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民间剪纸探析

2014-04-09 04:20
社科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陇中庙会剪纸

刘 伟

(甘肃中医学院定西校区 甘肃 定西 743000)

陇中位于甘肃中部,横跨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四市的会宁、安定、通渭、陇西、秦安、甘谷、静宁等县的部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这里遗留有大量的原生态民俗剪纸,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陇中剪纸蕴含的文化基因

陇中剪纸积淀着我们的祖先“阴阳立天”、“天人合一”的思想。陇中特别是渭河流域是远古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氏族集团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带,以四大集团部落图腾为基础的剪纸艺术,积淀了我们的祖先认识自身、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丰富哲学观念。陇中民间剪纸图腾崇拜中的蛇、龙、鱼、蛙是以“阴”为内涵的黄帝氏族集团的图腾。虎、马、羊、牛是以“阳”为内涵的炎帝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龙、虎为伏羲女娲氏族部落的图腾,马、牛、羊亦为神农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这两大部落集团与炎黄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还有支配自然万物的“神”,这些动物、植物也就是神意志的体现。动、植物崇拜也就是图腾的灵魂与本质。

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蒙昧状态,所能做的只能是祈求“蛇、鱼、龙”等神物的保佑。在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鲵鱼图案是粗陋的,爬行的,贴在地面的上原始状态,没有角也没有脚,在一双圆圆的眼睛中,透露出先民对神奇力量的敬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先民渴望认识自然,摆脱束缚,战胜自然的愿望。

炎黄子孙的生命保护神“抓髻娃娃”的原型就是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的族徽。“五道娃娃”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位,也是典型的阴阳五行观念的代表作品。“坐凳娃娃”就是中华民族母亲——女娲的形象,她头梳双髻,双乳下垂,两腿叉开,如蟾娃生子,一看到她你就自然会想到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龙凤呈祥”图案在陇中广为流传。剪纸中的龙纹样主要用于婚俗喜花。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二、陇中剪纸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1.日益加快的非理性城市化进程破坏了陇中剪纸的生态环境。城市化的进程昭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强劲势头深刻而剧烈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这种改变不仅彻底、急促,且改变的锋芒所指,恰恰就是孕生、兴盛、传承于农耕时代,承载、蕴含、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和思想、智慧、创造等文明成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中剪纸正经受着城市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已经处于凋敝、濒危状态,甚至面临着消亡、灭绝的命运。城市化所引起的巨大变化不仅逆转了千百年中国社会农村和城市的面积、人口比例,而且正在每日每时地对农耕文明所遗传的文化符号、信息资源进行潜移默化的人为变异和消蚀。这种变异可能将成为灭绝民间剪纸活态印记的主要杀手。在我们打开国门大胆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的时候,却一概地视自己与土地、与农耕紧密相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老土、陈旧、落后。有专家叹言:30年现代化进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和破坏甚至大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可以说十年文革把传统文化当作“牛鬼蛇神”扫地出门,而现代化则是让人们以一种“安乐死”的迷醉状态让人们自愿自觉地丢弃了传统文化。

2.以钢筋水泥构筑的现化化城市空间里没有给民间艺术留下一点点展现、活动的场所。承载着民间技艺的传承人多为中老年人,有的已年迈,随时都有可能人亡艺息。在现代文化、外来文化浸染长大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也没有感情,甚至还带有天然的鄙视心理,对农耕文明嗤之以鼻。城市工业化的标准和生产,用不着传统的技艺和手段;以新潮现代为标榜的高楼大厦、宽阔广场排斥了民间艺术来为它装点、美化;注重效率和实利的城市人群,自然地舍弃了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传习。因而在城市里,无论是民间剪纸的展示、活动的物理空间还是心理空间,都在严重的缺失。

3.社会价值导向影响了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当前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社会,不少人还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为以金钱为中心,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两轮的驱动下,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等还是主导着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只要是能挣上钱的职业就认为是好职业。在这种求新、求洋、趋利、弃旧思想潮流的支配下,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艰难困境。

