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博传播方式的发展困境

2014-04-06 07:24廖宇飞
关键词:传播方式盈利模式新浪

廖宇飞

(广东培正学院 党委宣传部,广东 广州 510830)

以“微博”功能见长的Twitter,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登台“亮相”后迅速风靡全球。2007年,矶歪、饭否两家公司成立,是中国最早的微博服务平台。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2010年,搜狐、网易、腾讯微博先后开始内测,至此国内4大门户网站全部对接微博服务,展开一场互联网上的博弈。

“微博已经成为四大门户网站,甚至其他主流网站的标准配置!”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民在各大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约8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毫无疑问,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微博的传播方式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亟待解决。

一、微博传播方式的发展困境

(一)微博传播内容同质化

微博由于具有进入门槛低、发布简单方便、即时互动、“裂变式”传播等优势,迎合了信息碎片化、移动化的用户需求,成为人们消遣、打发时间的工具、发泄情绪的平台。当前,微博用户数量庞大,一个人拥有多个微博帐号的现象很普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微博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问题。另外,围观转发的气氛也相当浓厚,进一步增加微博传播内容同质化的严重性。此外,以宣传推广自己为中心的个人用户或者组织用户,更会同时开通新浪、网易、搜狐等不同的微博平台,甚至开通同一类微博中不同用户的微博,以此来宣传自己,吸引更多关注的眼球,扩大自身的影响。例如,《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京华时报》等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开通的官方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是同步更新,完全一致的。

微博用户发布信息不受时空的制约,随时随地想发就发、想转就转、想评就评,导致了很多信息都是即时性的,并未经过头脑深思熟虑的信息。微博的原创性明显不强,围观的气氛十分浓厚,真正能够沉下心来,在微博中进行创作的很少,普通的网民更是凤毛麟角,导致诸多信息成为网络“垃圾”,不仅对人们的需求没有帮助,反而成为一种累赘,成为一种负担。这也加剧了微博传播内容的同质化,正制约着微博传播方式的发展步伐。

(二)微博传播中的道德和法律失衡

微博作为一种虚拟的网络交流场所,实现信息的即使分享。其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发表言论,使之成为自媒体,实现大众传播。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博传播方式也不例外,个中的道德和法律容易缺位,失去平衡。其主要表现:一是微博作为网络虚拟交流空间,与现实社会相比,个人的道德规范的约束性要小得多。微博作为虚拟空间,不需要讲究真实姓名(2012年3月16日,新浪、腾讯等微博实行后台注册实名,前台可匿名)、身份地位、权力声誉等等的自然属性抑或社会属性,微博用户被代以符号化,隐藏在背后,道德的制约和规范性要弱得多。二是微博的即时互动、“裂变式”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广度和深度,使得个人价值观在这里充分“发酵”传播,进而影响冲击了网络个体的价值标准,容易导致道德的缺失和迷茫。三是微博实行注册实名制,“前台”匿名的管理方式。个体用户容易受情绪影响,导致个人主义,出现微博“暴力”等极端事件,践踏了微博传播方式的优越性。

微博传播中的道德弱化,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作为保障。2012年3月31日上午8时至4月3日上午8时,因微博评论跟帖中出现较多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新浪、腾讯为进行集中清理,暂停微博评论功能。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诸如此类事件的探讨,在公共管理层面上,国家和有关网络运营商有必要加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微博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建立言论的秩序,对微博的发展予以引导,鼓励合法言论,坚决严厉惩处违法行为。

微博作为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致使网络水军的出现,他们可以在网上随意制造危险言论和谣言,使很多真正的网民被其蒙蔽欺骗,从而引起不健康的讨论场。[1]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四个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要求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微博实名制对于规范管理微博具有现实的意义,让“把关人”充分发挥“守门员”的作用。诚如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认为:“网上发言使用真实身份注册,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三)微博传播的商业盈利模式困境重重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平台,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用户数量迅速膨胀,全民微博的时代俨然已经来到。据新浪2013年2月20日发布其微博用户的最新数据,截至到去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蕴藏着无限的商机,然而微博传播的商业盈利模式“破冰”,依然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就目前微博的发展态势来分析,其盈利模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突破考虑:第一,广告收入。微博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和点击率,具备了足够的广告价值,吸引广告商进行广告投放。但由于微博作为新兴平台,还不是广告投放的重点领域,其广告投放的效果远不及专业网站,吸引力不强,客户小而不强,盈利相当有限。第二,品牌增值服务。微博作为一个平台,目前的很多服务都是免费的,从而满足了用户的大众需求。除此之为,微博还可以针对特殊需求的机构和个人增加“特殊服务”,在用户需求黏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合理收费,从而达到盈利。第三,短信模式收费。目前,微博用户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手机终端发布信息的,当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与手机运营商洽谈收入分成,对通过手机发布微博的用户参照手机短息和彩信的模式进行收费。第四,和其它网站分“蛋糕”。微博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群,建立类似于搜索等方面的工具,把大量的用户群转移到其它网站上,进而和其它网站进行广告分成。[2]第五,虚拟产品收入。微博平台可以参照QQ平台那样提供VIP等不同等级的虚拟产品服务,通过收取Q币等方式来获取收益。

人人争戴“围脖”的时代,微博运营及其商业盈利模式的困境,仍然需要进一步突破,打破其盈利模式的单一化和不利因素,破除现有的瓶颈,从而迎来微博盈利的春天。这也将决定微博未来的发展空间,亟待解救。

(四)微博传播中的技术缺陷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当前,微博传播中存在着表现突出的技术缺陷:第一,微博内容发布平台的缺陷。微博的进入门槛较低,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自由进入、自由发言,个性化特点十分明显。只需要进行注册,便可发布信息、发表言论,容易导致微博攻击、微博“暴力”的发生,滋生网络谣言,影响网络舆论,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二,微博的回复管理的缺陷。微博用户只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自己关注的粉丝或者非粉丝,只要点击微博评论即可发表言论,不需要审核,即可实现同步更新,一吐为快,这也容易导致“黑客”的网络攻击。第三,个性化的发布传播平台,容易导致网络技术的缺陷。微博的个性化特性很明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展示特色,吸引关注,编辑图文并茂、音视频一应俱全的信息,以获得更多关注的眼球,扩大影响力。这些功能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黑客“嵌入”病毒程序开具了便捷的通道,极其方便隐蔽。

微博传播中的这些技术缺陷,直接影响到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的信息安全,应该加以认真研究攻关,不断完善,力争为微博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二、微博传播方式发展的趋势

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传播方式的发展到成熟必须经过长期的时间,不断改革、发展、完善。探讨微博传播方式的困境,目的在于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面对微博蓬勃发展的时代,应该鼓励和引导微博的原创性和个性化,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加强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增强用户的个人自律,为微博传播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微博的各种商业盈利模式,打造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有影响的名人名家,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为其商业化的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互联网安全也是,微博运行应该充分考虑的,要注重加强微博管理平台的技术研发和支持。只有安全的微博运行环境,才能实现微博传播的影响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1]薛国林.国外微博管理经验借鉴[J].决策探索,2012,(3).

[2]郭全中.微博及其盈利模式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0,(1).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盈利模式新浪
猴子虽小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新浪读书排行榜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