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族《尸语故事》中的共妻现象

2014-04-09 04:35李靖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尼玛迪庆藏族

李靖华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尸语故事》的内容简介和选题缘起

《尸语故事》按藏语原来的意思,就是“神奇死尸所说的故事”。在开篇的“引子”中讲:王子德吉桑布按照龙树大师的吩咐前往远方墓地扛回一具神奇死尸,“如果行,不但我的心愿能实现,还可使南瞻部洲的人获得寿数千岁的共同成就。”可是在路上要一声不吭地走回来,只要一开口讲话,尸精就会飞回原来的地方。德吉桑布牢记这一叮嘱,扛起尸精闭口不言往前赶路,尸精却在路上讲起故事来,讲到精彩之处,王子忍不住开口插话,于是尸精飞走,背尸的过程重新开头,故事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讲了下去。

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尸语故事》来源于印度古代故事集《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也是采用连环插入的叙述手法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健日王每天收到一个出家人献给他的一个果子,果子里面藏了一颗宝石。健日王发现这一秘密后,找到这位出家人,并答应出家人的请求,于夜间到火葬场去把挂在树上的一具死尸给他搬运到祭坛上来。其实它不是死尸,而是附在死尸上的僵尸鬼。当健日王在夜间只身前往火葬场背僵尸鬼时,僵尸鬼便说起故事来,每说完一个还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当健日王开口说话给以解答时,尸体就会回到树上去(搬尸必须沉默不语,否则尸体便会回到树上去)。这样经过反复二十四次,便讲述了二十四个故事,最后僵尸鬼将那个出家人企图谋害国王的阴谋揭穿,健日王在祭坛上杀死了那位出家人,从此僵尸鬼成为了国王的朋友和助手[1]224-225。

《尸语故事》是以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其中比较流行的三个汉文版本是田海燕编写的《金玉凤凰》、王尧编写的《说不完的故事》和李朝鲜根据藏文抄本翻译的《尸语故事》[2]。而笔者选取分析的版本是由《云南民族古籍丛书》编纂委员会进行编纂的《尸语故事》,这本《尸语故事》是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收到的抄本,里面收录了十四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滇西北生活的藏、纳西、白等民族中广为流传[3]。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旨在对比分析“共妻”现象不仅仅是因为高寒地区的恶劣生存环境,因为在云南迪庆的生存环境并不恶劣。

二、共妻现象在《尸语故事》中的表现

民间文学作品是由民众集体创造的,反映了当地生活和民众思想。迪庆藏族地区的《尸语故事》里共收集了十四个故事,这些故事里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宗教伦理等方面。其中还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共妻”。

在《猪头卦师》中,罗刹女变身成为美女,“姑娘答应了,与七位国王结成了夫妻”[3]304,后来罗刹女吃掉了六位国王,当最后一位国王也已病入膏肓时,猪头卦师恰好治好了国王的病,国王对猪头卦师很感激,说:“而卦师的妻子也是高贵的女性,你就在此做我俩无区别的妻子吧!”[3]307就这样国王和猪头卦师有了共同的妻子。

在《尼玛维赛弟兄》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国王有两个王子,尼玛维赛和达瓦维赛,达瓦维赛的母亲设计准备杀死尼玛维赛。达瓦维赛知道后就和哥哥一起逃走了。在途中弟弟渴死了,尼玛维赛把弟弟的尸体围了起来,后来他碰见了一位仙人,做了这位老人的儿子。但在当地每年都要给龙王供一个属虎的孩子,这一年属虎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就把尼玛维赛抓了起来。公主见了尼玛维赛很是动心,但国王并没有因为公主放了他反而把公主一起沉入了水里。在水里,他们逃脱了然后回到了王宫,国王觉得很神奇,在听了尼玛维赛的身世后请来了尼玛维赛的仙人父亲,在途中仙人救了达瓦维赛,后来国王还把那位国王许配给了他们兄弟俩并派人护送他们返回故里。歹毒的妃子看到他们他们的势力吐血身亡了。当尼玛维赛兄弟俩见到国王并向国王讲述他们的事迹后,国王很看重他们俩,说“如此很好,现在我将我女儿也给你弟兄俩,还给你无数的财物”[3]511。

《夫妻俩》讲述的是:从前,在一个称作俄满觉的地方,“有兄弟俩在同种姓的人家娶得一个媳妇”[3]324。哥哥心胸狭窄且虐待弟弟,最后还把弟弟赶出了家门。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得到了一笔财富,他欲大摆筵席款待邻里,但一直就是不请弟弟。弟弟悲伤、怨愤就想偷点东西,但他看到嫂子外出,行为诡异,就跟着嫂嫂出去了。原来嫂嫂是去会她的情人(这时已变成了“僵尸”),但僵尸把她的舌头尖和鼻尖咬掉了。女人回家后冤枉是哥哥咬的并告到了国王那里,国王把哥哥抓起来并把他穿在“贯身木”上,后来弟弟作证,国王派人去查看了一番相信了弟弟的话,放了哥哥还把女人穿在了“贯身木”上,结果女人死了。其中开篇就讲了是兄弟俩娶了一个媳妇,也就是共妻。

