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

2014-04-09 14:23韩生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语少数民族新疆

韩生辉

(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

韩生辉

(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教学实践服务。在辽阔的新疆,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实现双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信息化

1.引 言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广阔,各地州市相对距离较远。各地区、各民族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该《规定》指出,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要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①。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思想的发展成熟,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并对其快速发展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传授知识的方法会发生根本变化;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双语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教育信息化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双语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拓宽师生视野,创造优秀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与条件。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推动双语教育发展最为有效的措施。

综观国内有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宏观的背景研究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少;技术层面的操作性细节研究多,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的实证研究较少,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信息化实证研究更少。目前,国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专门研究较少,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零散地分布在多媒体教育研究、网络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和民族教育研究之中,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切入,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如:石睿,2004;祁伟,2004;刘亚飞,2004;杨德明,2007;徐健,2007;马文华,2012等)。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状况至今缺乏深入细致的综合性研究。

2.双语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教学、交流、研究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对教育发展新要求的过程。教育信息化主要具备以下特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如果利用双语来讲授教育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就是双语教育的内容;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为双语教育服务,那么信息技术就是双语教育的工具。因此,从理论层面来讲,信息技术既可以是双语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双语教育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双语教育信息化是从第二个角度出发,是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入到双语教育的组织、教学和管理等环节之中,促进双语教育的技术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要求。

3.通过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优势

3.1是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区一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的还比较慢。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通过“校校通”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成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方式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展示给学校师生。对于统筹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双语教育信息化力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跨越式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

3.2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我区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双语师资力量相差较为悬殊,对发展双语教育产生了阻碍。目前,少数民族教师为147899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342人,占少数民族教师的14.74%②。双语教育信息化,通过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信息质量优势弥补双语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使各地学生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特别是对掌握那些大家都应该掌握的同一性知识更为有利。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样,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为随时随地的学与教提供了工具和内容上的便利。

3.3能够创造优越的双语教学环境

教育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了信息交流的优势。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方式。强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③。

教育信息化为双语课堂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体现直观性,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更高。”④多媒体主要是应用声音、图像等要素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较好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学习兴趣,加强学习动机,从而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质量。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获得非常真实的感受。使“物在眼前”得以实现,如多媒体可以把大的东西变小;把小的东西变大;可以把不能拿到教室里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展示;把危险之物给学生观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直观的方式。

4.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尽管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双语教育资源建设也已初见雏形,信息技术也在逐步普及,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依旧处在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已经给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不足

我区教学硬件建设仍显薄弱,不能适应“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多数学校存在机器设备老化、运转不畅的情况。目前,新疆中小学平均“生机比”,初中为20:1,小学为25: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

4.2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跟不上

教育教学资源是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息资源从整体上来说不够丰富,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在看似丰富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不高,特别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适合网络环境特点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严重匮乏。因教材变化造成部分教学光盘与现有教材产生不相符的情况,因而出现了教学光盘跟不上教材的变化,对双语教学造成了影响。

此外,多数信息资源是分散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不能相互整合,不能很好融合。

4.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足

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自己承担的学科知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比例很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说是人的信息功能的延伸,即电脑是人脑的延伸,多媒体是人的展示方式的延伸。而在目前双语教育信息化的实际过程中,常会出现技术与课程的脱节,多为将信息技术生硬地加在传统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使得技术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两个部分,未能实现有机的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4.4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弱

学校缺乏能够将教育教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成功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少数民族中小双语教师,传统技术难丢,现代化技术不会使用,使得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推进困难。

5.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5.1改变教育观念,确立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是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目前,以考试成败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为衡量尺度的教育观,已经成为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障碍之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观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这需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和广大双语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革新传统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目的、思路和原则,才能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积极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5.2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长期徘徊在初级水平,大量的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教育信息加工基本处于手工层次,与国家通过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既不协调也不相称。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⑥资源建设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工作,要加大投入,开发制作适合本地实际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同时鼓励各地州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资源建设。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资源选择和审查机制,调动学校、研究部门、有关行业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优秀的资源能够传输到广大学校。

5.3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决定双语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才能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这个瓶颈。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的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发展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进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区解决问题的能力7。教师会计算机操作,不等于就具备了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只是教师进行传播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手段,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信息社会要求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表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呈现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愿不愿意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十分关键。”⑧例如,由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制约,使得一些中小学教师只停留在简单播放教学光盘,而并没有从这些优秀的教学光盘中领会并内化其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进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要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优秀培训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在培训机制上,要逐步建立普及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面对面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要逐步将教师培训的重心转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来。在培训教材上,要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要把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5.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陈至立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情景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所需要的。

5.5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是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一切都是空谈。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和后继维护资金都很大,政府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近几年来,从中央到自治区为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已经成为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通过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在用足用好国家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自治区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制作、发放和传输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正常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支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5%以上应当用于远程教育工作”,⑨主要用于设备维护,耗材、软件购置以及互联网接入费等支出,以保证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顺利运行。

5.6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网络传播模式的出现,使得用于单个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发布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形成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不分年龄大小,不拘泥于固定的时间、空间按需进行学习,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前水平选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学习。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方式,将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更为便利、更为广阔的学习交流方式。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新的、更高的目标。”⑩实施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有利于推进我区双语教育,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中小学课堂,促使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发展远程教育对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6.结束语

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不断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于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双语教育教学改革势必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引入中小学课堂,促使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长足发展。

注释:

① 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4):7.

② 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4):9.

③ 茹鲜古丽·艾再孜,韩生辉.多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9(2):77-80.

④ 李芒,金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

⑤ 马文华.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新疆双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1):90.

⑥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2010]1号.

⑦ 张豪峰,张水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0-74.

⑧ 陈小娅.立足应用,加快推进,扎扎实实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EB/OL].[2007-01-18].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5221.htm.

⑨ 关于加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政办发[2009] 115号.

⑩ 陈小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08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山西电教,2008(1):4-7.

[1] 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M].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

[3] 缪丽.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杨德明.试论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2014-04-15

韩生辉(1981-),男,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猜你喜欢
双语少数民族新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