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市农村民办园转普后需处理的几对矛盾

2014-04-10 09:45袁飞飞包根胜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普惠性办园普惠

袁飞飞,包根胜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Z市农村民办园转普后需处理的几对矛盾

袁飞飞,包根胜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在把一部分农村民办园发展成普惠性幼儿园后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民办幼儿园的逐利性与普惠幼儿园的公益性、优惠性之间的矛盾;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落后性与普惠幼儿园的公平性、科学性之间的矛盾;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众多与实施良好家园互动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村民办园监管体制松散与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等。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监管力等方面入手进行。

农村;民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矛盾

近两年来,普惠性幼儿园成为幼教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它的出现是人们不断探讨“入园难、入园贵”解决办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普惠性幼儿园是公共资金举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是能够为低保家庭和其他各种社会处境不利人群提供普惠性、有质量保证的民办早期教育服务机构。”[1]从其出现原因、概念界定和国家对其进行大力建设的初衷来看,普惠性幼儿园追求的是幼儿园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优惠性、科学性。具体来说,普惠性幼儿园要提供的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但是保教质量有保证的幼儿园。当下,民办幼儿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中坚力量,其数量已经占据了我国幼儿园总数的半壁江山,显然,要发展公益性、公平性、优惠性、科学性的普惠性幼儿园离不开民办幼儿园的参与。同时,“保证农村和贫困地区适龄儿童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体现政府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2]。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和学龄前儿童毛入园率都比较低,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出资开办公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在农村发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便成为笔者关注的问题。

目前,不少地区纷纷出台了发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把具有一定办园年份的、符合一定准入条件的民办园转变成普惠性幼儿园,这其中就有一定数量的农村民办园。以Z市为例,在首批申请成功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中,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占据了近九成的比例。然而,在实际走访中笔者发现,由于Z市农村幼儿园条件普遍落后,在该市已经被批准转普的农村民办园中,班级幼儿过多、办园条件落后、“小学化”现象留存、留守儿童家园沟通工作开展不佳、安全问题明显等农村幼儿园旧有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把一部分农村民办园发展成普惠性幼儿园后,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

1 民办幼儿园的逐利性与普惠幼儿园的公益性、优惠性

民办幼儿园又称私立幼儿园,它是在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壮大的一个群体。对于其概念,目前暂时没有统一的界定。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因此,可以把民办幼儿园界定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幼儿园”。毋庸置疑,民办幼儿园对于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满足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方面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具体到农村地区,它的出现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学龄前子女教育问题,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产物,民办幼儿园也有其固有的不足。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推动,对于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来说,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本质属性。逐利性使得办园者努力在压低办园成本和提升获利空间之间找寻最合适的平衡点,公益性、优惠性则要求办园者在为幼儿提供基本保教的同时尽量降低收费。这种逐利的天性与普惠幼儿园所追求的公益性、优惠性便构成了一对矛盾。农村民办幼儿园中常见的班级平均幼儿超过40名以及教师一人身兼几职却报酬微薄的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直接体现——办园者一方面为了生存努力压低收费吸引生源,另一方面则要保证办园成本和赚取尽可能的利润,而这种现象在Z市一部分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中依然存在。

2 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落后性与普惠幼儿园的公平性、科学性

办园条件落后是农村幼儿园所具有的普遍特征,无论是在硬件——园所设施的质量上,还是在软件——教师保教水平的质量上,农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都与城区幼儿园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在Z市一部分已经转普成功的农村民办园中,仍然有着比较鲜明的体现。首先,从硬件情况来看,部分农村民办普惠园的房舍是由居民自用房改造而来的,活动场地狭小、绿化面积不足、课桌椅破旧、教室通风采光度差、玩教具缺乏或破旧、幼儿厕所肮脏异味重、幼儿园应有配套建筑(如医务室、隔离室)及器材匮乏等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硬件条件的落后给幼儿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使得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发展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其次,从软件情况来看,Z市部分农村民办普惠园的教师并非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期也未参加专业的培训,主要是在实践中自学成才,必要的幼儿科学保教常识的缺乏以及幼儿园硬件条件的约束使得他们的教学有着浓重的“小学化”色彩。实际上,即使是正规学前教育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因为班额大、活动场地不足、所需基本材料缺乏、幼儿园不重视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游戏化教学。虽然接受访谈的园长和教师一再强调幼儿园的教学里有很多游戏、从不让孩子写作业,但家长的回答却与之相反。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保育员的招聘和管理。在这一问题上,许多农村民办普惠幼儿园很难做到一班一保,二三个班级能共用一个保育员的情况已属难得,不少园所甚至没有保育员。没有保育员的园所认为,农村幼儿园的幼儿离家都比较近,中午可以直接回家吃饭、睡觉,幼儿园不需要照顾他们的吃饭和睡觉,因此,无须配备保育员;也有园所坦承,在农村,招不到条件合格的保育员,稍微条件好一些的应聘者工资要求也比较高,幼儿园承担起来比较困难,幼儿的保育工作只能由各班任课教师共同承担。这种无保育员或由任课教师兼任保育员的现象不仅使得幼儿的午休和日常在园活动得不到较好的保证,也相应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普惠性幼儿园的公平性、科学性意在通过建设这种惠及大众的幼儿园而让城镇及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公平地享受学前教育资源,得到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而硬件及软件条件的落后却使得农村民办普惠幼儿园的幼儿无法像公办普惠幼儿园里的幼儿一样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者。显然,这种落后的办园条件与普惠性幼儿园所主张的公平性、科学性是矛盾的。没有良好的办园条件,如何能体现教育公平,又怎么能实现科学保教呢?

