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2013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在北京大学正式拉开帷幕,200多位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欢聚一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张东晓院长、国家外国专家局雷风云司长、台湾保健食品学会江孟灿理事长,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刘昕理事长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峰教授主持。“全球华人保健(功能)食品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华人科学家在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发展。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以“功能食品、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为主题,受到两岸三地百余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关注,会议共收到130多篇论文摘要。《论文摘要集》既包含知名学者专家的宏观评述,同时囊括大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食品学报》(EI收录)和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Function》(SCI收录)两本专业学术期刊的支持。
陈峰教授指出,本次大会特邀报告内容普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仅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深入探索食品功能因子机理,而且相当一部分研究已将成果转化为产品,从而促进了保健食品的质量提升;此外,有的研究不仅专注于功能因子的表征,而且采用包埋、自组装的先进技术,研究功能因子如何才能被人体高效利用。他还强调,保健(功能)食品应朝着普通食品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参会的江文章教授、孙璐茜教授、蔡敬民教授及刘昕教授等知名学者也畅谈了对本次研讨会的感想。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使中国的保健食品产业拥有源于民间的强大的认同与需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功能保健食品的消费逐年递升。与此同时,孟教授也提出了对本次会议的三大期许:夯实产业的科学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重铸消费者对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信任。
会上,与会学者就各自研究和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进行分享,凸显出新资源、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趋势四大亮点。内容一方面包括特定植物资源重要生理活性成分开发、特定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以及针对某类疾病的功能食品成分的化学预防;另一方面,与会学者介绍了中国保健食品注册技术审评管理现状,同时指出普通食品功能化是未来的增长点。这些研究内容夯实了保健食品的科学基础,为中国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提供重要导向,同时对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