除,移出孔外。如果混凝土凝结时间不长,钢筋的埋置深度不大,可选用大吨位吊车,将钢筋笼整体拔起。将孔回填砂砾或砂砾中掺入少量片石,重新用冲击钻成孔。b.如果已经灌注的高度较大,剩余的不多,可将泥浆抽干,人工清除泥浆沉淀、浮浆等至新鲜的混凝土表面以下50 cm~80 cm。这时需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安全问题,因为护壁是靠泥浆的压力起作用的,将泥浆抽干后,因散失侧压力,很可能导致孔壁坍塌,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及增大清淤工作量,增加混凝土数量等后果。建议工地现场负责人密切观察护壁情况。最好预先制作钢护筒,一护到底,确保安全。然后按接桩处理,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桩基混凝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施工方法与墩柱方法相同,每40 cm分层振捣。接桩部分与灌注桩结合部分,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3)也可采用扁担桩,即另设计两根桩基,通过系梁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安全系数有保障,也比钻芯注浆的施工周期短,但费用较高,扁担桩的设计桩径及桩长由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理都无权自行决定设计方案。

4)如果扁担桩受地形的限制,难以设置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原桩位成孔,重新灌注。

3 结语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全面分析钻孔灌注桩发生断桩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断桩常用的几种方法。根据经验,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最终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但是,处理断桩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事后诸葛亮”。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不出现断桩。如何才能防止断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精确计算首批混凝土数量,确保首批混凝土能够将导管埋深1 m以上;2)导管长度要保证距孔底40 cm左右,不宜过大,通过精确测得孔深,每节导管的长度,合理组合导管,可将导管首先伸入孔底检验,再提到最终位置;3)拔导管前,必经用测绳测得混凝土的表面距孔口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导管的埋深。拆除导管后,导管的埋深仍然能够保证2 m以上。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将测绳探到孔底的位置,认为就是混凝土的高度,其实不然,在混凝土的顶部还有浮浆,以及泥浆的沉淀、沉渣等,通过长期比对,宜将这一部分高度按40 cm~50 cm左右考虑;4)切忌用简单的公式计算,来推算导管的埋深。因为这里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将人引入误区:a.孔径的不确定性,钻头的直径一般比设计孔径小3 mm~5 mm,即可满足要求,但实际上由于钻头冲击过程中,与孤石、漂石、强风化岩或坚硬的岩层撞击后,会来回摆动,所以实际孔径一般较设计孔径大3 cm~5 cm。b.由于地质状况不明,是否存在塌孔,扩径现象,不得而知,所以不能通过简单的计算或前一、两次的数据来推算导管的埋深,如果正好遇到扩径的位置,很容易出现断桩,本人曾三次发现断桩在扩孔的位置附近,这不是偶然的。c.混凝土的拌合数量(即混凝土罐车的数量)不一定与配料车上的数量相同,而且一般来论,只会少,不会多。d.由于灌注桩使用的混凝土的坍落度都比较大(180 mm~220 mm)、拌合用水多,混凝土的有效体积小。以混凝土拌合站的盘重和地磅称重来计算混凝土的体积很不准确,一般都偏大;5)拔导管时,速度一定要慢,如果速度过快,很容易把导管拔脱(离开混凝土表面);6)灌注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希望本文能够给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断桩桩体水泥浆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固井水泥浆的性能优化研究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桥梁钻孔灌注桩发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
大邑区块新型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钻孔灌注桩断桩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