三、陇中民俗剪纸保护的重要原则及手段

1.强化传统节俗、激活民间信仰

陇中原生态剪纸的价值是和民俗生活、民间信仰相连的,具有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内涵的生活行为,是由人、民间剪纸、民俗生活共同构成的一个文化整体。陇中的传统节俗礼俗内容非常丰富,这些节俗礼俗里积淀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成分,凝聚了几千年文化传统和群众智慧,蕴含着民族起源、原始崇拜、神话传奇、天文、历法、数学、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间饮食文化、百姓爱戴的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基因,渗透着陇中人民的生存观、宇宙观、生活观、生命观、人生观、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积淀。

陇中的民间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包括天地信仰、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英雄崇拜(如关羽、伍子胥等)和女性崇拜,在陇中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女性神灵,其中以菩萨信仰最多,其次是娘娘信仰和女娲信仰。

人们总是把民间信仰和社会功能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信仰也是需求,神事亦为人事”。庙会在村落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凡是有庙宇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有庙会,陇中地区规模较大的庙会有秦安的女娲庙会、天水的伏羲庙会、会宁的桃花山铁木山庙会、通渭县的鹿鹿山庙会、静宁县的娘娘山庙会、陇西县的人寿山庙会、安定区的西岩山庙会。

2.自觉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是对原生态民间剪纸保护的主要方式。民间剪纸的继承者有着世袭相传的、顽强的保护意识。这是源于他们对其继承、参与此文化活动的认知和感情基础。这种保护可谓自我保护,应该说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保护方式。在当前,应把历史上形成的这种自发保护上升为自觉保护,也就是说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强化保护意识,包括其形式、内容、生态、生产(活动)和产品的展演过程等。

3.忠实保护:忠实保护是对陇中剪纸保护的重要原则。所谓保护,就是要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使保护客体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展现其原始生态。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使原生态的陇中剪纸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存活。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坚持“忠实保护”的原则,而要坚持此原则,就要时时防止和杜绝“造假”现象的出现。

四、形新势下陇中剪纸面临着华丽的转身

陇中剪纸是一种活态文化,它的文化内涵基本上是通过人的活动展现出来。人是活态文化创造的主体,最具有能动性,但是时代在变,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在变,代表传统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剪纸文化必须在传承、传播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活态的传承下去。没有人会喜欢僵死的东西,陇中剪纸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陇中剪纸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充分强化和利用它在当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功能和使用功能,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剪纸艺术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参与到设计领域,参与到教育领域,参与到文化礼品之中。也就是说不能将剪纸艺术文物化。剪纸艺术的源泉和生命力来自于人民生活,在使用中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和人本身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越是生活功能强的民间艺术越具有生命力。

历史悠久的陇中剪纸发展到今天,再按照过去的老路,已经难以发展下去了。走过农耕文明进入信息时代,陇中剪纸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一是剪纸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旧时的剪纸主要是衣物饰品、门窗饰品和红白喜事用品等,衣服绣花剪纸样与窗花是最普遍的。随着玻璃窗子的使用,剪纸已经走下了窗户,窗花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电子计算机刺绣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传统的刺绣花样和刺绣艺人将成为过去的风景。今日的剪纸已经悄悄地走进画轴,挂入厅堂,成为对外交流的高档艺术精品。

二是剪纸社会功能的变化,波及到从业人员的变化。过去剪花的几乎全是农村妇女,现在从事剪纸职业的人各行各业中都有,而农民从事剪纸的人越来越少。

三是剪纸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剪纸多为祈福纳祥、发财增寿、多子多福类,而现在的剪纸的题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剪纸作品的题材开拓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种种迹象表明,陇中剪纸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衍变,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由原来的小媳妇后来的老大娘主导的陇中民间剪纸已经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而我们现在的传承,是继承前辈们用刀在纸上作画的这种创造精神和他们创造的剪纸语言,而不是一个老样子从春剪到夏,从秋剪到冬。

总之,陇中原生态的民俗剪纸是祖先们的心血、智慧和民俗生活、感情与审美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结晶,它展示着深厚的、优秀的乡土艺术画卷,其原生态造型作品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它与我们的生命过程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之深根。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才能赋予它旺盛的生命力。

[1]李建宗.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35(3):43~47.

[2]张学乾.甘肃民间剪纸的原始魅力[J].艺术天地,2010,39(6):25~27.

[3]李万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88~92.

猜你喜欢
陇中庙会剪纸
元宵节,逛庙会
政府助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浅议陇中民间剪纸艺术及保护策略
剪纸
洋庙会写趣
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陇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