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可行性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2014-04-07 11:55刘丽艳李大芳
黑龙江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制学年学分制

刘丽艳,李大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10)

1 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可行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转型而来,在办学和管理上一度沿袭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然而,传统的学年制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于是,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制以其灵活性的特点逐渐被高职教育采用。相对学年制而言,弹性学制不仅包括对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还包括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的自主安排,从而拓展了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弹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首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当代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已被认识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对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认识,已经不再是一种固定模式,对学分制条件下为不同学生构建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步趋于认同。

其次,我国高职院校多转型于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这些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与校园文化、管理经验、管理体制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物质基础,为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提供了内部环境。

再次,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使他们成为实行学分制的受益者和支持者。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中职生。这些学生底子薄却有个性,基础差却有特长,懒得学习却有热情,学分制下的“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他们发挥特长,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改革

我国高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学年制,在学年制条件下,课程体系存在刚性强、灵活性差,学科性强、应用性差,专业面窄、适应性差等弊端,不利于学生自主选课。实施学分制后,如果不进行配套的改革,而仅在计算方法上将学年转换为学分,学生无高质量的课程可选,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本质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分制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发挥。因此,必须进行配套的教学管理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2.1 修定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

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素质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等模块),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课程划分模块的同时,将各类课程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任选课和限选课。其中必修课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限选课是根据专业方向或各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这类课程可根据不同侧重,开设若干选修课群组,限定学生必须选读其中一至几组或按要求在各组内选读若干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任选课包括本专业或跨专业任选课及文化素质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志愿和需要进行选课,并取得规定学分。

为了尽可能给学生选择课程提供方便与可能,课程开设时间也须进行调整,对师资力量强的课程、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全学年开设,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期都有选择的机会。

2.2 建立基本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2.2.1 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与核心,是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的一种教学制度。在条件许可时也允许选择专业或方向。

为方便操作,一般新生开学第一学期不实行选课,由学校统一安排第一学期所学的课程。选课时间安排在每一学期的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进行。学校公布可选课程基本情况后,学生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及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拟选课程,并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完成选课操作。

另外,为了缓解学校因教师、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紧张对选修课开设造成的影响,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网络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2.2.2 导师制

导师制的目的在于突破课堂界限,对学生进行跨年级、跨专业地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引导。导师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引导学生接触某专业、学科的科研前沿,从而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能独立创造或应用科研成果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导师应由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人才的需求有深入了解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会在确定教学任务、控制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行为等环节发挥示范和教化的作用,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2.2.3 学分绩点制

学分绩点是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学分数及学习成绩计算而得到的分数,它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量和质的双重相关量化指标,可以在学籍管理中作为选拔优秀毕业生、授予荣誉称号、评奖学金、决定是否授予学位、是否要发出学业警告的依据。实行学分绩点制,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入一个竞争机制,学生只有经过刻苦学习才能达到规定的绩点学分,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年制条件下,一些学生以追求60分为目标、造成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

2.2.4 学籍管理制度

由于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与学年制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必须建立一整套与学分制配套的学籍管理制度。如放宽转专业和转学的限制,在学分计算、选课、选教、课程考核、重修、学籍处理、毕业 (提前或延迟)等各个环节都应做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师应当熟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在第一堂课就应交代清楚本门课程的学分、最高学分绩点、最低学分绩点、达到毕业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所对应的成绩等。

2.2.5 学分互认制度

我国高校扩招后,许多学校面临师资、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跨校选课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展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有益尝试,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2.2.6 质量监控制度

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由校——院(部)-室三级构成,校级工作的重心是突出目标管理,院(部)管理的工作重点是突出过程管理和组织实施,教研室的管理重点是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教学监督系统由校、院(部)两级督导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定期教学检查制度组成。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院(部)教学工作评估四个方面。

2.2.7 教学资源和后勤保障制度

实行弹性学制后,要求教师多开课,必然对教室的数量和不同规格教室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教室的配套要跟上。与此同时,图书馆、机房、实验室等也要相应增加。学分制下,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室利用率,增强选课的灵活性,学校通常会执行全时段教学方案,因此,学生就餐等后勤服务必须调整以满足需要。另外,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提前毕业或滞后毕业也会涉及住宿安排等其他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后勤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在高职院校实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它的实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进行一整套的教学管理改革,在探索中实施,在实施中完善,才能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规律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1] 高洁如.关于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15-16.

[2] 尹碧兰.高职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63-64.

[3] 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 董跃娴.高等农业院校学分制研究与探索[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6] 丁爱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管理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90-91.

[7] 纪多多.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87-188.

猜你喜欢
学制学年学分制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五行真经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