3 留守儿童众多与良好家园互动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 800万人,而在所有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容小觑。“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留守3~6岁幼儿人数已达1 983万人;2008年,我国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幼儿约1 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3]作为中部的一个农业城市,Z市每年有近百万的外出务工人口,产生了近30万的留守儿童,其中,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农村的学龄前留守儿童一般由父母一方或年迈的祖父母、亲戚代为照看,尤以祖父母代为照看的情况居多。当学龄前儿童由父母一方照看时,父母一方既需要承担起对学龄前子女进行日常养护的责任,又需要兼顾日常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对幼儿园的活动也参与得比较少;当祖父母负责看护学龄前孙子女时,除了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可能出现溺爱或忽视孙子女、对孙子女的早期启蒙和智力开发不足等问题;当亲戚负责看护学龄前儿童时,不重视与幼儿教师的沟通或者对很多事情做不了主等都是易出现的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幼儿园开展家园沟通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也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处理好留守儿童众多与良好家园互动之间的矛盾,家园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体现了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正是普惠性幼儿园的题中之义。然而,就笔者实际观察到的情况看,Z市多数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家园沟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师没有精力与家长沟通、缺乏沟通意识、沟通流于形式、沟通技巧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发展农村民办普惠幼儿园的过程中,如何支持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园沟通工作,以便密切家园联系、树立园所的良好形象,进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是当下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4 监管体制松散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公立园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幼儿入园的实际需求。这就给众多民办园的产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农村民办幼儿园大多具有规模小、分布零散、相对隐蔽的特点,所以很容易成为政府管理的死角。由于长期的监管不足,农村幼儿园整体的管理体制呈现出比较松散的状态。“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并经过几轮管理体制改革,我国逐渐把学前教育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地方政府,形成了‘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4]这种模式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监管方式,它“虽然结束了农村幼儿园‘无人管理、一盘散沙’的状态,但是也可能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不清、体制不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5]。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常见的监管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园准入、幼儿园安全(包括建筑安全、防护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师资力量、市场竞争等几个方面。监管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媒体报道与相关实地调查中出现的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园所恶性竞争激烈等问题都与监管机制不健全有着莫大的关系,也给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实际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监管问题在Z市部分农村民办普惠园中也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该市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师资力量、校车安全、防护安全等。首先,师资力量。部分农村民办普惠园中的部分教师存在无证上岗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其次,校车安全。但凡被评为普惠园的农村民办园基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种规模的维持离不开校车的支撑。幼儿园的校车有的是租用他人的,有的是幼儿园购买的,标准校车也有,但像类似小金杯的面包车也并不少见;最后,防护安全。没有保安或用门卫大爷、大妈代替保安甚至没有门卫是Z市农村民办普惠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显然,想要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走向健康、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需要进一步在监管方面下功夫。

5 结束语

我国农村民办园面广点多、幼儿教育需求量大,农村民办普惠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把具有一定办园年份的、符合一定准入条件的农村民办园转变成普惠性幼儿园这一举措亦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办幼儿园学位紧缺问题,较快满足普通民众对平价保质幼儿园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发动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学前教育,减轻政府举办学前教育的负担”[6]。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固有条件的限制,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转型前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大可能完全消除的,其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个例,Z市现有农村民办普惠园存在的问题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数量及质量的不足。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其现存的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一味对其加以取缔并非明智之举,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对于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综观现有农村民办园发展成普惠性幼儿园之后需要注意的几对矛盾,不难发现,人、财、物以及监管是内生于这些矛盾中的基本元素。因此,矛盾的解决也离不开这些元素的参与,而对这些元素进行统筹调配的主导方是政府。因为“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提升不可能单靠社会、市场或学前教育机构自身解决,而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是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第一责任人’,推进教育公平、凸显教育公益性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和最核心的教育职能”[7],加大并保障对农村民办普惠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对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师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民办普惠园的教师地位,给予其足够的培训机会,加强对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政动态监管力度,保证普惠性幼儿园所强调的“面向大众、收费较低但是保教质量有保证”的建设原则等举措都是未来需要做的。

[1]赵彦俊,胡振京.普惠性幼儿园:内涵与成本分担[J].教育导刊,2012(6):5-8

[2]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7-8

[3]和建花,谭琳,蒋永萍.全国农村留守幼儿的状况、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9-22

[4]张作岭,张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教育探索,2011(3):16-18

[5]严仲连,王海英,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行发展的主要模式[C]//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288-295

[6]庄小满,程立生.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45-49

[7]刘鸿昌,徐建平.从政府责任的视角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1(2):3-7

2013-10-28

安徽省教育规划项目“亳州市农村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现状调查”(JG12101)。

袁飞飞(1984-),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亲子教育。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2.004

G618

A

1673-2006(2014)02-0013-03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普惠性办园普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近十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