我们可以从《尸语故事》的小故事中看到藏族的这一独特婚姻形态——共妻。

《尸语故事》有很多流行的版本,在很多版本中都反映了“共妻”这一现象,如在李朝鲜主编的《尸语故事》中有两个故事:《猪头点验大师》里,罗刹婆变化为俊俏苗条的姑娘,嫁给了西藏王国的七位国王;《弟兄俩》中,“兄弟俩合娶公主为后”。在王尧的《说不完的故事》中也有两个小故事讲到了共妻这一现象,在《金花银花》中,魔女新达玛抢了王子挑选新娘的彩箭,做了三位王子的妻子;在《三个魔鬼》中,三个魔鬼向拉萨花儿的母亲求婚说:“把你的女儿嫁给我们吧,她会生活得像在王宫里一样。”

在不同版本、不同流传地区的《尸语故事》中都反映了这一独特的婚姻形态。

三、共妻现象的原因

“共妻”现象在文字记载中是比较少的,但是人们对其的关注并不少。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就曾提到:“除个体婚制之外,一般所知道的还有东方的一夫多妻制及印度——西藏的一妻多夫制”[4]7。在恩格斯之后,也有很多人在关注这一问题,像20世纪60年代比较有影响的皮特在他的研究《A Study of Polyandry》提出:“在藏族文化影响的民众中也会发现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婚姻,……但是,一妻多夫确是藏族婚姻中最不寻常的婚姻形式”[5]。究其原因,难道只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是不是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生存环境使然

1.为了关系的融洽

我们从《尸语故事》中不难发现,共妻现象多出现在兄弟之间。在迪庆藏族地区,以前生活水平落后,人均寿命较短,容易出现父母早逝,弟弟跟着哥哥长大的现象,这样兄弟感情比较好,但是长大之后,如果各自娶妻,一是没有能力,二是容易引起摩擦。妯娌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现在要共同生活,长期下去难免会出现纷争,兄弟共妻,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经济原因

在藏族地区,比较聪慧、身强力壮的男人都去当喇嘛了,因为朝圣需要强壮的体魄,剩下的男人大多身体都不够强壮。而在迪庆这种边疆的藏区,如果只是一夫一妻很可能不能应付繁重的劳动,所以就造成了共妻现象的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它可以聚集众多劳动力。一妻多夫还可以维护祖辈的资产的完整性,可以避免家产在众多男性继承人之间的瓜分,只要不分家,就可以扩大再生产,保证资源的有效传承。

(二)“性别失衡”论

麦克伦南在其著作《原始婚姻》中提出三种婚姻形式: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和个体婚制。麦克伦南认为:“外婚制与一妻多夫制既是起于同一原因——两性数目的不等。”[6]124“我们认为这种自我限制的婚姻直接和人类早期杀死女婴的习俗有关,正是由于女人的减少,导致部落内部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6]49-50他认为由于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直接导致的物质的缺乏,原始人类为了节约食物、生产资料等物质以生存,大量杀死生理上明显处于弱势的女婴。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性的数量远远大于女性,当时的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选择“一妻多夫”这种婚姻形式,也就是“共妻”现象的由来。经调查,在迪庆藏族地区,也存在着男女失衡这种现象。

(三)对生理的错误认识

古代藏族地区在孕育胎儿方面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我们人类的能量来自于五谷杂粮,而胎儿的食物来自于男人的精液。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必须保证精液的不间断,所以就需要多个丈夫的存在。当然现在医学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会导致胎儿的死亡,但迪庆藏族地区以前医学不发达,他们不会把胎儿的低成活率归结到这方面,越是低成活率越是要努力怀孕以保证下一代的顺利延续。

(四)伦理观念和血缘传统的不同态度

能产生共妻现象,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伦理观念和血缘传统的不同态度。如果共妻现象发生在汉族地区,大家会觉得它是乱伦现象,而且分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的,这更是不能忍受的。可是在迪庆藏族地区,没有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文化传统不一样,文化传统是祖祖辈辈观念的沉淀,同时它还受到宗教的影响。中国、印度、美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分别是“人伦中心”、“超自然中心”、“个人中心”[7]58。以“人伦”为生活中心的中国人尤其是汉族特别重视血缘关系、伦理纲常,而以“超自然”为生活的印度文化圈则轻视这些,迪庆藏族恰恰因为佛教的关系就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在藏文化中占绝对的优势,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还认为是有生死轮回的,今生能在一起生活是因为缘分,父母与子女也是如此,除了今生的现实意义,并没有世代传承关系。

四、结语

“共妻”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在文字记载中较少,“共妻”现象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只有一个,它是社会环境、道德伦理、人类认知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这到底是“无奈的选择”还是“生存的智慧”,笔者无法给一个定论。

[1]金克木.梵语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刘守华.藏传佛教与尸语故事[J].西藏民俗,1998(3):16.

[3]王晓松,和建华,译.尸语故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5]马戎.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J].民族研究,2000(6).

[6]John McLennan,Primitive Marriage,Chicago Press,197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尼玛迪庆藏族
科学家公益宣传
———尼玛扎西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配图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