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创新性佳作——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

2014-04-09 04:20
社科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学术道德

朱 玲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领域出现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改革与保守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随之而来的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究竟怎样认识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真正有见地、启发人深刻思考乃至于能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声音则少之又少。有的观点甚至颠倒黑白,善恶不分,误导人们的思想。因此,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存在的大家普遍关注的道德问题,对于在全社会弘扬和凝练新时代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明辨是非善恶,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甘肃政法学院马进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以新的体系结构、新的写作手法、新的学术观点,认真研究了近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大家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全方位透视当代中国道德领域问题,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的学术剖析。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创新性佳作。

全书新见叠出,创新之处随处可见,作者智慧和理性的闪光引人入胜。全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敏锐的学术捕捉力、高超的学术构思能力,而且显示了作者关注中国道德现实、推动中国道德建设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该书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系结构的创新

当代中国的道德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如何从这纵横交错复杂的问题中找准切入点,牢牢把握道德问题研究的主线,这是道德研究者所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这条主线是什么呢?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这就是利益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的本质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而人们从事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为了满足其利益需求。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利益需求在一定条件下往往错综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和冲突。为了协调和平衡人们之间的利益需求关系,就需要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活动,这是道德产生的重要原因。据此,作者认为所谓道德,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作者以高度的学术洞察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抓住了利益关系这根主线,按照道德作为规范和严格的自律精神这个理念,具体研究了官德问题、商德问题、学术道德问题、社会公德问题、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环境道德问题、生命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科技道德问题等领域的道德热点问题。这种立论深刻,主题鲜明的研究思路,在每一领域的具体研究都被整合为一个明确的模式,这就是:热点聚焦—问题概述—追根溯源—破解之道。即:首先列举出近年来各领域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道德热点问题,分析概括这些问题表现的一般特点,深入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方案。从问题表现的概述到根源探究再到对策选择,以利益关系为一以贯之的线索,构成了全书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研究体系,可以说全书研究思路明晰,谋篇布局别具一格。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该书作者在如何把抽象枯燥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道德感知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者从错综复杂的道德问题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九个方面的问题,即:官德问题、商德问题、学术道德问题、社会公德问题、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环境道德问题、生命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科技道德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思想,立足中国现实,深入解剖挖掘。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宏观表现,也看到了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微观表现,而且认识了产生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原因,透过道德的纷纭复杂的现象,我们能够看到道德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适应,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而且是培养和形成社会道德的规范,对人们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创造文明进步的社会。我们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形成全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源泉不是在书斋,而是在实践。这就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回避矛盾,以写实的客观记录,表现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领域的状况,研究当代中国主要道德问题,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规律,为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道德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行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这种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寻根与探究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国学者一以贯之的一种高度学术自觉和高度学术自信。

三、学术观点的创新

通观全书,在探索和阐述中许多创新性的理论火花,处处可见,令人耳目一新,拍手叫好。

其一,在探讨道德的判断标准时,作者提出“人本发展”的标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取决于这个社会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任何道德观的实际效果都必须与人的发展相联系才能把人的价值体现出来。人的价值从来都是最高的道德价值。“人本发展”的道德判断标准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道德观必须有助于推动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必须体现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发展的国家观,必须有利于推动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满意度的增加。

其二,在探讨当代中国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时,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为立足点,大胆提出“道德环境与主体认知双因素”决定论。作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某个局部出现社会道德环境恶劣问题难以避免,进一步说不道德的环境难以塑造有道德的人。但是,人的意识从来不是被动适应环境,处处受制于外部条件,在同样的道德环境下,道德主体认知状况是重要的变量因素,这个因素为主体拥有,通过主体运用,可以有效改变道德环境,创造新的道德成长条件。当代中国体现了“道德环境与主体认知双因素”的决定论。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主要由转型期的社会环境造成,同时,社会主体的道德素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者认为在当代中国,道德规范、道德主体意识、道德实践三因素相脱节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是:道德规范缺失,即旧的道德规范体系解体,新的公认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道德意识缺乏,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效果不佳,道德规范的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道德实践不力,即道德治理手段误区多,道德主体认知与行为相互矛盾,知行无法统一。

其三,在寻求道德问题的解决途径时,作者提出道德研究、道德教育、道德保障的“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的措施,强调道德研究的务实性、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保障的他律性。

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在社会转型期,有效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道德法治化”,即:把自律变为他律,把他律进一步转化为自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法治道德化”。

综上所述,上述三个鲜明特点表明,该书是我国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部很有创新、给人带来多方面启发和教育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佳作,必将对推动我国的道德研究和加强我国的道德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学术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学术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