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2014-04-09 02:49韦青松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演讲比赛道德修养理论课

韦青松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0)

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果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那么,就不能承担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新生入校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压力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多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而且师生互动较少。我们的学生从上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基本上都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新奇与独特之处,学生已经出现了接受疲劳,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的,而大学几乎没有这两方面的压力,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单一的教学手段,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上课睡觉,听音乐、玩手机甚至逃课,使得课堂的到课率、前排的上座率、学生上课时的抬头率大为降低。久而久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在学生心目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其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不足。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本教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许多鲜活的案例用这种教学方式是表现不出来的,或者表现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讲解与灌输,而不注重实践教学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不注重实践教学,只是一味地空洞说教,会让学生不喜欢,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1.2 教学改革的思路

首先,推行多样化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互动,并将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QQ、微信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紧跟时代潮流,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 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年来,社科部德育教研室一直在积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度的形成与不断完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老师们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共享了教学资料与教学思路,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这项制度我们已经坚持十余年了,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很少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导致集体备课的内容重复性加大,而学生是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出现了集体备课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而且,老师们对重复性的备课也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集体备课当中来,在每学期开始前,教研室通过讨论,选出5-6个重点或难点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学生参与的集体备课,每位任课老师在自己所任班级中挑选2-3名学生代表参加集体备课。学生代表需要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形成一些问题,在参加集体备课时向老师们提出来。针对这些问题,集体备课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学生的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备课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其次,举办理想与信念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本课程第一章是理想与信念的内容,把理想与信念放在第一章是非常合适的。新生刚入校,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也面临着人生理想的真空期。高中时代,同学们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以后,理想实现了,很多同学开始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在这个时候,学习理想信念的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了。但是,光靠一味的理论说教,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联合校团委、演讲与口才协会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机专杯”理想与信念主题演讲比赛。到如今,演讲比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演讲比赛分班级初赛、全校预赛、总决赛三个阶段。首先各任课老师在自己所任班级举行初赛,选出优秀选手进入全校的预赛,然后经过预赛,选出十五名选手进入最后的决赛。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想与信念的科学内涵及意义,从而树立自己的科学人生理想,并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通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理想与信念演讲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机专杯”理想与信念主题演讲比赛已经作为我校唯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申报到省教育厅。

再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亟须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关键问题是实践活动怎么开展。以往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基地等,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与安全方面的问题,这类实践活动已经不太合适,因此我们要开辟新的实践教学途径。通过多方的考察与学习,我们设计了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的课题,目前本课题已经获得学校的批准,且已进入到实施阶段。按照课题规划,将构建“一廊五室”的实践教学中心。“一廊”就是利用走廊或教室外墙,制作展板,提出问题,营造氛围;“五室”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活动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教学活动室、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活动室以及网络实践活动室和智能教学室。分两期两年建成,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室是最先建设的活动室。实践活动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与作用:一是通过创设校内环境、设计活动专题,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将教师的“教”演化于教学活动的策划中,将学生的“学”转换于探索与体验的行动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二是在任务驱动、情感驱动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思想、塑造信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这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教学中心,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增强教学效果。

最后,加强学习,增强使用新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流。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还是传统的手段,新手段的应用很少。为此,教研室专门举办了多媒体技术与软件应用的培训,提高老师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从本学期开始,所有任课老师都会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

3 今后努力的方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还要继续研究,不断地推进改革与创新,今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都是按照教材分章节进行,老师的教学思路跟着教材走,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深度达不到。今后要逐步实现专题教学,把教材的内容分解,设计几个专题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适当地增加教学深度,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式的改革。要逐步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坚持灌输与对话相结合,坚持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最后,评价方式的改革。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知识的德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行为的德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我们要坚持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怎么操作,这是难点所在,也是我们今后改革的方向。

综上可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加强研究,为提高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质量努力奋斗。

[1]王岳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学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演讲比赛道德修养理论课
难忘的小小营养师演讲比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注册中心举办“我为住建添光彩”演讲比赛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